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名方:射干麻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射干麻黄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射干9克麻黄12克生姜12克细辛紫菀款冬花各9克五味子3克大枣7枚半夏9克
【用法】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煎麻黄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用】宣肺散寒,化饮止咳。
【主治】外感风寒,痰饮上逆,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
【方论】方中麻黄宣肺散寒,射干开结消痰,并为君药,生姜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饮,共为臣药,紫菀、款冬花温润除痰,下气止咳,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均为佐药;大枣益脾养胃,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宣肺散寒,化饮止咳之功。
提醒您:射干麻黄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解读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始载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方药组成: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主治
本方证为痰饮内停,外感风寒,肺失宣降,痰瘀互阻,症见咳而上气,喉中痰鸣,痰多清稀,胸膈满闷,面色晦滞,微有恶寒发热,舌质淡暗,苔白滑,脉浮紧。左季云在《杂病治疗大法》中云:「凡咳之上气者,皆有邪也,其喉中水鸡声连连不断,水与气相触,乃痰为火所吸不得下也,火乃风所生,火从风战而作声耳,但上气有咳与不咳,不咳者,只是风邪上逆。咳者,内有水气,外有风邪也。」《诸病源候论·气病诸侯》曰:「肺病令人上气,兼胸膈痰满,气机壅滞,咳息不调,致咽喉有声,如水鸡之鸣也。」
功用
本方证为寒饮相搏之哮喘,多由外邪所诱发,触动内伏于肺之痰饮,痰气阻塞,使肺气不得宣降,气道挛急,呼吸喘促,喉间痰鸣为主要表现的肺系发作性疾病。治疗重在发表散寒,开痰平喘,温肺化饮,安中扶正。
发表散寒 肺为娇脏,外感寒邪,寒束卫表,肺失宣降,而发咳喘。须用辛温解表之品,有表证者当先解表,以防病邪内侵,加重病情。
开痰平喘 哮因痰起,痰为哮根,痰浊结聚,沉潜不去,留伏肺系,内外相因,寒痰上迫于肺,气道狭窄,通气不利。 「欲降肺气,莫如治痰。」据《素问·藏气法时论》「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的法则,须治以苦辛去壅,泄满降逆之品。
温肺化饮 寒饮内停,闭塞肺气,故「咳而上气」。痰饮与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蒸化以致水液停聚有关。饮属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散,故治饮当以温药温通振奋阳气,调畅气机之品。
安中扶正 脾胃同居中焦,主运化水谷,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大枣、生姜和胃健脾,培补中宫,气充血旺。虚则补其母,脾土健则肺金得养,正气足则邪去。
方解
方中麻黄辛温,轻扬上达,善开宣肺郁,散风寒,疏腠理,透毛窍,有「治感第一要药」之称。麻黄乃肺经专药,为宣肺平喘之要药。细辛辛香走窜,有升浮之性,外可温散风寒,有解热镇痛之功,助麻黄发汗解表,配温经通脉之生姜,促汗而解风寒之邪。射干苦寒泄降,能清肺泄热,降痰平喘,解毒利咽,为咽喉肿痛要药。紫菀苦温润肺益金,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款冬花味苦主降,顺肺中之气,又清肺中之血,能开郁润肺,化痰止咳,有邪可散,散而不泄,无邪可润,润而不寒。「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饮非温不化,痰非气降不消。麻黄、细辛、半夏,降逆消痰,温肺化饮于内。五味子之酸,以补不足,令正气自敛。生姜和胃降逆,虚则补其母,大枣之甘,健脾安中,扶助正气,以补后天。全方共奏散寒解表,开痰平喘,温肺化饮,安中扶正之功。
加减
方中去生姜改干姜而治寒饮阻肺明显者,然干姜能温中,使脾能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液运行如常,则饮邪消散,干姜与细辛相配更加强温肺化饮之功;如痰涌喘逆不能平卧者,加葶苈子、紫苏子、炒莱菔子降气涤痰;哮喘发作呈持续状态者,加全蝎、广地龙、川芎化瘀通络,解痉定喘;冷哮咳喘,背部怕冷,痰白而黏者,加金沸草以助降气化痰,配椒目、生艾叶温肺散寒,化饮止咳平喘;大便不畅,脘腹胀满,舌苔白厚者,加全瓜蒌、生白术、炒枳壳通腑降逆,化痰平喘;喉中痰鸣,声如曳锯明显者,加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降逆气、坠痰涎,《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龙骨善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它与牡蛎并用,「为治痰之神品」,三药镇肝潜阳以息风解痉,补肾纳气以平喘;病久阳虚,喉中痰鸣,声低息微,汗出肢冷,脉沉细者,加山萸肉,张锡纯人认为「山萸肉,味酸性温,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配补骨脂暖丹田、壮元阳、温肾逐寒、敛气止脱,可以补火以生土,使肾中真阳之气得补而上升。蛤蚧味咸性平,属血肉有情之品,益肾填精,补肺气,温肾纳气力雄,能纳气归元,止咳平喘。
射干麻黄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射干麻黄汤的用法用量 5 备注 6 摘录 7 《金匮》卷上
7.1 方名 7.2 射干麻黄汤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射干麻黄汤的用法用量 7.6 射干麻黄汤的临床应用 7.7 各家论述 7.8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射干麻黄汤
1 拼音
shè gàn má huáng tāng
2 处方
射干9克 麻黄12克 生姜12克 细辛紫菀 款冬花各9克 五味子3克 大枣7枚 半夏9克
3 功能主治
宣肺散寒,化饮止咳。治外感风寒,痰饮上逆,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
4 射干麻黄汤的用法用量
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煎麻黄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5 备注
方中麻黄宣肺散寒,射干开结消痰,并为君药,生姜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饮,共为臣药,紫菀、款冬花温润除痰,下气止咳,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均为佐药;大枣益脾养胃,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宣肺散寒,化饮止咳之功。
6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7 《金匮》卷上 7.1 方名
射干麻黄汤
7.2 射干麻黄汤的别名
紫菀散、麻黄射干汤
7.3 组成
射干13枚(一法3两),麻黄4两,生姜4两,细辛3两,紫菀3两,款冬花3两,五味子半升,大枣7枚,半夏(大者,洗)8枚(一法半斤)。
7.4 主治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7.5 射干麻黄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先煎麻黄2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升,分温3服。
7.6 射干麻黄汤的临床应用
①哮症《浙江中医杂志》(1980;3:123):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哮症12例,均属寒饮为患。治疗后,5例3年随访未见复发;3例2年随访也得到控制;另4例治后复诊1次,复发轻微,续服原方3剂而愈。②小儿外感咳嗽《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2;2:53):用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71例,均获痊愈,其中服药23剂者50例,34剂者14例,56剂者7例。典型病例:刘某,男,3岁半。发烧2天,无汗,流清涕,咳嗽气紧,喉中痰鸣,有时咳吐清痰,口不干,舌微红,苔白薄,脉浮紧。处方:麻黄6g,射干、紫菀、冬花各9g,法夏5g,细辛1g,五味子、甘草各3g,生姜1片,大枣1枚,石膏20g。2剂后复诊:母述于回家当天,共服药6次,半夜汗出,烧退,次日咳嗽气紧明显减轻,喉中痰鸣较发时少大半,其舌质稍红,苔微黄。上方去生姜、大枣,加鱼腥草30g。后随访痊愈。
7.7 各家论述
①《千金方衍义》:上气而作水鸡声,乃是痰碍其气,气触其痰,风寒入肺之一验。故于小青龙方中,除桂心之热,芍药之收,甘草之缓,而加射干、紫菀、款冬、大枣。专以麻黄、细辛发表,射干、五味下气,款冬、紫菀润燥,半夏、生姜开痰,四法萃于一方,分解其邪,大枣运行脾津以和药性也。②《金匮要略心典》:射干、紫菀、款冬降逆气;麻黄、细辛、生姜发邪气;半夏消饮气。而以大枣安中,五味敛肺,恐劫散之药并伤及其正气也。
7.8 附注
紫菀散(《普济方》卷三八七)、麻黄射干汤(《不居集》上集卷十五)。本方改为丸剂,名“射干麻黄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古籍中的射干麻黄汤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二]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五合,去滓,分温再服。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注】咳逆上气,谓咳则气上冲逆也。上条...
《高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耶。方药云乎哉。十二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汤方射干(三两)麻黄(四两)半...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六节·夹哮伤寒
数者。风寒夹热哮痰火也。【治】冷哮痰喘。先用射干麻黄汤。以发表散寒为主。送下冷哮丸(麻黄、川乌、细...
《金匮要略方论》:[卷上]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去滓,分温再服。6.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汤方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
《金匮要略浅注》:[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射干麻黄汤
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主治热毒痰火郁结之咽喉肿痛,痰涎壅盛之咳嗽气喘。)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射干麻黄汤方证特征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原文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一般认为外寒内饮,寒饮伏肺是本方证病机所在。《方函口诀》云:「此方用于后世所谓哮喘,水鸡声,形容哮喘之呼吸也。」因此咳嗽气逆喘促,喉中痰声辘辘是方证识别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本方与小青龙汤同为主治咳喘病外寒内饮证的方剂,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异同比较分析。根据方证对应的药证原则可知,前者主要含有射干、紫菀、款冬花,因此肺气上逆证症状较为突出,如咳喘气逆,喉中痰鸣等;后者含有麻黄、桂枝、白芍等,因此风寒束表证症状较为突出,如恶寒,鼻塞,流清涕,头痛,后背疼痛僵硬等。两者均含有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这四味药,因此两者都有「寒咳」症状,如咳嗽咳痰,色白清稀量多,背部寒冷如手掌大等。曹颖甫在《经方实验录》中对两者之间的鉴别关键作了点评,「以上自小青龙汤至泽泻汤凡五证,皆治痰饮。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苓桂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此其大较也」。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将小青龙汤的典型指征归纳概括为「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即清涕滂沱,咳痰清稀量多。笔者也发现,只要能在两者之间准确鉴别,治疗寒饮伏肺证的咳喘往往收效迅速。
兹举射干麻黄汤治疗多年顽咳医案一则。
仇某,女,56岁。2010年2月18日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冬季出现咳嗽,咳白黏痰,之后每年冬季发作,油烟 *** 后加重,严重时呼吸困难,喉间痰声辘辘,曾在当地卫生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予解痉、祛痰等治疗(药用氨茶碱、盐酸氨溴索)后咳喘痰鸣缓解不理想,寒冷、油烟 *** 后频繁复发。近2月来因咳喘加重前来就诊,刻下症见:胸闷憋气,咳喘气急,咳白黏痰,咳声重浊憋闷,吸冷气、油烟,进食呛咳后明显加重,喉间痰鸣音较重,咳甚时头胀头痛,胃口、睡眠尚可,二便可,舌淡红,苔薄,脉沉。
因患者无鼻塞清涕、后背僵硬不适,故考虑头胀头痛为咳嗽剧烈所致,并非风寒束表证,从而排除小青龙汤证。患者呼吸困难,喉间痰声辘辘,咳嗽,咳白黏痰,冬季发作,油烟 *** 后加重,这是典型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因此断定为射干麻黄汤证。中医诊断:喘证(寒饮伏肺,肺气不降)。治以温肺散寒,化饮止咳。拟射干麻黄汤原方。处方:射干10克,生麻黄6克,半夏12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细辛6克,五味子6克,生姜小鸡蛋大,红枣5枚(切开)。5剂,水煎服,日1剂。
2月21日二诊:患者服上方1剂后咳喘明显减轻,3剂服完咳喘、闷憋、痰鸣、头痛诸症悉除,疗效之迅速大出患者意料,遂停药。嘱咐患者自备数剂汤药于家中,病情复发后随即服用。之后寒冷、油烟 *** 后也未再发,随访至今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