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甘石为较常用中药。始载《本草纲目》,列入金石部石类。
别名:甘石。
来源:为菱锌矿的矿石,经过风化作用而成的次生矿物。常见于铅锌矿氧化带中。
产地:主产于广西柳州地区。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白色呈带淡红色,有的微带花纹,有凹陷和小孔眼,显粉性。体轻而质松,易碎。断面淡棕色或灰白色,呈颗粒状,并有细小孔隙,有的形成云头样层纹,有的石性较大坚硬沉重(生甘石)。微有吸湿性,气无,味微涩。
以块大,白色或带淡红色,质轻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碳酸锌,并杂有少量铁、钙、镁等。
药理作用:明目去翳,燥湿生肌、止血、止痒。
炮制:煅后水飞,取用极细粉;洗药可生用。
性味:甘、温。
归经:入胃经。
功能:明目退翳,收涩生肌,止血,消肿杀菌。
主治:目赤障翳,眼脸发炎,溃疡不敛,皮肤湿疮,湿疹搔痒。
临床应用:本品只作外用,不作内服。用于眼科结合膜疾患,如结膜炎、结膜溃疡,或翼状胬肉,视物模糊。如炉硝散,该方用治翼状胬肉,据报道有一定疗效。此外也用于溃疡、脓水淋沥或久不收口的慢性溃疡、湿疹,单用或配儿茶末,或配牡蛎末,麻油调敷。
用量: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
炉硝散(按审视瑶函方加减):羌活9g,川芎6g,白芷6g,黄芩9g,菊花9g,蔓荆子9g,炉甘石15g,火硝2.4g,冰片0.3g,先将前七种药水提二次,药液蒸干成糊状,又将后三种药研细末加入调匀。用时局部先点1%地卡因,然后涂药糊少许,每日二次。 注:按古今医药文献记载:均为外用,未见内服。但考其性味功能,疗目疾、湿疹、疮疡之功甚著,可否试用于胃溃疡病,是值得研究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