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图片_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石羔。
来源:为矿物单斜晶系含水硫酸钙矿石。石膏常生成于海湾,盐湖和内陆湖泊中形成的沉积岩中常与石灰岩、粘土,岩盐共生。
产地:主产于湖北省应城,以及山东、山西、四川、广东等省。
性状鉴别:本品多呈不规则的块片状,大小不一。为纤维状结晶的聚合体。全体呈白色,灰白色或肉红色。天然横平面平坦,无光泽及纹理,并常附有青灰色或灰黄色片状薄泥石层。体重质稍松软,易碎断。用指甲可以剥离。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绢丝样光泽。小碎块可用手捻成细粉。气无味道味淡。
以块大色白无杂石者为佳。
主要成分:生石膏为含水硫酸钙,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
药理作用:清热泻火、解渴除烦。
1、解热。经动物实验证实有解热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产热中枢而起解热作用。而且,可能由于发汗中枢同时被抑制,故本品解热而不发汗,尤其适用于高热。解热作用较持久。
2、镇静。石膏所罕的钙质对神经肌肉有抑制作用,故烦躁用之合适;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对高热引起的抽搐也有一定的镇痉作用。
3、消炎。因钙质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故有消炎作用。
炮制:生用或煅用。
性味:辛甘寒。
归经:入肺、胃、三焦经。
功能:清热降火,除烦止渴。
主治:壮热烦渴,肺热喘咳。谵语狂燥,因胃火引起的牙痛,头痛。为清解胃实热之要药。煅后外用生肌,敛疮,治烫火伤,痈疽溃疡等症。还可作石膏绷带治疗骨伤。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里热证候,为治疗温热病的要药。
1、用于治疗温热病中期和极期的气分实热。凡肺炎、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热性感染性疾病,有高热、烦躁、大渴、大汗、口干、苔黄、脉洪大,均可用石膏解热镇静,常配知母,方如石膏知母汤(旧名白虎汤)。如属营分、血分证候,有神昏、谵语、发斑(皮下出血),石膏要加重用,并要加配生地、犀角等,方如清瘟败毒饮。
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石膏对温热病过程中日哺(下午4~6时)发热较甚者,更为适用;又温病之烦渴(属细胞脱水),虽饮水也不能止,但用石膏后能解渴(作用原理还未明了);此外,对脑膜炎的高热头痛,用石膏后常可收到一定的缓解效果。
2、用于治疗温热病后期,余热未退,心胸烦闷,口干喜饮,舌红少苔、脉虚数。可用石膏清其余热,并配竹叶、麦冬等,如竹叶石膏汤。
3、用于治疗较严重的外感病(如流行性感冒)发展至有里热症状(如烦躁)。此时单用解表药效力已不够,要加入石膏,放如大青龙汤(用麻黄解表寒、石膏清里热)。
至于年长儿童患麻疹反应较剧烈,有高热烦躁时,在应用透疹药(如升麻、西河柳)基础上,加入石膏,亦属必要。
4、用于治疗胃火牙痛(牙周病、牙龈炎等)、口腔炎等,以石膏配熟地、知母,方如玉女煎。
5、用于产后某些热象,如产妇自觉有热,性情焦躁、恶心、呕吐、无乳或少乳,可用生石膏配竹茹、白薇、甘草等。过去认为产后宜温,石膏慎用,但实际上只要辩证准确,配伍得当,也可适当应用。
6、外用治疗火油烫伤,以生石膏粉铺创面,有凉感,并能止痛。
此外,石膏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但只适于体质壮硕,表里俱实,有头痛、便秘、心烦、脉有力者,石膏可用30~60g,配牛膝15~24g,赤芍9g,甘草3g。
对轻症水肿患者,如外有表症,内有里热,表现头寒、头痛、口渴、心烦、尿赤者,也可用石膏配麻黄,表里双解,利水退肿,方如越婢汤。
又煅石膏粉外敷湿疹创面,可减少分泌。
使用注意:1、石膏只用于实证。如体质素虚,或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一般不宜应用,必须使用时,应加参(人参或党参)调补。
2、石膏用时须打碎,先煎20分钟。
3、内服均可用生石膏,外用煅石膏。
用量:石膏质重,须用重量,量小无效,内服起码18~30g,在治温热病去实热时,用量尤大,成人用60~120g,幼儿也要用30g左右,一般清热消炎用量较小。
处方举例:1、石膏知母汤(旧名白虎汤)《伤寒论》:生石膏60g、知母15g、甘草6g、粳米12g,水煎服。
2、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生石膏60g(打碎先煎),知母9g,生地20g,犀角0.6g(研末冲),黄连6g,栀子6g,黄芩6g,连翘9g,丹皮6g,桔梗6g,玄参9g,甘草3g,水煎服。
3、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竹叶15g,生石膏30g(打碎先煎),麦冬9g,孩儿参(党参)12g,法夏9g,炙甘草4.5g,粳米9g,水煎服。
4、大青龙汤《伤寒论》:麻黄9g,桂枝6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18g(打碎先煎),生姜6g,大枣5枚,水煎服。
5、玉女煎《景岳全书》:生石膏24g(打碎先煎),熟地24g,麦冬12g,知母12g,牛膝9g,水煎服。
6、越婢汤《伤寒论》:麻黄9g,生石膏24g《打碎先煎》,生姜9g,大枣4枚,甘草6g,水煎服。
注:1、广东钦州湾所产石膏为肉红色块片,表面常附有红色粘土。略似山东产的寒水石,但块层较厚。
2、山东潍坊地产的薄片红色石膏有些地区作寒水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