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菜是什么菜
龙须菜是百合科青菜,天门冬属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根细长,分枝有时有极狭的翅。叶状枝窄条形,镰刀状,基部近锐三棱形,上部扁平,鳞片状叶近披针形,花腋生,黄绿色;花梗很短,雄花:雌花和雄花近等大。浆果熟时红色,5-6月开花,8-9月结果。
根状茎和根在河南常被作为中药白前混用。
扩展资料: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和甘肃。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生于海拔400-2300米的草坡或林下。
龙须菜幼苗期光照不宜过强,出苗后至8月份,可在育苗床上高1.5米处架设遮光率为40%的遮荫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须菜
天门冬可以冷冻保荐吗?
可以。新鲜野生天门冬的保存方法主要是依靠保鲜膜防止食物氧化,冷冻保荐后,其氧化因子被抑制,氧化反应被减缓,起到良好的保存效果。
种植天冬和前胡哪个好?
天冬容易种植。天门冬这种植物,波很多的人称为之老虎尾巴。这种植物,其实长在山地田野间的小土坡中,但是,这种植物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那些丘陵地区,或者草丛,因此在农村的小伙伴多是见过这种植物的。
这种有点像老虎尾巴根的植物,是有些怕寒冷的,但是对于高温却不怎么难受,所以一定要适宜的气候,才能保证天门冬的正常生长。天门冬的最佳生长基地的选择,最好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比较分明,但是具体温差又不能太大的地方。要注意,这种有点像老虎尾巴根的植物,要把它的生长区域周围的温度,控制在18到20度这个区间之内为好。
请问这种叶子像针样的是什么植物
叶子像针的树:
1、油松
油松,为松科针叶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块。大枝平展或斜向上,老树平顶;小枝粗壮,雄球花柱形,长1.2-1.8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穗状;球果卵形或卵圆形,长4-7厘米。
为阳性树种,深根性,喜光、抗瘠薄、抗风,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25℃的气温下均能生长。心材淡黄红褐色,边材淡黄白色,纹理直,结构较细密,材质较硬,耐久用。
2、白皮松
白皮松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3米;有明显的主干,枝较细长,斜展,塔形或伞形树冠;冬芽红褐色,卵圆形,无树脂。
针状叶,叶背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先端尖,边缘细锯齿;叶鞘脱落。雄球花卵圆形或椭圆形,球果通常单生,成熟前淡绿色,熟时淡黄褐色,种子灰褐色,近倒卵圆形,赤褐色,4-5月开花,第二年10-11月球果成熟。
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中国山西、河南西部、陕西秦岭、甘肃南部及天水麦积山、四川北部江油观雾山及湖北西部等地,苏州、杭州、衡阳等地均有栽培。为生于海拔500-1800米地带。喜光树种,耐瘠薄土壤及较干冷的气候;在气候温凉、土层深厚、肥润的钙质土和黄土上生长良好。
3、红松
红松裸子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小枝密生褐色柔毛。针状叶,叶5针一束,粗硬,树脂道3个,叶鞘早落。
球果卵状圆锥形,种鳞先端钝,向外反曲,成熟时种子不脱落。种子大,长1.2~1.6厘米,无翅。产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到小兴安岭,常同鱼鳞松、红皮云杉组成混交林。
耐寒性强,喜微酸性土或中性土。木材轻软、细致、纹理直、耐腐蚀性强,为建筑、桥梁、枕木、家具优良用材;树皮可提取栲胶,树干可采松脂;种子供食用或药用,又可榨油供食用及工业用。为产地主要造林树种,又为观赏树。
4、雪松
雪松是松科雪松属植物。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长8-60厘米,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
10-11月开花。球果翌年成熟,椭圆状卵形,熟时赤褐色。产于亚洲西部、喜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中国只有一种喜玛拉雅雪松,分布于西藏南部及印度和阿富汗。分布于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地带,中国多地有栽培。
5、马尾松
马尾松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针状叶,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
叶鞘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雌球聚生于新枝近顶端,淡紫红色,种子长卵圆形,4-5月开花,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马尾松分布极广,北自河南及山东南部,南至两广、湖南(慈利县)、台湾,东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贵州,遍布于华中华南各地。一般在长江下游海拔600-700m以下,中游约1200m以上,上游约1500m以下均有分布。是中国南部主要材用树种。经济价值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油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皮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尾松
药材天冬到底多少钱一公斤
目前天冬正值产新,随著新货的大量上市,市价一直下滑至目前的6.5?7元/公斤,近日有从安国、亳州、禹州等药界的朋友来电询问天冬的情况,笔者借此机会谈谈自己所见所闻所想P 从史记资料来天冬、又叫天门冬、明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干燥块根。具养阴润燥,清肺生津功能。 P 天冬喜温暖、湿润,野生于阴湿山林、山坡草丛、丘陵灌木丛,栽培于丘陵、山地。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的700多个县(市、区)。主产贵州,商品销全国并出口。其次是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商品多为自产自销。天冬历代用野生品,药用余时,多制蜜饯食用。50年代全国年收购量约300多吨。60?70年代收购量达600多吨。其中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四省收购量为370吨,占全国60%以上。1984年开始,敞开收购,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冬系多年生药材,野生资源零星分散,经多年来挖,已越来越少,应有节制的开发利用;四川等地已家种成功,应积极发展;根据先药用的原则,处理好药用与食用的关系,保证药用需要。实际情况是近三年来广西家种天冬有了较大规模的生产,成为主产区之一和主要的集散地,邻省的贵州亦有产。广西产的天冬有两种,一种称为小天冬,以家种为主,分布于玉林地区的福绵管理区管理辖的樟木镇、沙田镇,兴业县的周边乡镇及南宁地区一部分乡镇,面积据统计在8000?10000亩左右,从2002年开始市价下滑至9?10元左右,药农见薄利,开始减种,面积缩减为3000--4000亩,从2003年开始市价进一步下滑为7?7.5元,种植面积进一步缩减为1000亩左右。小天冬小条但市价低廉,行销于国内各大药材市场。另一种称为大条天冬,其条粗长质较优,产于桂西和桂北山区各县、市。目前多为野生,野生天冬以其特有的成份和高含量,深受韩国、香港、台湾客商的欢迎,广西野生天冬经多年来挖,资源正在减少,上市量也在递减,因此,便成为广西市场上走俏货,出口级市价高达30元。从日前看大天冬的价格,这说明大天冬和小天冬的价格完全由它们各自的供求关系决定。 P 关于年需量问题,天冬属于用量较大的三类中药材,有说全国正常需量8万公斤左右,有说全国正常年需量80万公斤左右。为此笔者走访了天冬专营户庞老板,出口商梁老板及代销户,代销户称代销一件收取一元的手续费,去年一年代销了3000件左右,按每件货70公斤计算,就是210吨左右。另据庞老板称,去年一年自己从产地收购了大概80吨左右,购买商家以安国、亳州、成都、广州、禹州为主。出口商梁老板主要做出口越南的生意,他谦虚的说自己做的是小生意,一年大概出口15万吨左右。以上仅是小部分商家小天冬的年销量统计。天冬既是配方上的常用药,也是生产多种中成药的原料,近年对天冬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所以天冬需求量在80万公斤左右,比较贴近近年来的实际需求情况。 P 关于天冬的成本价问题,笔者曾经深入产区请教老药农。天冬生长周期偏长,种植2?3年才有一定产量,目前习惯性在两年就起挖,且加工费工费时,天冬加工困难,需经蒸煮、脱皮、烘干等多道工序,加工技术性强。目前一亩地可以种植3000株天冬苗,前年市价14--15元,药农种植积极性大,苗价上涨在0.12?0.13元之间,按3000株计就是360?390元左右,种植两年的肥料投资需要300?350元左右,每年锄草2?3次,收获期间采挖一天大概能采挖鲜天冬50市斤左右,折合成干货5市斤,即2.5公斤,连收带加工每天的人工费50元,即加工一公斤小天冬需要加工费两元,一亩地产量在9000?10000斤左右,折合成干货在450--500公斤,两年的水田占用费在500元左右,所以小天冬的成本价在4.5?5元左右,目前市场价6.5?7元左右,刨去小贩的利润,药农实际卖出价在5.5?6元左右,这样基本上相当于在两年时间里药农白白忙活。从去年开始就有商家以为天冬价位,从现在来看,价格不但不上涨反而下滑。 P 天冬的种植量、亩产量、年销量、库存量,成本价情况明朗后,从理论上分析今年的产量是近十年来最大的,在销量上如果没有太大的突破的话,市价及有可能在目前的价位上进一步下滑,但是遇上阴雨天气,不好加工晾晒及药农视价低惜售的情况下,价格可能在短时间内稍微上涨,但幅度不会大,明年的产量也不低,加上库存量,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总体上天冬价格还是要走下坡路。从后年开始产量才会逐步走低,甚至靠消耗库存量来补充药用,商机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