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是怎样的?
1、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采用不同的途径给药。如供口服给药的有片剂、胶囊、口服液;供注射用的有水剂、乳剂、油剂;还有控制释放速度的控释剂。同一药物由于剂型不同、采用的给药途径不同,所引起的药物效应也会不同。
2、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溶液剂、糖浆剂、丸剂、混悬滴剂等。
3、(2)呼吸道给药利用抛射剂或压缩气体使药物雾化吸入或直接利用吸入空气将药物粉末雾化吸入肺部的给药。如:气雾剂、喷雾剂等。(3)皮肤给药给药后在局部起作用或经皮吸收发挥全身作用。
4、药物剂型 同一药物可有不同剂型适用于不同给药途径。 不同给药途径药的吸收速度不同,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经肛贴皮。 生物当量即药剂当量相同,药效强度不尽相等。
5、剂型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剂型人有肝脏首过效应,如:口服给药。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人无肝脏首过效应,如:注射剂,呼吸道给药,皮肤给药,粘膜给药。
医学给药途径规范名称
1、(1)口服给药。绝大多数药物经口服、胃肠道吸收而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其优点是简便、安全、经济、无痛苦,是病人较易接受、在家庭中便于施行的常用给药途径。缺点是作用较慢,吸收量不规则,不适用在急救时给药。
2、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直肠给药、鼻腔给药、 *** 给药等多种途径。
3、九窍用药治病就是通过上述“窍”作为给药途径,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采用单一或综合的治疗方法达到治疗人体外邪、内伤因素所引起各种病症之目的。
4、吸收程度最差的给药途径是:经皮给药。经皮给药,是指将药物涂擦于皮肤表面,经完整皮肤吸收的给药方式。
5、每天四次医学缩写是qid,全称是quarterindie,用于表达用药的频率。临床上医生开具处方时,要求将药物的名称、规格、每次用药的剂量、给药途径以及用药的频率按一定格式书写。医学qd是外文缩写,是每日一次的意思,代表的是频次。
中药的给药途径与择时服药
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主要以内服和外用(口服和皮肤用药)为主。此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药的给药途径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1)口服给药。绝大多数药物经口服、胃肠道吸收而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其优点是简便、安全、经济、无痛苦,是病人较易接受、在家庭中便于施行的常用给药途径。缺点是作用较慢,吸收量不规则,不适用在急救时给药。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选择吃药时间 清晨服药 补(肾)阳药:清晨5-7点为大肠所主,此时服用补肾阳药有利于吸收入肾,这是根据人体十二脏气血流规律与一日时晨相结合的择时方法。
之所以讲究择时服药是为了取得最佳疗效,顺应了人体节奏的生理变化,而且择时服药还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给药方式有哪几种
1、(3)舌下给药:常用的有硝酸甘油、消心痛。异丙肾上腺素片等。(4)直肠给药:它比口服给药吸收更快,如治疗细菌性痢疾时,采用大蒜液灌肠。(5)局部用药:有涂擦、撒粉、喷雾、含漱、薰洗、滴人等。
2、常用的施药方法主要有喷粉法、喷雾法、熏蒸法、毒饵法、施粒法、种子处理法、土壤处理法、覆膜施药法等10多种。 烟用农药有几种常见的施药方法 农常用使用方法有: 1 喷施,喷雾。
3、肠内给药:包括口服、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其缺点为:某些药物因本。
4、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直肠给药。注射有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和呼吸道给药、皮肤黏膜给药。不同给药方法对吸收的影响各不同。
5、解析: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给药方式,皮下注射也是一种给药方式,关于给药方式可以向你介绍以下几种:药物进入人体最常用的途径是口服给药。
6、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直肠给药、鼻腔给药、 *** 给药等多种途径。
biw一周几次
1、biw是一周两次的英文缩写,医学意思就是一周两次进行用药,也就是说用药一次后,需要间隔三天后再次用药。
2、qw——每周1次。biw——两周1次。q2h——每2小时1次。po口服、im肌肉注射、iv静脉推注、iv drip静脉滴注。prn的意思是必要时服用药物,可以重复服用。十q.w的意思是每周服用一次药物。
3、qid:每日4次。pc:饭后。qod:隔日1次。ID:皮内注射。1biw:每周2次。1H:皮下注射。1qh:每小时1次。1IM或im:肌内注射。1qn:每晚1次。1IV或iv:静脉注射。
4、Biw:每周1次 sos:需要时 QOD:隔日一次 ID:皮内注射。皮内注射,是把药物注射到皮肤的表皮以下,一般是真皮层以上,不到皮下组织。
5、q6h每六小时一次,qn每晚一次,qod隔日一次,q3d隔三日一次,biw每周两次,hs临睡前,am上午,pm下午。
2020-10-09静脉输液:给药途径的新思路(26)
所以,一直到70年后,当电解质平衡理论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得到阐释之后,静脉输液技术才迅速推广开。 到了1972年,美国成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1980年,这一学会更名为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
二,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是将药物通过静脉点滴或者静脉注射的方法,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随着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由于静脉输液随着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
肌肉给药后药物经结缔组织扩散,由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去血液,静脉输液是将药物加入盐水或者糖水中直接通过静脉给药,药物直接可以起到作用而且无吸收过程,适用于重病并且不能够进行口服药物的病人。
对输液天数多的患儿,顺行血管不易找到时,逆行的血管也是可以选择的。肥胖小儿头皮静脉常显示不清,进针深浅不易掌握,给临床穿刺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注射部位皮肤呈90度迅速进针,埋入针头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缓推药液,肌内注射发生疗效时间比静注发生的疗效时间长,是所有注射方法中,除静脉注射外,药物显效最快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