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草有什么作用?
莽草
Mǎnɡ Cǎo
别名
芒草、葞、春草、菵草、石桂、红桂、鼠莽、草、石佳、红茴香、骨底搜、山木蟹、山大茴
功效作用
祛风、消肿。治头风,痈肿,皮肤麻痹,瘰疬,乳痈,喉痹,疝瘕,癣疥,秃疮,风虫牙痛。
英文名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毒性
有毒
归经
药性
温
药味
辛
词目:莽草
拼音:mǎng cǎo
名称:Iu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
英文名:Poisonous Eightangle
科名:八角科 Illiciaceae
别名: 披针叶茴香、红毒茴、窄叶红茴香
详细解释:
植物名。一种有毒植物。又称水莽草。
基本概念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8米。树皮灰褐色。叶互生或聚生于小枝上部,革质,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2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背面淡绿色。花1—2朵腋生;花柄长3-5厘米;花被片10一15,数轮,外轮的较小,有缘毛,内面深红色;雄蕊6-11,排成1轮;心皮8-12,嫩时直立,成熟后辐射开展。蓇葖果木质,顶端有长而弯曲的尖头;种子淡褐色,有光泽。花期5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长江下游以南各省。
根有毒,入药有驱风散结、活血祛淤和杀虫的功能;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种子剧毒,切勿误作“八角”代用品。
释名:芒草、鼠莽。
气味:(叶)辛、温、有毒。
主治:1、贼风肿痹(风入五脏,恍惚)。用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二两,切细,以水和醋泡一夜。取出,和猪油一斤同煎,去渣,手蘸药汁摩病处几百次,可愈。此法亦治癣疥杂疮。耳鼻疾,可以棉裹药汁塞。此方名“莽草膏”。
2、小儿风阐(抽筋、翻眼,重者一天发病数十次)。用莽草、舅丸各一鸡蛋黄大,和猪油一斤同煎,去渣,手蘸药汁摩病处几百次,可愈。此法亦治癣疥杂疮。耳鼻有疾,可以棉裹药汁塞住。此方名“莽草膏”。
3、头风久痛。作莽草煎汤洗头。勿令药汁入目。
4、瘰疬结核。用莽草一两,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涂布上帜疮。一天换药二次。
5、乳肿不消。用莽草、小豆,等分为末,加苦酒和匀,敷患处。6、风虫牙痛及喉痹。用莽草叶煎汤。热时含口中,过一会吐去,很有效。
适应地区: 莽草产江苏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贵州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 常绿乔木类
观赏分类: 芳香类
高度范围: 未知 [补充]
形态特征: 莽草花红色或深红色,娇艳可爱。蓇葖果10至14枚,轮状排列,直径3.4至4厘米,呈飞蝶状,十分奇特。叶厚翠绿,树型优美,极耐阴,抗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叶与果美丽奇特,有强烈香气。
生长习性: 生长在海拔600至1000米的山谷阔叶林下,常与紫楠、大果蜡瓣花、灯台树、阔瓣含笑、桂南木莲、穗花杉、狭叶四照花、海通等混生。怕晒,喜肥沃湿润土壤。
繁殖培育: 莽草果实9月成熟,鲜果出种率3%至13%。种子宜随采随播或沙藏。每亩播种量5至8公斤,产苗3至4万株,一般培育两年出圃。莽草幼苗娇嫩,需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遮阴。培育绿化大苗,需移栽稀植,带土球移栽。
景观用途: 莽草作为园林绿化及生态林树种配置时,只宜作为第二层林冠,上层必须有大乔木遮阴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1.《山海经》:葌山,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莽草,可以毒鱼。
2.《范子计然》:莽草出三辅,青色者善。
3.《吴普本草》:(莽草)生上谷山中或冤句,五月采。
4.《本草图经》:莽草,今南中州郡及蜀川皆有之。木若石南而叶稀,无花实。五月、七月间采叶阴干。一说藤生,绕木石间。古方治风毒痹厥诸酒,皆用WANG草。今医家取其叶,煎汤热含,少倾间吐之,治牙齿风虫甚效。此木也,而《尔雅.释草》云,葞,春草,释曰,药草、莽草也。郭璞云,一名芒草。WANG音近故尔。然谓之草者,乃蔓生者是也。
5.《梦溪笔谈》:世人用莽草者种类最多,有叶大如手掌者,有细叶者,有叶光厚坚脆可拉者,有柔软而薄者,有蔓生者,多是谬误。按《本草》:'若石楠,而叶稀,无花实'。今考木若石楠,信然。叶稀无花实,亦误也。今莽草蜀道、襄、汉、浙江湖间山中有,枝叶稠密,团栾可爱,叶光厚而香烈,花红色,大小如杏花,六出,反卷向上,中心有新红蕊,倒垂下,满树垂动摇摇然极可玩。襄汉渔人竞采以捣饭饴鱼,皆翻上,乃捞取之。
6.《纲目》:此物有毒,食之令人选罔,故各。山人以毒鼠,谓之鼠莽。古方治小儿伤寒有莽草汤。又《琐碎录》云,思村王氏之子,生七日而两肾缩入,二医云,此受寒气而然也。以硫黄、茱萸、大蒜研涂其腹,以WANG草、蛇床子烧烟熏其下部而愈也。莽草制雌黄雄黄而有毒,误食害人,惟紫河车磨水服及黑豆煮汁服可解,豆汁浇其根即烂,性相制也。
7. 陶弘景:(莽草)上谷远在幽州,今东间处处皆有。叶青、新(新一作辛)烈者良,人用捣以和米纳水中,鱼吞即死浮出,人取食之无妨。
备注:
莽草与八角,系同科同属植物,但两者性质截然不同,莽草属于一种剧毒药,俗称“见血封喉”;八角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食物调料。两者鉴别如下:
莽草:果实多为八至十三瓣,顶端呈较尖的鸟喙状,向后弯曲;果皮较薄,味略苦;果柄较短,平直或微弯。
八角:果实多为八瓣,顶端呈较钝的鸟喙状;果皮较厚,有较浓郁的香气,味甜;果柄较长,弯曲。
头花蓼有什么药用价值
主要价值
【药性】酸,寒。
【功能】清热凉血,利尿。
【主治】用于泌尿系感染,痢疾,腹泻,血尿;外用治尿布疹,黄水疮。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水煎洗患处。
扩展资料:
头花蓼(学名: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 ex D. Don)是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丛生,节部生根,节间比叶片短,疏生腺毛或近无毛,叶卵形或椭圆形,顶端尖,基部楔形,两面疏生腺毛,托叶鞘筒状,膜质,松散,顶端截形,有缘毛。花序头状,单生或成对,顶生;花序梗具腺毛;苞片长卵形,膜质;花梗极短;花被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瘦果长卵形,黑褐色,微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6-9月开花,8-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及西藏。印度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及越南也有分布。生山坡、山谷湿地,常成片生长,海拔600-3500米。
该种全草入药,治尿道感染、肾盂肾炎。
参考资料:头花蓼_百度百科
织金的特产是什么?
1、织金发粑
织金发粑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特色美食。织金发粑闻名遐迩,产于织金县县城“九对头”(地名);糯米精制,发酵而成,蒸熟即可享用;白如云朵,软如海棉,入口甘甜清香,回味无穷。
2、织金农家土制烟熏腊肉
贵州织金的腊肉、香肠和血豆腐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特产之一。腊肉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
3、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特产之一。
4、织金宫保鸡
宫保鸡流传已有100多年历史,它的创始人丁宝桢为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丁富于创造精神,清咸丰三年(公元一八五三年)考中进士,官至山东巡抚和四川总督。因在西南边陲抵御外敌有功,被朝廷授予太子少保衔。按清朝的习惯称呼,太子少保也称作"宫保",所以时人皆称为了宫保。
5、织金竹荪
织金竹荪,贵州省织金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织金县是清香型红托竹荪的原产地,素有“中国竹荪之乡”的美称。织金竹荪对气候土壤条件的这些严格要求,是由于原产地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雾雨多湿的贵州高原气候养成的。
中草药:石莽草的功效与作用
石莽草
(《广西中药志》)
【异名】石辣蓼(《广西中药志》),头花蓼、小红藤(《广西植物名录》),太阳草(《云南中草药》),满地红、四季红、火溜草(《文山中草药》),红花地丁、绣球草、惊风草、小铜草、小红草(《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蓼科植物头花蓼的全草。
【植物形态】头花蓼
多年生草本。茎蔓延,先端斜升向上,表面红色,节处着生柔毛。叶互生,椭圆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具缘毛,边缘及叶背往往带红色;叶柄带红色,长约1~3毫米,基部具耳,包茎;托叶鞘状,先端平整,被长柔毛。总状花序直立,近球形;花被淡红色,5深裂,裂片椭圆形,先端略钝,长约2毫米;雄蕊8,花丝白色,透明,腺体黄绿色,长圆形,位于花丝基部,花药淡蓝色;子房上位,绿黄色,表面光滑,花柱上部3裂,柱头球形。瘦果包于宿存的花技内,卵形,具3棱,光滑无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于岩石上。分布我国西南部。
【采集】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辛,温。
①《广西中药志》:"味辛微涩,性温。"
②《广西中草药》:"味苦辛,性平,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酸,凉。"
【功用主治】解毒,散瘀,利尿通淋。治痢疾,肾盂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痛,跌打损伤,疮疡湿疹。
①《广西中药志》:"祛风湿,散瘀止痛。治风湿,跌打。"
②《广西中草药》:"解毒消炎。治痢疾,皮肤溃疡,无名肿毒。"
③《云南中草药》:"清热利尿,通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熬膏涂。
【宜忌】《广西中药志》:"孕妇及实热者忌用。"
【选方】①治风湿痛:石莽草煎水蒸洗。(《广西中药志》)
②治痢疾:石莽草二两,水煎,日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血尿、膀胱炎:鲜太阳草一两,水煎服。若血止仍尿痛则加背蛇粉一分五厘,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④治疮疡、麻风溃烂:石莽草一斤,九里明五两,爬山虎五两,桉树叶五两。水煎成膏,加梅片二钱搅匀。涂患处,每日一次。(《广西中草药》)
⑤治肾盂肾炎,尿道结石,跌打损伤:头花蓼五钱至一两,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⑥治跌打瘀肿:石莽草打烂,酒炒外敷。(《广西中药志》)
⑦治尿布疹、黄水疮:鲜太阳草煎水,洗患处。(《文山中草药》)
⑧治烂疮:石莽草、爬山虎、九里明各适量,水煎,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提醒您:石莽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三角梅四.季红和云南大紫各有什么特点
三角梅最大的特点是花色美艳,花朵大,花量丰富,花期能从3月一直开到10月份,长达280天左右,花开似火,红艳艳的大花簇很是喜人,非常壮观,可以说是三角梅品种中最勤花的品种,也是深受花友们的喜爱。四季红,别名:石莽草、石辣蓼《广西中药志》,头花蓼、小红藤《广西植录》,太阳草《云南中草药》,满地红、火溜草《文山中草药》,红花地丁、绣球草、惊风草、小铜草、小红草《云南中草药选》,科别:蓼科云南大紫三角梅(安格斯):藤状灌木。叶互生;有柄,长约1-2.5cm;花顶生,通常3朵簇牛在苞片内,花梗与苞片的中脉合生;茎粗壮,枝下垂,无毛或疏生柔毛;刺腋生,长5-15毫米。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3厘米,宽3-6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被微柔毛;叶柄长1厘米。花顶生枝端的3个苞片内,花梗与苞片中脉贴生,每个苞片上生一朵花;苞片3枚,叶状,紫色或洋红色,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5-3.5厘米,宽约2厘米,纸质;花被管长约2厘米,淡绿色,疏生柔毛,有棱,顶端5浅裂;雄蕊6-8;花柱侧生,线形,边缘扩展成薄片状,柱头尖;瘦果有5棱。种子有胚乳。花盘基部合生呈环状,上部撕裂状。花期冬春间,北方温室栽培3-7月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