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丹为少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名医别录》释名黄丹。
别名:黄丹、彰丹。
来源:为纯铅经加工制造而成四氧化三铅。
产地:主产于广东佛山、湖北武汉、四川重庆、山东青岛、湖南湘潭以及天津市。各地均可制造。过去主产彰德(今河南安阳),故习称彰丹。
加工方法:
处方:纯铅250kg,白矾5kg,土火硝(硝酸钠)15kg,玄明粉5kg。
制法:
(1)化铅:将铅放入铁锅内,加热至327.5℃以上,铅即变成液体,为使吸氧加快,须不停地搅拌,至铅变成灰黄色或淡绿色粉末即可取出。
(2)炒料:取铅粉放在平锅内,兑入白矾等辅料,搅拌均匀,加热,并不停搅拌,约8小时将粉末堆成凸形,封火。
其粉末即变成米黄色或浅杏黄色块状,(如不加辅料即为“密陀僧”)冷却粉碎后,再将粉末放平锅内,先用文火烤6-7小时,以后加大火力并不停搅拌,其粉末即出米黄色逐渐加深至深黄色,约16小时至粉末在锅内呈黑红色时,堆成凸形,闷火,(否则铅还原)。待冷却后取出,用沸水漂之,使辅料中硝等杂质浮于水面漂出。取出沉淀的铅粉,继续加热拌炒,至充分干燥后,粉碎、过罗,即成。(天津工艺)。
性状鉴别:为细粉末,橙黄色或橙红色。体质沉重,略光滑,无粗糙感,摸之手被染成红色。气无,味微辛。比重8-9。
不溶于水,部分溶于稀酸。如遇硝酸时,部分溶解成硝酸铅;部分沉淀为褐色的过氧化铅。烧炽之,放出氧气,一部分变为氧化铅。
以粉细,光滑,无粗糙感,入水即沉,不起漂浮物者为佳。
主要成分:为金属铅的化合物。
药理作用:拔毒生肌。
炮制:原品药用。
性味:辛,微寒,有毒。
归经:入心、脾、肝经。
功能:内服镇惊坠痰;外用拔毒生肌。
主治:惊痫癫狂,疟疾,吐血,反胃,金疮出血,肿毒溃疡。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科,能与植物油化合,成为制膏药的基础剂,以解毒收敛见长,常制成药膏,治疗疮疡等,方如治黄水方。但不可久用。
用量: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
治黄水方(《本草纲目》):铅丹、轻粉、松香、石矾以香油熬膏外敷。
注:
(1)成分:含四氧化三铅,是作黑膏药的主要原料。
(2)炒丹时所用的硝矾等辅料,是为了助氧,丹成之后,必须用沸水漂净,否则熬膏药时起沫,并易吸潮,结块。
(3)现在代工部门制造铅丹,不加辅料,其色泽也能变红,熬膏药或制成防锈漆涂铁防锈,均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