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作为一种较为十分常见的中药材,更别说清楚它的功效和作用了,单纯地从功效上来说是很难说清好与不好的,才能够充分发挥他的功效和作用,以下是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1
土茯苓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土茯苓中含有多种消炎成分,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病毒,还可以帮助人体消灭体内的致病菌,促进人的健康,对一些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起到预防的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之一,可以缓解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土茯苓还能预防痛风,能够加快体内尿酸的分解,抑制尿酸的形成,可以有效的缓解因为尿酸高而引起的痛风疼痛。日常多吃一些茯苓,还能降低中风的发生几率。
土茯苓还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土茯苓能够经入人的脾胃,稀释体内的痰液,使痰液迅速的排出体外,还可以缓解咽喉部不适,具有很好的化痰止咳的功效。
服用土茯苓对癌症也起到一定预防作用,因为土茯苓中含有多种的抗癌物质,可以帮助人体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还能阻止癌细胞发生病变,阻止癌细胞的'扩散,所以土茯苓对癌症起到一定的抵抗和治疗的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2
(1)梅毒
土茯苓有着去湿气、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土茯苓也是治疗梅毒的重要药材之一,但事实上土茯苓汤原来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痔疮。后来用来治疗梅毒。配方是:土茯苓4两,皂角子7个,煎水代替茶来饮用。
(2)瘰疬溃烂
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3)治疗头痛
根据不同的类型,要对应不同的药物。治疗头痛可以选取30—60G的土茯苓,最大剂量不能超过120g。服用要付的时间最短7天,最长要3个月。
(4)治疗膝关节积液
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轻则30g,重则达120~240g。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 重者100剂收功。
以身体疼痛去除淤血的药汤为基础,可以加大土茯苓用量,少达30g,多达120g—240g。正常病情患者20剂左右就可以见效。严重的患者需要到100g左右。
(5)治疗急性菌痢
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穿心莲30g 。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查询参考价格。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
(二)土茯苓的作用
梅毒:土茯苓能够祛湿,解毒,通利关节。事实上旧时土茯苓汤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为治疗梅毒的要药。《本草备要》称土茯苓:“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配方: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治疗头痛:土茯苓30~60g, 最大剂量120g。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相应药物。用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个月。
治疗膝关节积液: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轻则30g,重则达120~240g。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 重者100剂收功.
治疗急性菌痢: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穿心莲30g 。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土茯苓60g,甘草9g,每日1剂,2次煎服。病重体质较好者,土茯苓可加至150g,酌加黄芩、防己、茵陈、泽泻。
土茯苓可治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多发生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部、头皮,个别可发展至躯干、四肢。因有阵发性剧烈瘙痒,常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遇不良刺激或气候突变,穿紧身的毛、丝绸衣服,或用肥皂清洗过勤等可使病情恶化。
当小儿发生湿疹时,可去中药店买土茯苓适量,研为细末,外敷患处,每日3-4次。一般用药1天后渗液减少,3天后可见痂皮,1周后可愈。用药期间,不能让小儿食辛辣、鱼、虾、牛肉、羊肉等食物。
土茯苓外洗内服治“鼻渊”
鼻窦炎、上颌窦炎等慢性炎症,中医统称为“鼻渊”,以鼻塞、流黄脓涕(或有臭味),并兼头重、舌红、苔黄腻等为主要表现。此症多为脾胃湿热、肝胆郁热,致使湿浊之邪犯上所致。临床证实,用土茯苓内服外洗,疗效明显。
方法: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其药渣再复煎,药液外洗鼻部,一般连用4剂,诸症可消。此方若加鱼腥草或金银花同煎,其消炎排脓效果更佳。
小贴士:建议使用以上配方前根据自己症状咨询专业医生后再行使。
;
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你知道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吗?相信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土茯苓,土茯苓是茯苓的一种,其营养价值丰富,是对人体有益的一种药材。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1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具有很好的功效,比如:清热解毒,善治湿热疮毒。其作用,如:抗癌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等。具体介绍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如下所示:
一、功效
1、清热解毒: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另外也可以消肿散结。如《滇南本草》以本品研为细末,好醋调敷,治疗痈疮红肿溃烂。
2、善治湿热疮毒:土茯苓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善治湿热疮毒。如: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二、作用
1、抗癌作用:土茯苓有治疗恶疮痈肿作用,各家中医肿瘤学家把土茯苓列为治疗膀胱肿瘤的`常用药物。
2、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土茯苓甘淡无毒,适于长期服用,这个实验结果提示其可能成为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药。
3、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土茯苓作用特点为选择性地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以后的炎症过程,也就是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免疫反应,而不抑制体液免疫反应。因此,土茯苓具有细胞免疫抑制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2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白茯苓属于中药,其功效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其作用有利尿作用,抗菌作用,抗肿瘤作用。具体介绍白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如下所示:
一、功效
1、渗湿利水:白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闹也。
2、健脾和胃: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3、宁心安神:开心益智,益气力,保神守中。
二、作用
1、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
3、抗肿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土茯苓什么用途?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
土茯苓的作用
(1)梅毒
土茯苓有着去湿气、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土茯苓也是治疗梅毒的重要药材之一,但事实上土茯苓汤原来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痔疮。后来用来治疗梅毒。配方是:土茯苓4两,皂角子7个,煎水代替茶来饮用。
(2)瘰疬溃烂
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3)治疗头痛
根据不同的类型,要对应不同的药物。治疗头痛可以选取30-60G的土茯苓,最大剂量不能超过120g。服用要付的时间最短7天,最长要3个月。
(4)治疗膝关节积液
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轻则30g,重则达120~240g。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 重者100剂收功.
以身体疼痛去除淤血的药汤为基础,可以加大土茯苓用量,少达30g,多达120g-240g。正常病情患者20剂左右就可以见效。严重的患者需要到100g左右。
(5)治疗急性菌痢
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穿心莲30g 。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
土茯苓的疗法
1、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土茯苓200克,桂枝,白术各150克,甘草100克。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2、治湿泻
白术50克,土茯苓(去皮)35克。上细切,水煎50克,食前服。(《原病式》茯苓汤)
3、治小便多、滑数不禁
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
4、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半夏一升,生姜250克,土茯苓150克(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5、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防己150克,黄耆150克,桂枝150克,土茯苓300克,甘草100克。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6、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土茯苓250克,泽泻200克,甘草100克,桂枝100克,白术150克,生姜200克。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土茯苓的禁忌
1、土茯苓忌米醋。
2、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气虚下陷、津伤口干者慎服。
3、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
1、茯苓栗子粥
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2、茯苓鸡肉馄饨
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煮食。源于《奉亲养老书》。本方以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
3、茯苓麦冬粥
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4、茯苓酒
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将上药切碎装瓦坛内,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摇一次,每日饮服1—2次,每次10—15毫升。凡气血虚弱、阴阳两亏所出现的腰酸、腿软、体倦乏力、遗精阳痿、须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减退等均宜服用。
5、茯苓膏
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将白茯苓研为细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滤去水,再漂再晒,反复3次,再为细末,拌白蜜和匀,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开水送服。常服用本品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预防癌肿均有稗益。
中草药: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
【英文名】RHIZOMASMILACISGLABRAE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glabra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粘滑感。无臭,味微甘、涩。
【炮制】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1、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2、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3、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用法与用量】15~60g。【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提醒您:土茯苓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