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为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
别名:杷叶。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乔木枇杷的干燥叶。均为栽培。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浙江、江苏等省,福建、江西、湖南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叶片场椭圆形,长15~30厘米,宽4~9厘米。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部锯齿缘,基本全缘。羽状网脉,中 脉载叶背面极为明显。叶面光滑,有光泽,棕绿色或棕黄色。叶背淡灰绿色或棕绿色,密被毛茸,叶柄极短。叶革质,较脆。气微,味微苦。
以叶片大而肥厚,棕绿色,叶背毛密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苦杏仁甙、乌索酸、齐墩果酸、苹果酸、柠檬酸、鞣质、维生素B1。
功效与作用:化痰止咳、和胃止呕。其作用为镇咳(与所含苦杏仁甙有关)、祛痰、健胃。
炮制:刷去毛茸,切丝生用火蜜炙。
性味:苦、平。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主治:痰热咳嗽,胃热呕吐等症。
临床应用:为清解肺热胃热的常用药。
1、治肺热咳嗽,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咳出,或咳时有胸痛,口渴咽干,苔黄脉数(可见于急性支气管炎),取其有润肺止咳作用,常配菊花、杏仁、茅根、川贝等,方如枇叶汤,用枇杷露亦可。
2、治胃热噫呕(呃逆火噫气作呕)、胃脘胀闷,配布渣叶、香附、条芩、鸡内金等。方如杷叶止呕汤。
附:1、枇杷叶入药要先刷去其绒毛。据报道,其毛与叶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绒毛并不含有致咳的或其他副作用的成分,去毛主要是防其吸入刺激气管粘膜而产生咳嗽反应;
2、蜜炙枇杷叶治咳较好,姜汁炙枇杷叶(或生枇杷叶)治呕较好。
用量:9~15g。
处方举例:1、杷叶汤:枇杷叶12g,杭菊9g,北杏仁9g,川贝9g,生地12g,茅根24g,甘草4.5g,水煎服。
2、杷叶止呕汤:炙枇杷叶(姜汁)12g,布渣叶15g,香附9g,条芩6g,鸡内金6g,淮山药15g,葛根9g,水煎服。
注:习惯认为广杷叶大而肥厚,品质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