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全及主治功效
1、[主治]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薏苡仁其中所含有的薏苡仁素、薏苡仁油能健脾轻身,并起到一定的降压,降血脂作用,适用于脾肾亏虚型高脂血症。 [处方]薏苡仁10~20克。 [用法]水煎服或煮粥,常服。
2、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天津市公安医院中医科李岩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3、下面,介绍几款中药的主治功效,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药知识和进行 健康 养生 。
4、各种中草药的功效和作用 补气药 【黄芪】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及中气下陷、脱肛等。固气益表:用于虚汗证。
养胃的药有哪些
养胃的药很多,比如香砂养胃丸,养胃舒颗粒,温胃舒胶囊,阴虚胃痛冲剂,虚寒胃痛冲剂,三九胃泰,猴菇菌片,胃康灵胶囊,养胃冲剂,复方胃安舒口服液等。以上这些药物都是用来治疗胃肠道系统疾病的,都有养胃的功能。
养胃的药还是比较多的像猴菇饮口服液、甲氧氯普胺、健胃消食片、人参健脾丸、奥美拉唑啊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
温胃舒胶囊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 功用: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 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凉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症。
男人养胃的中成药有哪些 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脘腹胀满、恶心、嗳气。口服,每次6~9克,一日2~3次。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胃脘胀满或吞吐酸水。
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木香、砂仁组成。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功效。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常用中成药|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
③桂龙咳喘宁片: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等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候者。④二陈丸:用于因痰湿困脾所引起的胃气不舒,咳嗽痰盛,恶心呕吐等症。
风热感冒——复方双花口服液。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外感风热,毒热炽盛,见有: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局部淋巴结肿痛,或见红丝 。痰湿咳嗽——法制半夏曲。
耳鸣耳聋类药 滴耳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肝经湿热。 耳聋左慈丸:滋肾平肝。用于肝肾两虚。 喉痹类药 黄氏响声丸: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 复方草珊瑚含片: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 喉。
暑湿感冒——中医喜欢用——香苏正味丸。具有解表化湿,和中消食之功效。主治小儿暑湿感冒,症见头痛发热、停食停乳、腹痛胀满、呕吐泄泻、小便不利。 积食——中医喜欢用——隔山消积颗粒。消积行气。
下面我们一起具体来看看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都有哪些。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丸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
中药图谱大全:薏苡仁图谱
1、处方中写薏苡仁、薏仁、苡仁、薏苡、薏米、苡米均指生薏苡仁,或称生薏仁、生苡仁。为原药去杂质生用入药者。炒薏苡仁又名炒薏苡、炒薏仁、炒苡仁、炒薏米、炒苡米等。为净薏苡仁用文火炒到微黄,略带焦斑入药者。
2、如治脚气水肿的薏苡杜仲汤(《中药临床应用》);治肺痈咳吐脓痰的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治肠痈初起的薏苡汤(《证治准绳》);治风湿痹痛的薏仁散(《普济本事方》);治疗湿温病在气分,湿邪偏盛的三仁汤(《温病条辨》)[3]。
3、白扁豆薏米冬瓜煲排骨 材料:白扁豆50克、薏米50克、冬瓜适量,排骨500克。方解: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而薏米利水渗湿,冬瓜利尿,合而煲汤可以健脾、祛湿,利尿。
4、感觉像薏米呢 薏米,拉丁文名:Coix chinensis Tod. 又叫:薏苡仁、苡仁、六谷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其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
5、薏仁的别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薏仁的功效与作用: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
中药图谱大全:胡桃仁图谱
【商品名】:胡桃肉、胡桃仁、核桃仁,以个大肉厚、不碎、不泛油、无核皮者为佳。
胡桃仁,每次三个,早晚一次,连续半个月,治疗百日咳和。胡桃仁1公斤,捣碎,加入1公斤蜂蜜,搅匀,装瓶,每次一勺,一日两次,开水送服,治虚喘。胡桃仁5个,捣碎,用黄酒冲服,治疗乳汁不通。
中医中药图谱大全收录较常用、功效较确切的中草药500多种,按照中草药功能分类编排,每种中草药按别名、来源、原植物形态、药材或饮片形状、性味归经、功效与主治的顺序阐述,并配有原植物和药材彩图。
)、玉竹黄精、自芨黄精(《本草从新》)、阳雀蕻(《辰溪志》)、土灵芝、老虎姜(《草木便方》)、山捣臼(《岭南采药录》)、鸡头参(《山西中药志》)、黄鸡菜(《中药志》)、山姜(《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现代实用中药》:“用于间歇热、痛风、骨膜炎、蛔虫、高血压。”⑦《四川中药志》:“补肾润肺,益气滋阴。治脾虚面黄,肺虚咳嗽,筋骨酸痹无力,及产后气血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