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图片_白芨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中药大全 147581阅读

白芨原生态

白芨成品

白芨药书图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

别名:白及。李时珍说: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及。

来源: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野生。

产地: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省,此外浙江、河南、陕西、广东、广西、云南、江苏、福建、江西等地亦有生产。

性状鉴别:块茎扁圆形。有2~3个分叉,略似掌状,长1.5~4.5厘米,厚0.5~1.5厘米,分叉扁圆锥形。表面黄白色,有细密纵皱纹,上面有微凸起的茎痕,周围有较紧密的环纹2~3圈。和点状细根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断裂残基,周围有稀疏环纹1~2圈,分叉上亦有稀疏环节纹1~3圈,环纹呈棕色或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黄白色半透明,并有散在的细椎管束小店。气无,味微苦。嚼之产生粘液。

以根茎个大坚实,色白明亮,光洁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白芨胶(为粘胶质)和挥发油。

功效与作用:1、止血,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据初步观察,其原理为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白芨末的止血效果迅速确实,优于紫珠草、大小蓟等。

2、抗菌,体外试验对大型结核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也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

3、抗真菌,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入肺、胃、肾经。

功能:化瘀止血,补肺生肌。

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外敷痈肿,烫伤,皮肤燥裂。

临床应用:1、治肺、胃出血,白芨较常用。配枇杷叶、阿胶珠等治肺出血。例如白芨枇杷丸即为治疗肺痨咯血的有名方剂,凡阴虚有热的咳嗽咯血均可用。治胃溃疡出血,常配乌贼骨,或配陈棕炭、当归炭、阿胶、白芍等,方如溃疡出血汤。

2、外用止血。以白芨纱布或用粉剂覆盖创面,不仅对皮肤损伤的止血有效,且在手术时对肝、肾静脉出血的止血也可靠,止血效能较明胶海绵或淀粉海绵更好。单纯外伤出血,可用白芨末配五倍子末撒敷患处。

3、治肺结核。历代医家用白芨治疗肺痨的不乏其人,有的还称誉白芨有“补肺”作用,但实际上,白芨在肺结核病的治疗上主要仍在合并有咯血时用。现代应用白芨治疗浸润型肺结核或空洞型肺结核虽不少,但多配其他药用,有的配雷米封(效果比单用白芨或单用雷米封好),有的配大蒜粥(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较多).按中医传统经验,则多配其他滋阴益气药,如龟板、牡蛎、山甲、阿胶、党参、黄芪等,这样的配伍起到滋养、强壮、补充钙质和抑菌的作用,对促进结核病变消散或纤维化、钙化有一定作用,这也许就是所谓“补肺”的原理所在,但白芨究竟在其中能起到多大作用,这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治支气管扩张,有咳嗽和痰常带血者,可以单用(白芨粉每次3g,每日3次),但最好配百合、麦冬、阿胶、三七等养阴药和止血药同用。

外用方面,白芨还可以治疮疡(与皂角共研细末,水调敷,或以蜂蜜调敷),治肛裂(以白芨和石膏粉治成软膏局部涂敷),治皮肤皲裂(白芨粉用麻油调匀外擦),都有一定效果。

使用注意:习惯上本品忌与乌头、附子配伍。

用量:粉剂3~9g,入煎剂6~18g,大剂可用至27~30g,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1、白芨枇杷丸:白芨30g,枇杷叶(去毛蜜炙)15g,藕节15g,阿胶珠(蛤粉炒)15g,共为细末,以生地浓煎取汁泛丸,每次3g含化,治咳嗽咳血、肺损阴虚。

2、溃疡出血汤:白芨12g,白芍9g,陈棕炭9g,当归炭9g,阿胶9g(溶化),党参9g,黄芪12g,水煎服。

:白芨有抗结核菌的作用,配合雷米封治疗肺结核效果较好。配乌贼骨可治疗消化系统溃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