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疆的蛇的图片和资料
1.眼镜蛇科 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 1.2-1.5 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D%F0%BB%B7%C9%DFin=23686cl=2cm=1sc=0lm=-1pn=0rn=1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2%F8%BB%B7%C9%DFin=26304cl=2cm=1sc=0lm=-1pn=1rn=1
眼镜蛇 (Naja naja 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 1/3 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1%DB%BE%B5%C9%DFin=4993cl=2cm=1sc=0lm=-1pn=10rn=1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 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1%DB%BE%B5%C9%DF%C3%CF%BC%D3%C0%AD%D1%C7%D6%D6in=3607cl=2cm=1sc=0lm=-1pn=1rn=1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 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1%DB%BE%B5%CD%F5%C9%DFin=26304cl=2cm=1sc=0lm=-1pn=6rn=1
2.海蛇科 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我国海域有16 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7%E0%BB%B7%BA%A3%C9%DFin=29792cl=2cm=1sc=0lm=-1pn=5rn=1
环纹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B%B7%CE%C6%BA%A3%C9%DFin=15874cl=2cm=1sc=0lm=-1pn=1rn=1
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6%BD%F2%A4%BA%A3%C9%DFin=14875cl=2cm=1sc=0lm=-1pn=0rn=1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0%A1%CD%B7%BA%A3%C9%DFin=2674cl=2cm=1sc=0lm=-1pn=0rn=1
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3%A4%CE%C7%BA%A3%C9%DFin=16832cl=2cm=1sc=0lm=-1pn=6rn=1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A%A3%F2%F1in=27941cl=2cm=1sc=0lm=-1pn=4rn=1
3.蝰科 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F2%F1%D1%C7%BF%C6in=6555cl=2cm=1sc=0lm=-1pn=1rn=1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F2%F1%D1%C7%BF%C6in=6321cl=2cm=1sc=0lm=-1pn=2rn=1
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 10 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 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F2%F3%C9%DFin=26304cl=2cm=1sc=0lm=-1pn=2rn=1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 1.5 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F2%F3%C9%DFin=13151cl=2cm=1sc=0lm=-1pn=4rn=1
烙铁头(Trimeresures 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 100 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0%D3%CC%FA%CD%B7+%C9%DFin=17901cl=2cm=1sc=0lm=-1pn=5rn=1
竹叶青(Trimeresures 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 60- 90 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6%F1%D2%B6%C7%E0in=4487cl=2cm=1sc=0lm=-1pn=6rn=1
八步蛇与五步蛇的区别
头部特征不同。
五步蛇的头部很特别,头大呈三角形,与颈部可明显区分,有长管牙,吻端由鼻间鳞与吻鳞尖出形成一上翘的突起,鼻孔与眼之闻有一椭圆形颊窝,它是热测位器,八步蛇头部则比较平短,没有那么棱角分明,看上去比五步蛇感觉舒服点,五步蛇翘起的鼻子一看就不是善类,吓人。
八步蛇是什么蛇
八步蛇指的是苍目蝰蛇。
相关介绍:
苍目蝰蛇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蝰蛇一般指属蝰蛇科的200多种毒蛇,共分两个亚科。它们的特点是上颚的活动骨上有一对喷射毒液的长毒蓰,不用的时候可以收拢起来藏入嘴中。响尾蛇除了这个特征以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在鼻孔和两个眼睛之间各有一个小颊窝。里面有热传感器,能够帮助响尾蛇捕捉温血动物。
苍目蝰蛇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一般在森林、草地、沙漠中活动。
大部分蝰蛇均属于夜行性动物。 蝰蛇也喜欢在太阳光下进行日光浴,时间一般为上午10到12时左右。行日光浴时,一般伏于地面草丛或缠绕或于树干上,也有半身裸露于洞口外、石头堆外面呈盘蜷状的,姿态变化多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苍目蝰蛇
头是三角形的蛇是什么蛇?
头是三角形的蛇的种类如下:
1、竹叶青蛇:头三角形,颈细,剧毒。以蛙、晰蝎、小鸟、鼠类动物为食。攻击性强,全身翠绿,眼睛多数为黄色或者红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尾巴焦红色,常见于竹树林中。
2、烙铁头蛇:因为头部酷似三角形的烙铁而得名,有台湾烙铁头;湖南莽山烙铁头。剧毒。
3、五步蛇:体长多为120-150厘米,头大呈三角状,背面棕黑色,头侧土黄色,全身见三角方块,剧毒。
4、蝮蛇:蝮蛇通常为60~100厘米,头略显三角形,颈细,全身黑色小圆斑尾尖黑色,剧毒。
5、蝰蛇:全长1米,头呈大三角形,背为棕灰色,腹部为灰白色,全身有斑纹,布满鳞甲,剧毒。
蛇的108个品种分别是什么?
蛇[shé](蛇亚目动物的统称),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蛇目。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总共有3,000多种蛇类。
蛇的种类有这些:银环蛇、 眼镜王蛇、 舟山眼镜蛇、 原矛头蝮、 白唇竹叶青、 白眉蝮、灰蓝扁尾海蛇、圆斑蝰、 金环蛇、尖吻蝮、眼镜王蛇、乌梢蛇、银环蛇、赤练蛇、奶蛇、水蚺、网纹蟒、翠青蛇、王锦蛇、黑眉锦蛇、缅甸蟒、变色蛇、亚马逊森蚺、血蟒、虎斑颈槽蛇、红脖颈槽蛇、钝尾两头蛇、舟山眼镜蛇、白唇竹叶青、白条锦蛇、白化球蟒、莽山烙铁头蛇、玉斑锦蛇、短尾蝮、矛头蝮、东方虎蛇、青环海蛇、温泉蛇、菲律宾眼镜蛇、中介蝮、白眉蝮、钩盲蛇、束带蛇、渔游蛇、台湾小头蛇、颈棱蛇、非洲树蛇、灰腹绿锦蛇、艾基特林海蛇、纳尔逊奶蛇黑头剑蛇、灰蓝扁尾海蛇、丽纹蛇、东部菱斑响尾蛇、长吻海蛇、红竹蛇、粉链蛇、繁花林蛇粉链蛇、紫砂蛇、中国小头蛇、花尾斜鳞蛇、黎明盲蛇、黑树眼镜蛇、非洲角蝰、血蚺、蛇岛蝮、山王蛇、西藏竹叶青蛇、森林眼镜蛇、巨蝮、平颏海蛇、细白环蛇、赤尾竹叶青、泰国眼镜蛇、墨脱竹叶青、高原蝮、坡普腹链蛇、广西林蛇、狐狸蛇、冈氏竹叶青、广西林蛇、小头海蛇、黑头海蛇、红沙蟒、亚马逊巨蝮、盔头蛇、帝皇眼镜蛇王、环纹海蛇、澳洲金刚蛇、老挝白环蛇、墨西哥玫瑰红蟒、澳洲老虎蛇......
参考资料
百度图片:蛇/6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