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名医
当前位置: 中药大全> 名医>

赤芍长什么样子,赤芍生长在什么地方

时间:2023-02-27 15:10:31 编辑:admin  手机版
分享至:

赤芍和炒赤芍有区别吗

赤芍和炒赤芍有区别吗

赤芍和炒赤芍有区别吗,我国二中草药有很多的种类,赤芍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材,药用价值非常高,可以清热凉血,对身体很有好处,下面分享赤芍和炒赤芍有区别吗。

赤芍和炒赤芍有区别吗1

其实炒赤芍就是赤芍,是同一种药品,只不过在后期的处理时,炒赤芍比赤芍多了一步炒制的过程,因此,炒赤芍要比赤芍的药性缓和一些,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药材,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根,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赤芍别名:山芍药、草芍药,性味:酸苦,凉,归肝经。来源于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主要成分:芍药的根含芍药甙。草芍药的根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另含苯甲酸约0.92%。芍药属植物大都含芍药甙,根中含量1.8~7.3%,全在根皮部分;叶中含量1~1.1%。赤芍的功效: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药品化义》:"泻肝火。"赤芍的禁忌1、不宜大量食用。即使是水果、蔬菜等人们常吃的食物都不适宜大量食用,更何况是作为药材的赤芍呢。赤芍的禁忌人群:血虚者慎服。血虚者要慎重食用赤芍并不是现在所研究出来的,自古代起就有了这个说法。例如在《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这里的一物就是指赤芍;《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赤芍和炒赤芍有区别吗2

炒芍药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赤芍的功能: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实际上,炒赤芍是赤芍经过炒制后的成品,炒后药性更缓和,活血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

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其中芍药甙具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血注,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痛、抗炎、抗溃疡等多种作用;特别是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

但是不管是赤芍还是炒赤芍,都不能与藜芦同用。血虚者也要慎服赤芍。

赤芍和炒赤芍有区别吗3

1、赤芍药的营养价值

主要含芍药苷类和丹皮酚类成分。

1、芍药苷类:赤芍的成分与白芍大致相同。都主含芍药苷,但量上有差异。《中国药典》规定芍药苷含量不得少于2%。赤芍还含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苷元、没食子酰芍药苷。

2、丹皮酚类:含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

3、其他:赤芍还含胡萝卜苷、苯甲酸、β一谷甾醇、鞣质、挥发油等成分。

2、赤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2、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该品功能与丹皮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

3、治瘀滞经闭,疝消肿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

4、用于经闭,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证。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5、去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止痛,利小便,益气。

3、赤芍药的做法

一、四物消风散

材料:生地3钱,当归2钱,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赤芍1钱,川芎1钱,白鲜皮1钱,蝉蜕1钱,薄荷1钱,独活7分,柴胡7分。用法:加红枣肉2枚,水2钟,煎8分,去滓服。

功效:调荣滋血消风。主治:赤白游风,滞于血分发赤色者。

二、赤芍当归散

材料:当归、黄芩、芍药、芎藭各210克、白术105克。用法:上药杵为散。每服6克,温酒送下,每日二次。

功效:养血健脾,清热安胎。主治:妊娠胎动不安。

4、赤芍药的食用方法

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

2、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证。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5、赤芍药的食用禁忌

赤芍药不宜与藜芦同用。赤芍药虽然有很好的药效,但也不是人人都能食用的。血虚寒人,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6、赤芍药和白芍药的区别

1、赤芍和白芍的共同点:

赤芍和白芍均可止痛。但白芍长于柔肝止痛,多治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多治肝郁血滞之胁痛、血滞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

2、赤芍和白芍的不同点:

白芍可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敛阴止汗。常用治肝血亏虚,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崩中漏下,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及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阴虚盗汗。赤芍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常用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热毒壅盛,痈肿疮疡,肝火目赤肿痛。

赤芍药气味微香,还带点苦涩,一般大家选择条形粗长、断面粉白色、粉性比较大的是最好的。人们食用赤芍药可以养血健脾、清热安胎,所以就算孕妇也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女性如果有月经不调、闭经的情况也可以用赤芍药调理。人们一般在秋季最适合擦挖赤芍药,这个时候的质量比较高,而且用于养血止痛,治疗跌打损伤等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7、八宝鸡汤

材料:主料:母鸡1500克,瘦猪肉750克,猪排骨(大排)750克,

辅料:党参5克,茯苓5克,白术5克,甘草3克,熟地黄8克,赤芍药5克,当归8克,川芎3克,

调料:大葱15克,姜10克,黄酒20克,盐10克,味精2克

做法:

1、将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配齐后,装入洁净纱布袋内,扎口备用。

2、将母鸡宰杀后,去毛桩及内脏,洗净;猪肉洗净;杂骨捶破;生姜拍破;葱切成段。

3、将猪肉、鸡肉、猪杂骨、药袋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打去浮沫,加入葱、生姜、料酒,改用文火煨炖至酥烂。

4、将药袋捞出不用,捞出鸡肉、猪肉切好,再放入锅内,加少许盐、味精即可。

赤勺和白勺在植物形态上如何区分不是药理上的区别

赤芍 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多年生草本,,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花期5-6月,果期6-8月。芍药喜光照,耐旱。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呈圆柱形,两端粗细近于相等,稍弯曲,长10~36厘米,径约6~19毫米。表面暗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及根痕,具粗而深的纵皱纹,手搓之则外皮易脱落,显出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层窄,呈类粉红色,中央髓部小,本质部射线明显,有时具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以根条粗长,外皮易脱落,皱纹粗而深,断面白色,粉性大者为佳。主产内蒙吉、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其中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所产的赤芍药,以芍药的根为主,部分为草芍药的根。西南一带所产的赤芍药,以川赤芍的根为主。上述商品中,以内蒙古多伦所产的质量最佳,特称为“多伦赤芍”。陕西、甘肃所产者,尚杂有变叶芍药 paeonia anomala l·的根,其形态大多呈纺锤状。在四川除用川赤芍外,有些地区亦有用美丽芍药 p. mairei levl.及毛叶芍药 p. obovata maxim. var. willmottiae (stapf) stern的根者。四川商品并分刮皮赤芍和原皮赤芍两种,刮皮赤芍系除去外皮者,呈圆柱形,表面淡紫红色或肉白色,有顺向皱纹,断面外围淡紫色,内心有淡黄色射线。原皮赤芍系未去皮者,形状相似,但间有叉枝,外表粗皮棕红色或棕褐色。新疆所产者,除上述草芍药外,还用块根芍药 p. hybrida pall.,其块根作纺锤形。 显微鉴定:(1)芍药:根横切面:木栓层为5-10列木栓细胞;有落皮层残存。皮层窄,有的细胞具分隔形成母子细胞。韧皮部筛管群于近形成层处明显,有的韧皮部内侧无导管。形成层呈微波状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或成群,与木纤维束相同排列;中央导管与木纤维相聚成两群。皮层、韧皮部及射线薄壁细胞有的可见大的纹孔。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淡棕红色。①草酸钙簇晶常个至纵向排列成行,直径7-38(-41) μm,含晶细胞较小,壁弯曲,有的一细胞含2个或数个结晶。②纤维管胞长梭形,直径14- 38μm,壁厚5-13μm,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裂缝状,也有纹孔口较宽并相交成十字形;另有少数韧型纤维具单斜纹孔。③木栓细胞表面观长条形、长方形或长多角形,长约至225 μm;有的细胞中充满棕色或红棕色块状物。④具缘纹孔导管直径 25-78μm,具缘纹孔椭圆形,有的横向延长形成网状或梯状具缘纹孔导管,穿孔板位于端壁或侧壁,有1-4穿孔。另有淀粉粒,直径约至15μm。(2)川赤芍:根横切面:落皮层有时可见。皮层窄。韧皮部筛管群不明显。形成层环波状。木质部导管近形成层处较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木纤维与导管相间生;中央有少数导管和木纤维散在。皮层和韧皮部有时可见管状封闭组织,其中央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分泌物。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粉末:褐色。①管状封闭组织碎片可见,其中央薄壁细胞含棕红色物。②纤维管胞直径15- 30μm;韧型纤维直径14-36μm。③淀粉直径约至21μm。

白芍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枚,分离。蓇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花期5~7月。果期6~7月。

赤芍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赤芍以壤土及沙壤土最适宜,沙土次之,黏重的土壤侧较差。秋后作物收获后,进行秋翻,以利驱除病虫害。翌年春整地,犁后用耙耙平,然后做畦,畦的大小长短,可根据地的形势具体决定。

2、育种栽培:秋后收获时即可分选种根,种根必须是具有芽苞,完整无疵、健壮的宿根。栽种时,先于畦间打穴,行间及株间距离40~50厘米,然后将种根分植于穴中,芽向上,每穴栽1株,平均每667平方米可栽种3000株左右。赤芍分栽后,第1~第2年,可于畦边间作包谷、黄豆,但在第3年则不能再问种其他作物。赤芍忌连作,种过赤芍的土地,最好能换土或改种其他作物,以免发生病虫害。

栽培管理

1、施肥及除草:肥料一般用厩肥及豆饼,在分栽的同时随即施用。第1次施肥可于春初出苗后,在株间用锄掘穴施用,然后培土覆盖,每年春、秋施肥1~2次,施肥时再锄1次草,以防杂草蔓延。

2、摘蕾:芍药种植后,每年结蕾开花,为了保证赤芍的根部养分充足,在其结花蕾时,即行摘除。

3、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芍药灰霉病:病菌引起的病害,叶、茎、花等部位均会被害。一般在开花以后发病,阴雨连绵时最严重。防治方法:发病后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采取轮作或选用无病种芽,平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透光。易发病期或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植株,每隔10~14天1次,连续进行3~4次。

②芍药锈病:危害叶片,7~8月病情较重。防治方法:芍药收获时将残枝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或70%敌锈钠400倍液,效果良好。

(2)虫害:有蛴螬、地老虎、蝼蛄等为害根部。可用锌硫磷2千克/667平方米,制成毒土,结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杀。

收获与加工

一般3年收获,也可延至4~5年。但过5年以后根部变黑而导致品质低劣。采收期以秋季为宜。将挖得的块根,除去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炕干即得。

扩展资料:

生长环境:野生芍药多集中生长于北方海拔500~1 500m的山地和草原。土壤为棕色或暗棕色森林土,常见于山坡、沟旁、阔叶杂木林下,林缘和灌木丛。川赤芍集中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的山原和峡谷地,土壤多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具有喜光、抗旱及耐寒的特性。

赤芍表面呈淡紫红色或肉白色,有纵皱纹,体坚实,断面多粉质,呈白色,外围淡黄色,内有淡黄色的菊花纹理,以老根更为明显,幼根内心紫色,味苦,微甜,香气浓厚。原皮赤芍的形状大致与刮皮赤芍相似。多为单条,或有分叉的双支。外皮粗皮呈棕红色或深褐色,有纵纹理。断面内色较暗淡,或呈黄白色,亦显菊花纹理,并有粉质。气味与刮皮赤芍相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芍

赤芍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赤芍的处方用名 7 赤芍的来源 8 赤芍的采收与初加工 9 赤芍生药性状 10 赤芍的炮制

10.1 赤芍的炮制方法

10.1.1 赤芍 10.1.2 炒赤芍 10.1.3 酒赤芍

10.2 成品性状 10.3 质量要求 10.4 炮制作用 10.5 炮制研究 10.6 贮存方法

11 赤芍的性味归经 12 赤芍的功效与主治 13 赤芍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13.2 来源 13.3 性状 13.4 鉴别 13.5 含量测定

13.5.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3.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3.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3.5.4 测定法

13.6 赤芍饮片

13.6.1 炮制 13.6.2 含量测定 13.6.3 鉴别 13.6.4 性味与归经 13.6.5 功能与主治 13.6.6 用法与用量 13.6.7 注意 13.6.8 贮藏

13.7 出处

1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赤芍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赤芍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赤芍

1 拼音

chì sháo

2 英文参考

radices paeoniae rubra [朗道汉英字典]

paeoniae 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aeoniae rubra 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ed peony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AEONIAE RADIX RUBR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Radix Paeoniae Rubra(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eony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赤芍为中药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芍药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1]。呈圆柱形,稍弯嗌,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和皱纹,并有须根痕和横长的皮乳样突起,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赤芍味苦,性微寒[1]。归肝经[1]。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1]。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瘕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赤芍生品以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瘟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1]。炒赤芍药性缓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滞疼痛,常与川芎、白芷、当归、红花等配伍治疗头部外伤之瘀血疼痛[1]。酒赤芍以活血散瘀见长,清热凉血作用甚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常与当归、狗脊、自然铜等配伍应用[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adix Paeoniae Rubra(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peony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赤芍的处方用名

赤芍、赤芍药、炒赤芍、酒赤芍[1]。

7 赤芍的来源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芍药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1]。

8 赤芍的采收与初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1]。

9 赤芍生药性状

赤芍呈圆柱形,稍弯嗌,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和皱纹,并有须根痕和横长的皮乳样突起,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10 赤芍的炮制

唐代有酒浸一宿(《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

宋代有烧灰(《太平圣惠方》)、焙制(《洪氏集验方》)、炒制(《校注妇人良方》)、煮制(《女科百问》)等[1]。

元代有“泔浸去油,用川椒、葱白煮令黑色,焙用”(《世医得效方》)、煨法(《丹溪心法》)[1]。

明代有酒炒(《景岳全书》),并认为生用“能泻能散”(《蒙筌》)[1]。

清代有酒洗(《外科大成》)、蜜水拌蒸(《本草述钩元》)、醋炒(《本草备要》)等[1]。还提出了“今人多生用,惟避中寒以酒炒,入女人血分药以醋炒”(《本草述钩元》)[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酒炒等[1]。

10.1 赤芍的炮制方法 10.1.1 赤芍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1]。

10.1.2 炒赤芍

取净赤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1]。

10.1.3 酒赤芍

取净赤芍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1]。

每100kg赤芍片,用黄酒12kg[1]。

10.2 成品性状

赤芍为类圆形厚片[1]。表面粉白色或粉红色,中心有放射状纹理,皮部窄,周边灰褐色[1]。质硬而脆[1]。味微苦[1]。

炒赤芍颜色加深,偶有焦斑[1]。

酒赤芍微黄色,略有酒气[1]。

10.3 质量要求

本品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1.8%[1]。赤芍药片含芍药苷不得少于1.5%[1]。

10.4 炮制作用

赤芍生品以清热凉血力胜[1]。多用于瘟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1]。如治疗疮疡肿痛的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以及治疗双目红肿、流泪、灼热疼痛的祛风消赤散(《上海中医药杂志》)[1]。

炒赤芍药性缓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滞疼痛[1]。常与川芎、白芷、当归、红花等配伍治疗头部外伤之瘀血疼痛[1]。

酒赤芍以活血散瘀见长,清热凉血作用甚弱[1]。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常与当归、狗脊、自然铜等配伍应用[1]。

10.5 炮制研究

赤芍主要含有单萜类化合物,如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等[1]。

关于赤芍是否去皮进行了研究,认为去皮后芍药苷降低,皮部含量占2.54%,髓部仅含1.77%[1]。而白芍则恰好相反,木质部较皮部含量高[1]。另有研究认为,酒炙后没食子酸含量随酒炙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d儿茶精含量呈下降趋势[1]。

10.6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

11 赤芍的性味归经

赤芍味苦,性微寒[1]。归肝经[1]。

12 赤芍的功效与主治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1]。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瘕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赤芍生品以清热凉血力胜[1]。多用于瘟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1]。如治疗疮疡肿痛的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以及治疗双目红肿、流泪、灼热疼痛的祛风消赤散(《上海中医药杂志》)[1]。

炒赤芍药性缓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滞疼痛[1]。常与川芎、白芷、当归、红花等配伍治疗头部外伤之瘀血疼痛[1]。

酒赤芍以活血散瘀见长,清热凉血作用甚弱[1]。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常与当归、狗脊、自然铜等配伍应用[1]。

赤芍为眼科常用清热凉血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1)用于火热上炎,血热妄行所致各种眼内出血,白睛溢血等。常与地黄、牡丹皮等配伍。

(2)用于胞睑生疮、眼部瘀血及外伤诸症。本品能凉血活血,散瘀止痛。

13 赤芍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赤芍

Chishao

PAEONIAE RADIX RUBRA

13.2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13.3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弯嗌,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和皱纹,并有须根痕和横长的皮乳样突起,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13.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薄壁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群作放射状排列,导管旁有木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13.5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3.5.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0: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3.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器中干燥36小时的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13.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浸泡4小时,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3.5.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芍药苷(C23H28011)不得少于1.8%。

13.6 赤芍饮片 13.6.1 炮制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类圆形切片,外表皮榇褐色。切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

13.6.2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芍药苷(C23H28011)不得少于1.5%。

13.6.3 鉴别

同药材。

13.6.4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肝经。

13.6.5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瘕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13.6.6 用法与用量

6~12g。

13.6.7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13.6.8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3.7 出处

赤芍药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赤芍药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状 9 化学成份 10 赤芍药的药理作用 11 炮制 12 性味 13 归经 14 功能主治 15 赤芍药的用法用量 16 注意 17 附方 18 备注 1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赤芍药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赤芍药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赤芍药

1 拼音

chì sháo yào

2 出处

《本草经集注》

3 拼音名

Chì Sháo Yào

4 赤芍药的别名

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5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四川地区也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

6 原形态

①芍药(《诗经》),详"白芍药"条。

②草芍药(崔豹《古今注》),又名:山芍药、卵叶芍药、参幌子、野芍药。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根肥大,呈圆柱形或纺锤形,有分枝,外皮棕红色。茎直立,光滑无毛。2回3出复叶,互生,长达25厘米;顶生小叶片最大,倒卵形或阔卵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长达13.5厘米,宽4.6~4.8厘米,侧生小叶片稍小,椭圆状倒卵形或卵形,基部楔形、阔楔形或偏斜形;叶柄长14厘米。花单生于茎顶;萼片3~5,淡绿色或淡红色;花瓣通常6~8,倒卵形,先端钝,粉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通常为3,离生,无毛。蓇葖果长圆形,表面粗糙,成熟时开裂。种子近球形,蓝黑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长在阔叶林下及山沟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陜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安徽等地。

③川赤芍,又名:毛果赤芍。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圆柱形,单一或分歧,外皮灰褐色。茎圆柱形,有时略带紫色,光滑无毛,有纵棱。2回3出羽状复叶,互生;具柄;小叶片再2~4深裂,深裂片再裂成细小裂片,稀有不裂者,最终裂片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尖或锐尖,宽6~18毫米,上面绿色。花顶生,通常每茎着生2~3朵,有时仅一花发育,直径6~9厘米,红色;萼片5,绿色,卵形;花瓣通常7枚,广倒卵形,边缘不整齐,先端常凹缺;雄蕊多数,花丝淡黄色或淡红色,花药黄色。蓇葖果2~5,密被黄色细绒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丛林下、草坡上。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山西、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7 生境分布

主产内蒙占、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陜西、山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其中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所产的赤芍药,以芍药的根为主,部分为草芍药的根。西南一带所产的赤芍药,以川赤芍的根为主。上述商品中,以内蒙古多伦所产的质量最佳,特称为"多伦赤芍"。

8 性状

干燥根呈圆柱形,两端粗细近于相等,稍弯曲,长10~36厘米,径约6~19毫米。表面暗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及根痕,具粗而深的纵皱纹,手搓之则外皮易脱落,显出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层窄,呈类粉红色,中央髓部小,木质部射线明显,有时具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以根条粗长,外皮易脱落,皱纹粗而深,断面白色,粉性大者为佳。

9 化学成份

芍药的根含芍药甙。

草芍药的根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另含苯甲酸约0.92%。

芍药属植物大都含芍药甙,根中含量1.8~7.3%,全在根皮部分;叶中含量1~1.1%。参见"白芍药"条。

10 药理作用

①解痉作用

关于芍药解除腹部挛急的研究,由于所用的剂型、成分和动物种属不同,实验结果殊不一致。目前认为芍药甙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早年报道浸出液对家兔离体肠管表现抑制作用,但高浓度则先兴奋后抑制。在以后的试验中,对兔离体或在位的肠管常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方有抑制或解痉作用。芍药甙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位胃运动,以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收缩;甘草之甲醇提取成分FM100与芍药甙表现协同作用。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芍药甙可以引起豚鼠血压下降,其降压程度与剂量有关,对豚鼠离体心脏影响不大,但可使狗冠状血流量增加,其效力为罂粟堿的1/20,亚硝酸甘油的1/250,并能增加犬后肢血流量,其效力为罂粟堿的1/100,亚硝酸甘油的1/4500,芍药甙分解为去苯甲酰基芍药甙及苯甲酸,其药理作用即消失,此甙对毒毛旋花子甙G引起的豚鼠心律不齐,无明显的拮抗作用。草芍药煎剂对离体蛙心、在位兔心呈抑制作用,对蟾蜍内脏血管及离体兔耳灌流能轻度扩张血管。

③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

用压迫小白鼠尾部测定痛阈的方法,芍药甙及FM100(二者分别腹腔注射)镇痛作用不显著,如合并应用则起协同作用,口服给药则无论单独或合并应用均无镇痛效果;用醋酸注射于小鼠腹腔,以扭体运动作为疼痛的指标,芍药甙与FM100分别(腹腔注射)或合并应用均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芍药甙有镇静作用,与FMl00合用能延长圜己巴比妥钠对小白鼠的睡眠时间,对电惊厥无拮抗作用,但对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惊厥有弱的拮抗作用。芍药浸膏能拮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

④抗炎、抗溃疡作用

芍药甙有弱的抗炎作用,对角义菜胶及右旋糖酐引起的大白鼠后脚爪浮肿有抑制作用,与FM100表现协同,但对小白鼠染料渗出腹腔的抑制作用则极弱。对大白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在结扎幽门之大白鼠,芍药甙与FMl00在抑制胃液分泌方面有协同作用。但芍药根的提取液则能使胃液酸度分泌轻度上升,改善食欲。

⑤抗菌、解热作用

白芍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此外还能抑制葡萄球菌酊剂能抑制绿脓杆菌。芍药煎剂1:40在试管内对京科681病毒和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白芍浸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亦表现抑制。芍药甙对小白鼠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热之小鼠有解热作用。

⑥其他作用

家兔口服草芍药煎剂,血糖可暂时升高,以0.5~1小时为高峰,旋即下降,至5~6小时后恢复正常。芍药甙对切开豚鼠气管,机械 *** 气管粘膜引起的咳嗽均无镇咳作用;对小白鼠尿量分泌无影响,而FM100则有显著的抗利尿作用。芍药提取物低浓度兴奋小鼠离体子宫,高浓度则抑制之,且能对抗乙酰胆堿、组织胺引起的收缩。从芍药甙所表现的药理作用看,与中医临床的治疗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认为芍药甙即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11 炮制

赤芍药: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洗泡约七、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炒赤芍药:取赤芍药片置锅内炒至微有焦点为度,取出凉透。

12 性味

酸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义》:"味涩苦。"

13 归经

入肝、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阴脾经。"

②《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③《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④《药品化义》:"入肝、小肠二经。"

⑤《本草经解》:"入心与小肠。"

14 功能主治

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15 赤芍药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16 注意

血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②《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

③《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17 附方

①治妇人气血不和,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头目昏眩,身体疼痛:牡丹皮、白茯苓、赤芍药、吴白芷、甘草各一两,柴胡三两(去芦)。上六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姜、枣,煎至七分,温服,食后临卧各服。(《博济方》赤芍药散)

②治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附子、赤芍药。上等分,为末,盐一捻,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服,食前。(《圣惠方》如神散)

③治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匕。(《事林广记》)

④治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二两,黄柏二两(以蜜拌合涂炙令尽,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淡浆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圣惠方》亦芍药散)

⑤治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炙)、地榆各一两。上三味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浆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⑥治五淋: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博济方》)

⑦治急性乳腺炎:赤芍一至二两,生甘草二钱。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8 备注

陜西、甘肃所产者,尚杂有变叶芍药的根,其形态大多呈纺锤状。在四川除用川赤芍外,有些地区亦有用美丽芍药及毛叶芍药的根者。四川商品并分刮皮赤芍和原皮赤芍两种,刮皮赤芍系除去外皮者,呈圆柱形,表面淡紫红色或肉白色,有顺向皱纹,断面外围淡紫色,内心有淡黄色射线。原皮赤芍系未去皮者,形状相似,但间有叉枝,外表粗皮棕红色或棕褐色。新疆所产者,除上述草芍药外,还用块根芍药,其块根作纺锤形。

1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赤芍药的方剂

赤芍药散

·方贤著《奇效良方》:赤芍药散:处方:赤芍药、桂心、甘草(炙)、防风(去叉)、川芎,各一两...

地黄散

方之地黄散:组成:地黄苗、地菘、青蒿、苍耳苗、赤芍药(入水取汁)各五两,石灰三升,生艾叶三两。制法...

琥珀散

仁,麸炒微黄)鳖甲3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赤芍药15克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妇人血...

柴胡散

民和剂局方》:柴胡散:处方: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一两;麻黄(去根.节)、柴胡(去苗)...

赤芍药丸

两,自然铜1两。制法:上为末,用黄蜡4两溶,入前药末,搅令匀,候温软,众手丸,如龙眼大。功能主治:...

更多用到中药赤芍药的方剂

用到中药赤芍药的中成药

红雪

:朴硝十斤,羚羊角屑、黄芩、升麻各三两,人参、赤芍药、槟榔、枳壳(麸炒)、生甘草、竹叶、木香各二两...

艾叶丸

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黄芩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

艾叶散

方艾叶1两(微炒),黄柏3分(涂蜜微炙,锉),赤芍药3分,黄连3分(去须,微炒),地榆3分(挫),...

必胜汤

方:红花、香附各四分,桃仁、大黄、贝母、山楂、赤芍药、青皮、五灵脂各一钱。红花4分,香附4分,桃仁...

朴硝荡胞汤

皮、当归、大黄、桃仁各三铢,细辛、厚朴、桔梗、赤芍药、人参、茯苓、桂心、甘草、牛膝、陈皮各一铢,虻...

更多用到中药赤芍药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赤芍药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或逾月不至,或一月再至。小调经散当归、赤芍、桂心各一两,没药、琥珀、甘草各一钱,细辛、麝香各五分,...

《银海指南》:[卷四]治验存参

止,拟补血活血法。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苏木红花乳香没药虫又行血熟六物加枸杞子、防风、酒炒白蒺藜。张(右...

《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轻重损伤按穴治法

泉通,属脾肺二经。红花当归刘寄奴赤芍陈皮苏术续断川芎威灵仙乳香没药如皮伤轻者,头上浮肿,其势反重。...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轻重损伤按穴治法

二经。红花、当归、刘寄奴、赤芍、陈皮、苏木、续断、川芎、威灵仙、乳香、没药。如皮伤轻者,头上浮肿,其...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二妇人诸疾门]月水不调

相关文章
  • 前列腺结石需要治疗吗

    前列腺结石需要治疗吗

    如果前列腺结石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是不必治疗的,定期复查就可以了。有一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射精管的堵塞,因为输精管的开口在前列腺的位置。如果结石堵住了开口,可

    2019-11-28 阅读全文
  • 幽门螺杆菌最怕的食物

    幽门螺杆菌最怕的食物

    食物大多不会对幽门螺杆菌造成任何影响,因此不存在幽门螺杆菌最怕的食物。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和胃部的寄生环境有关,比如长期抽烟饮酒以及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就

    2019-12-31 阅读全文
  • 牛皮癣症状

    牛皮癣症状

    寻常型牛皮癣主要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一个针头大小的点状红斑,随着红斑逐渐扩大,表面会有多层的银白色鳞屑,鳞屑之下有半透明的薄膜,叫薄膜现象

    2020-01-21 阅读全文
  • 正确刮痧的手法

    正确刮痧的手法

    正确的刮痧主要体现在刮痧的顺序、刮痧的力量、刮痧的角度、刮痧的方向、刮痧的时间及频率等方面。正确刮痧的手法是从上到下,先内后外,同时注意单方向用力,逆经为泻,顺经

    2020-05-02 阅读全文
  • 怎样确定得了糖尿病

    怎样确定得了糖尿病

    像血糖出现了明显的升高,特别是空腹血糖大于7,同时饭后血糖大于11.1且反复检测,一直超过正常血糖,而且超过比较明显的是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2019-08-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