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全 - 中药材天地网!

吴茱萸图片_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祛寒药 admin 2014-09-17 23:33:00

吴茱萸图片

吴茱萸

吴茱萸的中药书图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吴芋。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未成熟干燥果实。

产地:主产贵州省铜仁,镇远,四川省铜梁,彭水,陕西省安康,汉中及广西,云南等省。湖北、浙江亦产。

性状鉴别:本品为蒴果,果实略带五棱,扁球形。直径2~3毫米,也有达5毫米者,表面绿色或黑绿色。顶端五瓣裂(呈五角状),基部有花萼及短小果柄,在扩大镜下观察,果实表面粗糙,皱缩,很不规则,有圆形而稍下凹的油腺。子房五室,每室内含种子1~2枚,淡黄色,富油性。果实质坚脆,具浓烈而特殊的剌鼻香气,味微苦而辛辣。用水浸泡有粘液渗出。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吴茱萸内脂、吴茱萸烯等。又含生物硷,主要为吴茱萸硷、吴萸次硷等。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下气止痛。临床观察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实验方面对本品的药理研究还很不充分,初步发现吴茱萸有利尿作用,服后尿量增加30%。吴茱萸汤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但煎煮过浓则失效),并对猪蛔虫有显著杀虫效力。又动物实验还发现本品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吴茱萸汤对麻醉犬有升压作用。

炮制:苦草永制。

性味:辛、苦、大热、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肾经。

功能:疏肝下气,温中散寒,燥湿助阳。

主治:治劂阴头痛,胸腹胀满,呕吐吞酸,阳虚泄泻,吐泻转筋,寒疝脚气,外治口舌生疮。

临床应用:为治疗虚寒胃痛、腹痛、胁痛、疝痛的常用药。

1、用于治疗虚寒胃痛。嗳酸、干呕吐涎、手足冷而苔白脉迟(如慢性胃炎、或溃疡痛),常配干姜祛寒,党参益胃阳,方如吴茱萸汤。如虚寒更甚,干呕不止者,须用吴萸(炮炒)和炮姜等分研末冲服或水煎温服。

2、用于治疗胁痛以及肝胃不和。如偏于热,有右胁疼痛、呕吐吞酸、口苦舌红、脉弦数,甚或食后即痛(以上情况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合并溃疡周围炎、胃炎等),可用吴萸配苦寒药,如川连(即左金丸),再随证加减。

此外,吴萸又常用以配橘核治疝痛,佐补骨脂等治脾肾虚寒所致的“五更泻”,佐四物汤等治虚寒经痛(月经不调,并有小腹冷痛)。又吴茱萸汤配当归肉桂可治虚寒头痛。外用以吴萸妙盐热敷腹部可治腹部气胀;以吴萸末调敷足心治小儿口舌生疮而致的口角流涎,都有一定疗效。

使用注意:本品大热,内火盛者不宜用,孕妇慎用。

用量:3~9g。不宜多用,服用过量会觉喉部干燥难忍。

处方举例:吴茱萸汤(《伤寒论》):吴萸6g,生姜15g(或干姜6g),党参12g,大枣5枚,水煎服。

:贵州省铜仁镇远一带产者,过云集散在湖南常德习称吴芋,粒子均匀,很少开裂,色碧绿,气味浓烈,质量最好。四川,陕西产者称川吴芋,粒较吴芋大,色较黑褐,有的顶端开裂,气味稍差。质量稍次。以子粒饮满,香气浓,坚实,匀净,无枝梗杂质者为佳。

大家都在看
祛寒药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