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石榴皮,中药名,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干燥果皮,关于石榴皮的功效你知道吗?下面是有石榴皮的功效与作用,欢迎参阅。
石榴皮的功效与作用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
1、《别录》:疗下痢,止漏精。
2、《药性论》: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
3、《本草拾遗》:主蛔虫。煎服。
4、《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
5、《本草蒙筌》:理虫牙。
6、《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7、《生草药性备要》:治瘤子疮,洗疝痛。
8、《本草求原》:洗斑疥癞。
9、《科学的民间药草》:驱除钩、绦虫。
石榴皮的药用价值
【药名】石榴皮
【别名】石榴壳、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
【来源】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性味】味酸;涩;性温;小毒。
【归经】归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遗、止血止带,杀虫敛疮
【主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薰洗,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石榴皮的药用附方
1、黄水疮:石榴皮10克,黄柏、枯矾各5克,将其焙干研细末,混匀后加上香油调成糊状再均匀涂于患处,每天一次。
2、消化不良:鲜石榴皮50克,鲜山药30克,鸡内金10克,捣烂为泥状后敷于神阙穴的位置,用纱布覆盖好并且用胶布固定住,每隔廿四小时换就一次药。
3、腹泻:石榴皮30克,赤石脂20克,肉豆蔻10克,麻黄10克,研末混匀。以醋调成糊状后敷于肚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4、口舌生疮:石榴皮煅炭研末,冰片适量混匀,香油调涂患处,每日两次。
5、蛔虫:石榴皮25克,苦楝皮10克,水煎后,加红糖饮服。每日一剂,每日服两次,餐前服用。
6、痔疮:石榴皮、槐角煅炭,研成细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次以开水送服六克,每日两次。
7、便血:石榴、地榆煅炭存性,研细末,加三七粉适量调匀。每次九克,开水冲服,每日三次。
8、脱肛:石榴皮30克,五倍子20克,升麻12克,明矾15克,水煎,薰洗患处。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钟。
9、烧烫伤:将石榴皮和藕节炭研细末,混匀。以麻油调成糊状后涂患处,每日2~3次。
10、中耳炎:石榴皮焙干研末,加冰片少许。用双氧水清洗好耳内脓液并用消毒棉签拭干后,将少许的石榴皮药粉吹入耳中,每日一次。
11、牛皮癣:石榴皮、斑蝥、明矾研末混匀后再以香油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每日两次。
12、子宫脱垂:石榴皮30克,黄芪30克,五倍子、白矾各6克,煎汤外洗。每次半小时,早、晚各一次。
13、扭伤:石榴皮、大黄、红花、川芎、白及各等份,研细末调匀,外敷患处,每日一次。
石榴皮的应用配伍
1、配砂糖
缓急止泻。砂糖和中缓急石榴皮酸涩而温,能敛肠止泻,二药合用,甘温酸涩皆备,既可缓急补中,又可收敛止泻,用治久泻不愈,虚寒腹痛者甚宜。
2、配马兜铃
马兜铃能清泄肠中疳积实热,石榴皮可安蛔驱虫定痛,二药伍用,相得益彰,善疗小儿疳积肠虫诸症。
3、配黄连
黄连燥溼清热,善治溼热蕴结大肠之泻痢诸疾;石榴皮既酸又涩,收敛涩肠,疗赤白下痢、久泻不止之气虚下陷诸症。二药相须为用,药力大增,共奏清热燥溼、涩肠止泻之功。
4、配槟榔
槟榔苦辛性温,石榴皮酸涩性温,二药皆入大肠经,合用后能使蛔得溼而安,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药力专强,为驱蛔杀虫的最佳对药之一。
1.石榴的功效及食用禁忌
2.吃石榴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3.石榴的功效与作用
石榴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石榴皮的别名 7 石榴皮的处方用名 8 石榴皮的来源 9 石榴皮的产地 10 石榴皮的采收与初加工 11 石榴皮的生药性状 12 石榴皮的炮制
12.1 石榴皮的炮制方法
12.1.1 石榴皮 12.1.2 石榴皮炭
12.2 成品性状 12.3 炮制作用 12.4 贮存方法
13 石榴皮的性味归经 14 石榴皮的功效与主治 15 石榴皮的化学成分 16 石榴皮的药理作用 17 石榴皮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17.2 来源 17.3 性状 17.4 鉴别 17.5 检查
17.5.1 杂质 17.5.2 水分 17.5.3 总灰分
17.6 浸出物 17.7 含量测定 17.8 石榴皮饮片
17.8.1 炮制
17.8.1.1 石榴皮 17.8.1.2 石榴皮炭
17.8.2 性味与归经 17.8.3 功能与主治 17.8.4 用法与用量 17.8.5 贮藏
17.9 出处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石榴皮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榴皮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榴皮
1 拼音
shí liú pí
2 英文参考
cortex granati [朗道汉英字典]
pericarpium granati [朗道汉英字典]
pomegranate bark [朗道汉英字典]
sranatum [朗道汉英字典]
granati cortex [朗道汉英字典]
GRANATI PERICARPIUM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Pericarpium Granat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omegranate rin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石榴皮为中药名,出自《雷公炮炙论》[1]。
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果皮[2]。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多数疣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石榴皮炭表面黑褐色,断面焦黄色[2]。
石榴皮味酸、涩,性温[2]。归胃、大肠经[2]。具有涩肠,止血,驱虫的功能[1][3][2]。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3]。生石榴皮长于驱虫、涩精、止带[2]。多用于虫积腹痛,滑精,白带,脱肛,疥癣[2]。石榴皮炭收涩力增强,多用于久泻,久痢,崩漏[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Pericarpium Granat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pomegranate rin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石榴皮的别名
石榴壳、酸榴皮[1]。
7 石榴皮的处方用名
石榴皮、石榴皮炭[2]。
8 石榴皮的来源
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果皮[2]。
9 石榴皮的产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1]。
10 石榴皮的采收与初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晒干[2]。
11 石榴皮的生药性状
石榴皮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多数疣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2 石榴皮的炮制
南北朝刘宋时代用浆水浸制(《雷公炮炙论》)[2]。
唐代有烧灰(《备急千金药方》)和炙黄(《食疗本草》)[2]。
宋代有微炒、炒焦、蒸制(《太平圣惠方》)、烧制(《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酒制(《圣济总录》)、涂蜜炙焦(《小儿卫生总微方论》)、醋制(《女科百问》)等方法[2]。
明代有用醋炒、醋焙(《普济方》)、醋浸炙黄(《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和醋煮焙干(《证治准绳》)等炮制方法[2]。
清代有煅末(《本草从新》)、烧灰存性、焙制、煎制(《得配本草》)等方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2]。
12.1 石榴皮的炮制方法 12.1.1 石榴皮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去净残留的瓤及种子,洗净,切块,干燥[2]。筛去碎屑[2]。
12.1.2 石榴皮炭
取净石榴皮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黄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2]。筛去碎屑[2]。
12.2 成品性状
石榴皮为不规则的方块或碎块,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紫红色,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质脆,断面鲜黄色,味苦涩[2]。
石榴皮炭表面黑褐色,断面焦黄色[2]。
12.3 炮制作用
生石榴皮长于驱虫、涩精、止带[2]。多用于虫积腹痛,滑精,白带,脱肛,疥癣[2]。如驱虫的石榴皮散(《太平圣惠方》)[2]。
炒炭后收涩力增强,多用于久泻,久痢,崩漏[2]。如治久漏不瘥的神授散(《普济方》)及治妊身暴下不止,腹痛等[2]。
12.4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2]。石榴皮炭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防潮[2]。
13 石榴皮的性味归经
石榴皮味酸、涩,性温[2]。有小毒[1]。归胃、大肠经[2]。
14 石榴皮的功效与主治
石榴皮具有涩肠,止血,驱虫的功能[1][3][2]。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3]。
1.石榴皮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久泻,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蛔虫病,绛虫病[1]。煎服:2.5~4.5g。止血炒炭用[1]。
2.石榴皮研末麻油调涂治牛皮癣[1]。
生石榴皮长于驱虫、涩精、止带[2]。多用于虫积腹痛,滑精,白带,脱肛,疥癣[2]。如驱虫的石榴皮散(《太平圣惠方》)[2]。
石榴皮炭收涩力增强,多用于久泻,久痢,崩漏[2]。如治久漏不瘥的神授散(《普济方》)及治妊身暴下不止,腹痛等[2]。
15 石榴皮的化学成分
石榴皮含异槲皮苷、鞣质、石榴皮苦素(Granatin)、甘露醇、熊果酸、苹果酸等[1]。还含石榴皮堿(Pelletierine)、异石榴皮堿、伪石榴皮堿等生物堿[1]。
16 石榴皮的药理作用
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与抗病毒作用,可能与其所含鞣质有关[1]。
17 石榴皮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石榴皮
Shiliu pi
GRANATI PERICARPIUM
17.2 来源
本品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果皮。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晒干。
17.3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多数疣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
17.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排列较紧密,外被角质层。中果皮较厚,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或方晶;石细胞单个散在,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呈分枝状,壁较厚;维管束散在。内果皮薄壁细胞较小,亦含淀粉粒和草酸钙晶体,石细胞较小。
粉末红棕色。石细胞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分枝状,直径27~102μm,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大,有的含棕色物。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壁略厚。草酸钙簇晶直径10~25μm,稀有方晶。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12~18μm。淀粉粒类圆形,直径2~1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置60℃水浴中加热1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1ml,加1%三氧化铁乙醇溶液l滴,即显墨绿色。
(3)取本品3g,加无水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石油醚(60~90℃)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弃去石油醚液,水液再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于,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酸乙酯一丁酮一甲酸一水(10:1: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7.5 检查 17.5.1 杂质
不得过6%(附录ⅨA)。
17.5.2 水分
不得过17.0%(附录ⅨH第一法)。
17.5.3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17.7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4g,精密称定,照鞣质含量测定法(附录X B)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鞣质不得少于10.0%。
17.8 石榴皮饮片 17.8.1 炮制 17.8.1.1 石榴皮
除去杂质,洗净,切决,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长条状或不规则的块状。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有多数疣状突起,有时可见筒状宿萼及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种子脱落后的小凹坑及隔瓤残迹。切面黄色或鲜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
17.8.1.2 石榴皮炭
取净石榴皮块,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黑黄色、内部棕褐色。
本品形如石榴皮丝或块,表面黑黄色,内部棕褐色。
17.8.2 性味与归经
酸、涩,温。归大肠经。
17.8.3 功能与主治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
17.8.4 用法与用量
3~9g。
17.8.5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7.9 出处
石榴皮的功效与作用_石榴皮的药用价值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的副等,要更多与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皮简介 皮图片 与 皮的药用附方 石榴皮的应用配伍 石榴皮的副作用
石榴皮简介
石榴皮,中药名,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干燥果皮。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多数疣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
石榴皮图片
石榴皮的与作用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
1、《别录》:疗下痢,止漏精。
2、《药性论》: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
3、《本草拾遗》:主蛔虫。煎服。
4、《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
5、《本草蒙筌》:理虫牙。
6、《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7、《生草药性备要》:治瘤子疮,洗疝痛。
8、《本草求原》:洗斑疥癞。
9、《科学的民间药草》:驱除钩、绦虫。
【药名】石榴皮
【别名】石榴壳、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
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性味】味酸;涩;性温;小毒。
【归经】归大肠经。
涩肠止遗、止血止带,杀虫敛疮
【主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石榴皮的药用附方
1、黄水疮:石榴皮10克,黄柏、枯矾各5克,将其焙干研细末,混匀后加上香油调成糊状再均匀涂于患处,每天一次。
2、消化不良:鲜石榴皮50克,鲜山药30克,鸡内金10克,捣烂为泥状后敷于神阙穴的位置,用纱布覆盖好并且用胶布固定住,每隔廿四小时换就一次药。
3、腹泻:石榴皮30克,赤石脂20克,肉豆蔻10克,麻黄10克,研末混匀。以醋调成糊状后敷于肚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4、口舌生疮:石榴皮锻炭研末,冰片适量混匀,香油调涂患处,每日两次。
5、蛔虫:石榴皮25克,苦楝皮10克,水煎后,加红糖饮服。每日一剂,每日服两次,餐前服用。
6、痔疮:石榴皮、槐角锻炭,研成细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次以开水送服六克,每日两次。
7、便血:石榴、地榆锻炭存性,研细末,加三七粉适量调匀。每次九克,开水冲服,每日三次。
8、脱肛:石榴皮30克,五倍子20克,升麻12克,明矾15克,水煎,熏洗患处。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钟。
9、烧烫伤:将石榴皮和藕节炭研细末,混匀。以麻油调成糊状后涂患处,每日2~3次。
10、中耳炎:石榴皮焙干研末,加冰片少许。用双氧水清洗好耳内脓液并用消毒棉签拭干后,将少许的石榴皮药粉吹入耳中,每日一次。
11、牛皮癣:石榴皮、斑蝥、明矾研末混匀后再以香油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每日两次。
12、子宫脱垂:石榴皮30克,黄芪30克,五倍子、白矾各6克,煎汤外洗。每次半小时,早、晚各一次。
13、扭伤:石榴皮、大黄、红花、川芎、白及各等份,研细末调匀,外敷患处,每日一次。
石榴皮的应用配伍
1、配砂糖
缓急止泻。砂糖和中缓急石榴皮酸涩而温,能敛肠止泻,二药合用,甘温酸涩皆备,既可缓急补中,又可收敛止泻,用治久泻不愈,虚寒腹痛者甚宜。
2、配马兜铃
马兜铃能清泄肠中疳积实热,石榴皮可安蛔驱虫定痛,二药伍用,相得益彰,善疗小儿疳积肠虫诸症。
3、配黄连
黄连燥湿清热,善治湿热蕴结大肠之泻痢诸疾;石榴皮既酸又涩,收敛涩肠,疗赤白下痢、久泻不止之气虚下陷诸症。二药相须为用,药力大增,共奏清热燥湿、涩肠止泻之功。
4、配槟榔
槟榔苦辛性温,石榴皮酸涩性温,二药皆入大肠经,合用后能使蛔得湿而安,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药力专强,为驱蛔杀虫的最佳对药之一。
可以治疗一些,比如腹泻、痢疾等。因为石榴皮中含有根皮碱,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还能使肠黏膜收敛,分泌物减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疗腹泻、痢疾等症。
治疗腹泻的具体服法:取15克石榴皮煎水,每次饮用10-20毫升,日服3-4次,7-10天为一疗程。慢性菌痢可以连服2周,停药1周后再服2周为一疗程。
石榴皮的副作用
石榴皮碱中毒时,能引起发热、头晕、视物模糊、蚁走感、恶心、呕吐,甚至可招致弱视、腓肠肌痉挛,全身搐搦而虚脱。
解决方法:给服通用解毒散或碘酊1毫升,加水至100毫升,洗胃,给与泻盐。抽搐可用巴比妥类,头痛可用,对症治疗。 《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石榴含鞣酸较多,可与蛋白质、钙发生作用产生一种不易消化的络化物, *** 胃肠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故石榴不宜与海蟹、虾等海味同食,另外酸有收敛作用,大便秘结者慎食:石榴含糖分较高,糖尿患者忌食。
以上就是一些石榴皮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石榴皮】、【】、【】
中药古今研究:石榴皮
一、 典籍摘要
1.《名医别录》:“石榴皮疗下痢,止漏精。”
2.《药性论》:“石榴皮味酸,无毒。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
3.《本草拾遗》:“石榴皮主蛔虫。煎服。”
4.《滇南本草》:“石榴皮性寒,味酸涩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
5.《本草蒙筌》:“石榴皮理虫牙。”
6.《本草纲目》:“石榴皮酸涩,沮,无毒。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7.《生草药性备要》:“石榴皮治瘤子疮,洗疝痛。”
8.《本草求原》:“石榴皮洗斑疥癞。”
9.《科学的民间药草》:“石榴皮驱除钩、绦虫。”
10.《本草备要》:“石榴皮酸涩而温。能涩肠,止泻痢下血,崩带脱肛。”
11.《本草便读》:“石榴皮甘涩治久伤之泻痢,固肾摄肠,酸温医宿咳之虚寒,保金敛肺,肠红吐血烧灰服,带下崩中煎水尝。”
12.《本草从新》:“石榴皮酸涩而温,能涩肠,止泄痢下血,崩带脱肛,又能杀虫。”
13.《本草撮要》:“石榴皮味酸涩温,入手太阴足少阴经。功专涩肠止痢,便血崩中带下之病,合陈壁土少加明矾煎洗脱肛,再以五倍子研末敷而托上之良,点眼止泪,涂疮拔毒。”
14.《本草分经》:“石榴皮酸涩而温涩肠止泄痢崩带脱肛,杀虫乌须,能敛膈成痰,积未尽者勿服。石榴治泻痢,多食损肺坏齿。”
15.《得配本草》:“石榴皮酸、涩、温。治痢摄精。疗崩中带下,止肠风下血,祛筋骨风痛,除目流冷泪,洗脚疮湿烂。得茄梗,治肠血。配槟榔,杀虫。”
16.《雷公炮制药性解》:“石榴皮味酸涩,性温无毒,入大肠肾二经,主精漏下痢,筋骨风痛,脚膝难行,目流冷泪,肠风下血。杀牙虫,染须发。”
17.《药笼小品》:“石榴皮酸涩。治久痢下血,煅存性为末冲服;崩漏脱肛,煎汤洗。若血痢留邪未尽,忌之。”
18.《药性切用》石榴皮酸涩性温,涩肠止久痢,醋炒用。浸汁可染须。
19.《玉楸药解》:“石榴皮味酸,性涩,入手阳明大肠、足厥阴肝经。敛肠固肾,涩精止血。治下利遗精、脱肛便血、崩中带下之病,点眼止泪,涂疮拔毒。”
20.《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石榴皮味甘酸,无毒。主咽燥渴。损人肺,不可多食,酸实壳 疗下痢,止漏精。”
21.《海上方》:“石榴皮疗金疮,刀斧伤,破血流。”
22.《冯氏锦囊秘录》:“石榴皮味酸、涩、性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能禁清漏,赤白带下,久痢滑泻,并堪收涩,洗眼止泪。煎服下蛔。”
23.《中药大辞典》:“石榴皮酸涩,温,有毒。入大肠、肾经。涩肠,止血,驱虫。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二、现代研究
1.成份:含鞣质、蜡、树脂、甘露醇、糖、树胶、菊粉、粘质0.6%、没食子酸、苹果酸、果胶和草酸钙、异槲皮甙。
2.药理:
1:驱虫:石榴皮碱对绦虫有很强的杀灭力,能作用于虫的肌肉,使其陷入持续收缩。盐酸石榴碱1:10000浓度,于5-10分钟后即杀死绦虫。临床证明生物碱与鞣酸结合者驱虫效果较好,这是因为鞣质能使生物碱变成难溶而难吸收的化合物,从而可以充分地对肠寄生虫子发挥作用。
2)抗菌: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2560对白喉杆菌,1:128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史氏及福氏痢疾杆菌以及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结核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抗真菌: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4对堇色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及星形奴卡菌等皮癣真菌等10种皮癣真菌有抑制作用。
4)抗病毒:试验证明,石榴皮煎剂稀释到1:10000-1:100000仍有抑制流感病毒(甲型PR3株)的作用。参见"石榴根"条。
3.临床应用:治疗细菌性痢疾;治疗阿米巴痢疾;治疗多种感染性炎症
4.毒性:生物碱部分是石榴根皮的主要毒性成分,较原生药的毒性强25倍,动物中毒后多死于呼吸抑制;对骨骼肌有藜芦碱,或箭毒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