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散简介
主治 小儿初生口噤。4 辰砂全蝎散的用法用量 用乳母唾调,涂口唇里及牙齿上,或用猪乳少许调入口内。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普济方》卷六十六引《卫生家宝》方之全蝎散主治一切牙痛。 3 全蝎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搐鼻。 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 附注 方中良姜用量原缺。
辰砂全蝎散 【来源】《古今医统》卷八十八。 【组成】辰砂(水飞)5克全蝎(去毒,炙)20枚硼砂龙脑麝香各1字 【用法】上药为极细末。用乳母唾调涂口唇里及牙齿上,或用猪乳少许调入口内。
息风镇痉全蝎主入肝经,性善走窜,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之效,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用治各种原因之惊风、痉挛抽搐,常与蜈蚣同用,研细末服,即止痉散。
症见半身不遂或遍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方中活血化瘀的药物甚众,故出血性疾患,孕妇、妇女经期及阴虚火旺型中风患者禁用。 全蝎外用亦有解毒散结、杀虫消肿之效。
滋血汤简介
古籍中的滋血汤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一调经门]经候总论 )甘草肉桂(各四分)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温服。滋血汤治妇人心肺虚损,血脉虚弱,月水过期。
功能主治 滋阴补血。主月经后期属单纯血虚者。4 归地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腹服。
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羌活、独活、红花、牛膝、防风、白芷、家葛、升麻、甘草、柴胡、桃仁。3 主治 颈项强痛。4 疏风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鹿角霜归地滋血汤 材料:秦归4钱,熟地3钱,鹿角霜3钱,香附3钱,泡参4钱,白术3钱,桑寄生4钱,枸杞3钱,萸肉3钱。水煎,空腹服。功效:滋阴补血。主治月经后期属单纯血虚者。
我古代出名的医书有哪些
中国古代五大医学著作,分别《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千金翼方》、《本草纲目》。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
中国古典四大医书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古代医书
古代医书有:《神农本草经》、《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千金方》等。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中国著名的医书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洗冤集录》,《医宗金鉴》等。《黄帝内经》,作者,黄帝。《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所著。该书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书中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
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全书共三卷;《本草纲目》: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
槐角丸简介
通用名称:地榆槐角丸 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疏风润燥,凉血泻热。用于痔疮便血,发炎肿痛。【规格】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不良反应】【禁忌】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方之加味槐角丸主治痔漏,及肠风下血[1]。4 加味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至百丸,空腹温酒或米汤送下[1]。
地榆槐角丸,中成药名。为清热剂,具有疏风,凉血,泻热润燥之功效。用于脏腑实热、,大肠火盛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功能主治 祛风消毒,解热润脏,宽肠利气,和血定痛。主肠风痔漏,痛痒火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