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别名:山地瓜、野葡萄根。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其子亦供药用。野生与栽培均有。
产地: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地。
性状鉴别:干燥的根呈纺锤,两头较尖,略弯曲,长3~12厘米,直径1~3厘米。外皮红棕色,有皱纹,易层层剥落、内面淡红棕色。纵切面(瓣)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凸起的棱线。斜片呈卵圆形,厚1.5~3毫米,中央略薄。质轻、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白色或淡红色。气微,味甘。
以肥大,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
主要成分:根块含粘液质和淀粉。
药理作用:白蔹的1:3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肥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苦、甘、辛、凉。
归经:入肝、心、脾经。
功能: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
主治:痈肿疮毒,发背、瘰疠、烫伤、血痢、肠风。
临床应用:白蔹,苦则泄,辛则散,甘则缓,凉则除热,故主痈肿疽疮,散结止痛。
1、治瘰疠、皮肿中热痱:常与黄连等配伍使用。
2、治疮、疖、痈肿、蜂窝组织、淋巴结炎等各种急性炎症,白蔹研粉,配酒精调成糊涂患处,有非常好的疗效,据报道,上述炎症,用药2~3天可愈,有效率为95%左右。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无实活者忌服。
用量: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涂。
处方举例:1、白蔹散《鸡蜂普济方》,治疗蔹疮、肿疖:白蔹、白芨、络石藤各15g。共为细末,干撒疮上。
2、治冻耳成疮,或痒或痛者《圣惠方》:白蔹,黄柏各15g,为末,先以汤洗疮,后用香油调涂。
注:贵州省贵阳市及遵义专区曾以紫茉莉花根《俗称胭脂花根》与隔山撬(俗称)充白蔹。目前虽已从外省调入白蔹,但部分地区仍有使用隔山撬者,应注意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