张伯礼:奥密克戎彻底消灭比较难,究竟是要严防死守还是躺平放开?
张伯礼认为奥克密戎彻底消灭是比较难的,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是严防死守还是躺平,放开对于大家来说是很难抉择的。
在11月17号通过相关的信息了解,到张伯礼的一些发言,认为奥克密容是一种主流毒株,虽然在不断的变异,但是病例一直在减弱,传染性会有所增强,而这种病毒是难以彻底消灭的,如果希望毒性变得比较低,这还是一种办法。近日大家都关注这个信息,这也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一名校长,在关于疫情防控方面讲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最新颁布的一些措施中可以发现根据新的病毒特点进行了改变,而病毒的潜伏期虽然有所缩短,但是重症也在不断的减少。
这名院士认为20条的措施进行了优化,调整在总的趋势上可以看,这也是为了疫情防控变得更加科学,更加精准,这绝对不是躺平真放开了一种态度,主要是根据病毒的特点,逐步的过渡达到相应的状态,病毒就会有所改变,而策略也会有所改变。现在的病毒潜伏期变得越来越短,虽然重症也会有所减少,但是一些轻症还有一些无症状,这样的情况下也是需要一定的隔离期限,时间就会有所缩短。
当重症变少之后只剩下无症状和轻症,这种情况之下,也要有所变化.随着病毒的变化,以及疫情的转变,后来的一些防控措施也会有所调整,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要讲究科学和精准,对于核酸检测点布局以及密接管控这些方面都会有所变化。很多人看到这类变化之后,认为是一种躺平的状态,这绝对不是躺平的状态,只是根据现在的一些变化,从而做到科学防控,也不会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也要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
又见英雄泪!张伯礼说重回武汉情绪有点抑制不住,重回武汉让他想到了什么?
张伯礼院士会想到去年疫情期间在武汉与大家共同抗疫的日子。
2020年的冬天已经过去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我们这种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忘掉那段充满紧张的日子,更不要说身处抗疫一线的张伯礼院士。疫情期间,我们还可以在家中躲避新冠病毒的侵袭。但是身处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的张伯礼院士,大概只等通过身上的防护服获得一丝安全感。
疫情期间,年过七旬的张院士投身于一线,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最后因为劳累过度导致胆囊炎发作,在武汉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但是即使这样,在出院后他又投入到方舱医院的建设中,一步也不肯停歇。
回到武汉,也仿佛回到疫情期间他与武汉人民共患难,共同抗击病毒的日子。武汉的医院里,有他与同事共同战斗的影子。可能我们没有站在一线,是很难感同身受。但是我们可以从当初的新闻中看到,一线医护人员每日的工作紧张又危险,身心都遭受巨大的压力。
张院士的学生说从来没见过老师哭。但是重回武汉的那天,张伯礼院士流下眼泪。他不为自己,是为千千万万的武汉人民而流。
在回望过去那段艰难日子的同时,张伯礼院士也为武汉的重生而感动。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整个武汉都笼罩在新冠病毒侵袭的恐惧下,明明是该车流涌动,但是马路上空荡荡。但是时隔一年,武汉从阴霾中走了出来,也越来越好。张院士也就更感慨那段难熬的时光。
重回武汉,不仅仅回望去年那段艰难的抗疫时光,也展望未来,期望越来越好。重回武汉,张院士想到刚开始抗击疫情时资源不足,床位不足,到后来情况慢慢转好。那些时光值得一辈子留念。
张伯礼:奥密克戎难以消灭,但希望毒性变低,感染奥密克戎会有怎样?
张伯礼的一段采访播放后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主要对奥密克戎病毒进行了相关探讨。张伯礼表示,这种病毒是在不断变异的,如今随着其传播范围扩大和战线的拉长,这种病毒的致病率是不断降低的,但是传染性和传播速度还是很快的,所以奥密克戎病毒依旧存在危险,希望未来它的毒性能大大减小。那么,如果不慎感染了奥密克戎会有什么后果呢?
其一就是会导致身体酸痛和疲倦。奥密克戎病毒就是人们常说的新冠病毒,自2019年就出现,随后在全球各地开始扩散。疫苗的研发也只能帮助一些人去抵抗病毒,而那些身体虚弱的人群或老年群体依旧被盯上,甚至在这几年中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比如Alpha、Beta、Delta等。这都和病毒刺突蛋白突变有关,比如免疫缺陷人群的体内突变,亦或者是动物群体的适应性进化再次传播给人类等等。
其二就是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表现,比如咳嗽或发热等。其实这种病毒突变到如今并不致死,而是成为了一种传染类疾病,只要自身接种过疫苗和加强针的都不用担心。但是对于那些重症奥密克戎患者来说,可能会出现一些后遗症,比如失去嗅觉或味觉等,亦或者是心脏病发作,不过这也只是个别情况,并不多见。通常被感染的群体大多是自身有疾病、吸烟酗酒、过于肥胖等人群。
而北京这波疫情的出现也是奥密克戎的BF.7变异株导致的,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朝阳区和海淀区、丰台区。当地也采取了居家办公的对策,降低人群流动,避免人流扎堆等。如今病毒的潜伏期很短,基本出现的都是轻症或无症状感染,由此在隔离和治疗方向还是积极改善对策,让患者科学治疗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