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瑞恩的《有情天》 歌词
歌曲名:有情天
歌手:黎瑞恩
黎瑞恩 - 有情天
曲:冯正|词:冯正|编:卢东尼
曾找人为我作预言 缘份数段
用我掌中几根线 来做推断
断定我情路凌乱
乱糟糟一片如何判断
晨曦曾共我分享过 我的初恋
夕照光辉祝福我 甜蜜片段
雾夜里情路疲倦
让星星安慰寂寥心酸
天空懂得解释 爱恋多一点
期望学学观天 会得到指点
漫天飞纷纷乱乱 似哭泣的雨
难道是为这即将要结束的一篇
我为你着迷过
为你快乐过亦伤心痛过
爱在不久之前
亦盼望能永远幻想不会变
End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拼音是tiānruòyǒuqíngtiānyìlǎo,意思是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
出处: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译文: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在因病辞职由京师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全诗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诗歌抒发了诗人的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曾被毛泽东引用在其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
问个名词“有情天”是什么意思
哈。我看是什么“无情宝剑有情天”,诸如此类的民间戏剧戏名。无情宝剑,乃义也。有情天,乃悲感动天。个人认为,这是道家的天道思想,并非佛语。 如有不当,恭请见谅。 早前回答: 应该是“无想有情天”吧。 色界四禅天之-无想天 【无想天】 无想,梵名Asam!jn~isattva^h! 。又作无想有情天、无想众生天、少广天、福德天。色界天之一。即修无想定所感之异熟果报。生此天者,念想灭尽,仅存色身及不相应行蕴,故称无想天。此天为外道婆罗门之最高涅盘处,亦为异生凡夫以‘出离想’作意,修无想定,所感得的异熟之果报,称为无想果,或无想异熟、无想事、无想报。此天之位置,有部与经部摄之于第四禅天之广果天,不另立别处;上座部则于广果天之上,别立无想天一处。此外,此天众生之身长有五百由旬,寿命为五百大劫(立世阿毗昙论卷七谓一千大劫),寿终之时,再生念想,而堕欲界。〔起世经卷八、俱舍论卷五、瑜伽师地论卷四〕 【无想天】 (界名)无想有情之天处也。有部与经部摄之于第四禅之广果天,不立别处,上座部于广果天之上,立无想天之一处,俱舍论五曰:‘无想有情居在何处?居在广果。广果天中有高胜处,如中间静虑,名无想天。’ 参考资料: 阿毘达磨品类足论卷第六 -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摄等品第六之二 “有色有情无想无异想。如无想有情天。是第五有情居。”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处难觅有情天.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自古以来,感情很丰富,投入的感情很多的人,都只会留下遗憾。
出自魏秀仁的小说《花月痕》。
原文如下: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处难觅有情天。情到尽时转无情,无情更比多情累。
君为我谱无声曲,此去闻曲如闻君。未到恨时难知愁,愁起心头不知恨。
听风方觉秋雨至,已忘共饮西窗时。云起天边残阳血,一声傲笑一把泪。
把酒欢歌何时有,人笑我痴我偏痴。莫道有酒终需醉,酒入愁肠愁更愁。
译文:
自古以来啊情多累人,可是这里却连情感也难以施展。情到深处,反而显得无情;这样的无情比多情还要让人烦恼。你为我谱下这首歌,此去经年,听到歌声就如同听到了你的声音。没有恨过不知道愁的滋味,愁上心头却渐渐忘了心中的恨。
听到窗外凛冽的风声方才惊觉秋雨已至,恍然发现自己竟然忘记了西窗共饮的情境。抬头看向天边,残阳如血,我笑,眼泪却抑制不住地流下来。对酒当歌,这是人生多么难得的乐事,我宁愿当一个众生眼中的痴儿。请别再说今朝有酒今朝醉了,须知道酒入愁肠,愁更愁!
扩展资料:
魏秀仁(1818-1873),字子安,又字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县东门外(今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东门村塔头)人,清朝作家。据《魏子安先生年谱》,他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
《花月痕》,清魏秀仁所作小说,魏秀仁,字子安,又字子敦。全书十六卷五十二回,原署名为眠鹤主人撰,栖霞居士评。较早版本为清光绪十四年木刻本、光绪十八年上海图书集成局的铅字排印本等。
此书流行于清末狭邪小说及鸳鸯蝴蝶派小说浪潮之前,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到狭邪小说的过渡环节,像徐枕亚的《玉梨魂》从小说名字和内容都是学它的。
此书是清朝继《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长篇言情小说,是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写韩荷生、韦痴珠与青楼女子杜采秋、刘秋痕的爱情故事。
书中的韩荷生才兼文武,屡见奇功,终得封侯,杜采秋也受一品夫人封典;韦痴珠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落得个一病身亡,刘秋痕也自缢殉情。作者通过这一穷一达两对人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不平和追求。其中关于韦、刘二人的描写,凄婉动人,颇具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