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地埂鼠尾草的全草。
原植物:地埂鼠尾草,又名田芹菜(广东),山字止(福建毛高)。
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细长,高20~26cm,略被倒伏的柔毛或近无毛。叶为根出叶,多为单生,间或有分出1片或1对小叶而成复叶,叶柄长2.5~9cm;叶片心状卵圆形,长2~4.3cm,宽1.3~3.6cm,基部心形,边缘具浅波状圆齿,薄纸质,叶面绿色,背面青紫色,复叶的顶生小叶较大,侧生小叶小或成狭片或近于减退,茎生叶很少,间有1~2对,与根叶相同,但较小。轮伞花序6~10花,疏离,组成长10~20cm的顶生总状或总状圆锥花序;花梗与花序轴被短柔毛;花萼筒形,二唇形,上唇半圆状三角形,下唇浅裂成二齿,齿三角形;花冠紫色或白色,长约7mm,冠檐2唇形,上唇直伸,两侧褶合,下唇比上唇长,3裂。能育雄蕊2,伸出花药冠,花丝长1mm,药隔长2.4mm,上臂长1.5mm,向前直伸,二下臂瘦长而弯曲,先端不具药,互相分离。花柱与花冠等长。花盘前方微膨大。小坚果长卵圆形,长约1.5mm,褐色,无毛。花期4~5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谷、林下、山顶。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菲律宾也有。
采集: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
性味:辛,平。《贵州草药》:“辛,平。”
功效与作用:补虚益损,强筋壮骨。
主治:虚弱干瘦,头晕目眩,劳伤疼痛。①《贵州草药》:“强筋壮骨,补虚益损。”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虚弱干瘦,头晕目眩。” ③《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肺病,虚弱干瘦,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内服:炖肉,15~30g;或浸酒。
临床应用:
食疗:①《中药大辞典》:“治虚弱干瘦,头晕目眩:白补药30g。炖肉吃。”
②《中药大辞典》:“治劳伤疼痛:白补药30g。泡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