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读音
黄芩的读音:huáng qín
释义: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根色深黄,可入药黄芩之种为多。
一、芩的读音:qín
二、汉字释义:
1. 〔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花淡紫色,或带青白色,根长大,色深黄,可入药。
2. 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部首:艹
五、相关词组:
黄芩、白芩、条芩、龟芩膏、芩芍汤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横、竖、竖、撇、捺、点、横撇/横钩
二、芩的同音字:亲
亲的汉字释义:
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2.婚姻:~事。
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6.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黄芪排骨汤的做法
太子参麦冬黄芪排骨汤
主料:排骨
配料:无花果3粒、麦冬10克、黄芪10克、红枣4颗、枸杞2克、太子参10克
调味料:盐、姜片
——开始烹饪——
第一步:排骨清洗干净 不能先焯水,多加一个步骤,做出来的排骨汤没腥味, 先将排骨清洗干净剁成小块,然后放淡盐水浸泡30分钟,这一步的主要目是为了将排骨中的血水完全浸泡出来,血水浸泡不出来,炖出来的排骨就会有一股腥味。
接下来就是焯水了,对于这一步相信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因为平时吃肉类这也是大家必不可少的一步。 锅中加水倒入浸泡过排骨块,放入姜片,焯水之后,捞起清洗干净表面浮沫, ——((注意,焯水排骨时间不宜过长,水开后马上捞起来,排骨紧致不发柴,能够更加彻底去除排骨血杂质,炖排骨汤更加鲜味甜)
第二步:无花果、麦冬、黄芪、红枣、枸杞、太子参这些食材清洗干净,放水浸泡15分钟,在炖汤过程中才容易出味。——(注意:红枣的核的含热量比较多,所以去核才不容易上火的)
第三步:准备一个电炖锅,将所有材料加入电炖盅 ,一次性倒入足够的水,电炖锅炖2个小时即可,喝前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这种炖法因食材在烹制过程中密封较好,盅内会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回,蛋白质等鲜香物质易溶出,香气发散较少,很好地把营养成分锁住,汤料中的营养成分能被充分地溶解到汤水中并很好地保留,保证原汁原味又有营养汤
第四步:2个小时后炖好汤 喝的时候撒点点盐调味即可享受,一点点盐就够了,不要下手太重哦,小朋友不适宜吃太咸。( Tip:让盐自动沉底。注意千万不要搅拌,否则会影响汤的鲜味)
一碗特别简单健胃理肠 清心除烦 孩童汤就炖好了,孩子胃口不好,试试这款调理脾胃汤 小伙伴们还有其它法子,提两句在线等你答复,人生第一次做人家妈妈还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带一个孩子成长,真的自己也跟着成长一回,这句话一点也没有说错
我的工作午餐小贴士:
1、忌中途添加冷水,在煲汤的过程中,切忌开盖添加冷水,这是因为正在加热的肉类遇到冷水后收缩,蛋白质不易溶出,汤便失去了原有的鲜香味,影响汤的口感。
2、炖锅和小炖盅宜紫砂锅或陶瓷。切忌铁锅更忌塑料锅。
3、盐要放在最后下,盐提前放的话,汤炖久了还会出味,容易导致汤会变咸。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清热药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清热药
一、概述
1.分类、功效与主治病症清热药根据其性能,主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五类。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的作用。其中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证,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
2.配伍方法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的虚实。若里热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虚者,应兼以滋阴;里热积滞者,当配以泻下;兼脾胃虚弱者,应辅以补脾。
3.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 溏 慎用;苦寒药物宜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使用本类药物,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二、清热泻火药
1.石膏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甘寒,清热泻火力强,并能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证。本品善清肺热,常与麻黄等同用,如麻杏甘石汤。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本品善清胃火,与升麻、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治胃火头痛,可与川芎同用。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煅石膏外用,可收湿敛疮。
【用法】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宜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热病烦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常与石膏同用,如白虎汤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2)肺热燥咳。本品能清肺火,润肺燥,能治肺热或肺燥咳嗽。
(3)骨蒸潮热。本品滋阴降火,常与黄柏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
(4)内热消渴。治阴虚内热消渴,常配天花粉、葛根,如玉液汤。
(5)肠燥便秘。常配伍生地、玄参,如增液汤。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
【比较】石膏与知母二药,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常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等。但石膏清解力强,重在清泻火热,并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常用于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煅石膏外用还能收敛生肌;知母则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肾阴,常用于阴虚火旺证。
3.芦根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肺 痈 吐脓;热淋涩痛。
4.天花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此外用于中期引产。
5.淡竹叶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6.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
(1)热病心烦。本品清泻三焦火邪而除烦,每与淡豆豉合用,如栀子豉汤。
(2)湿热黄疸。常与茵陈、大黄合用,如茵陈蒿汤。
(3)血淋涩痛。常配车前子、滑石同用,如八正散。
(4)血热吐衄:配黄芩、黄连、黄柏同用,治疗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
(5)目赤肿痛。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如栀子汤。
(6)火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蒲公英配伍。
【用法】煎服。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 溏 者不宜用。
7.夏枯草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 眩 晕,目珠夜痛。可单用,也可配伍应用。
(2) 瘰 疬 , 瘿 瘤。可单用煎服或人复方用。
(3)乳 痈 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
8.决明子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 眩 晕;肠燥便秘。
三、清热燥湿药
1.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 痢 等。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可单用或入复方。
(3)血热吐衄。用治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配大黄,如大黄汤。
(4) 痈 肿疮毒。常与黄连、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
(5)胎动不安。有清热安胎之功。
【用法】煎服。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2.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尤长于清中焦邪热,并能解毒。治肝火犯胃,常与吴茱萸同用,即左金丸。
(2)湿热泻 痢 。为治疗泻 痢 的要药,与木香同用以调气行滞,如香连丸;或配葛根、黄芩、甘草同用,即葛根芩连汤。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本品泻火解毒力强,可用治多种热毒病证。善清心经实火,可治心火亢盛证。
(4) 痈 肿疖疮,目赤牙痛。治胃火炽盛牙痛,可与升麻、生地等配伍,如清胃散。
(5)消渴。治胃火盛之消渴证,常与麦冬等同用。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3.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本品尤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常用治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 痢 ,黄疸。善除大肠湿热以治 痢 ,配白头翁、黄连等,如白头翁汤。
(3)湿热脚气,痿证。治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等证,常配苍术、牛膝,如三妙丸。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长于清相火,退虚热,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3)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内服外用均可。
【比较】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多种湿热与热毒病证。但黄芩善清上焦热邪,并善清肺热,用于肺热咳嗽证,兼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可用于血热出血与胎热不安等证;黄连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尤强,并善清中焦热邪,并善泻心火、清胃火,为治心、胃火热证常用之品;黄柏善清下焦热邪,多用于下焦湿热证,并能退虚热,可用于阴虚发热证。
4.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5.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 痢 ,止带,明目。
6.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主治病证】湿热泻 痢 、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反 藜 芦。
7.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四、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 疔 疮。为治一切内 痈 外 痈 的要药。还可用治肠 痈 、肺 痈 。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相须为用,如银翘散。也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如清营汤。
(3)热毒血 痢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之效。单用浓煎有效,或配黄芩、黄连、白头翁等同用。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2.连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疮毒, 瘰 疬 痰核。本品有“疮家圣药”之称。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常与银花等相须为用,如银翘散。
(3)热淋涩痛。兼有清心利尿之功。
【比较】金银花与连翘二药,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相须为用,治疗 痈 肿疮毒、外感风热与温病初起。但金银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 痢 ,还可用于热毒血 痢 证;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能消 痈 散结,为“疮家圣药”,并可治 瘰 疬 痰核。
3.穿心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用法用量】6~9g。煎服,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4.大青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
(2)喉痹口疮, 痄 腮丹毒。本品能清火解毒,利咽消肿。
5.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痄 腮,丹毒, 痈 肿疮毒。
6.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主治病证】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咽痛口疮,火毒疮疡;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7.贯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
8.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 痈 肿 疔 毒,乳 痈 内 痈 。为清热解毒、消 痈 散结之佳品,为治疗乳 痈 要药。可治 痈 肿 疔 毒、肠 痈 、肺 痈 和咽喉肿痛。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治黄疸可配茵陈、栀子等,治热淋可配金钱草、白茅根等。
9.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0.土茯苓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证】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痈 肿疮毒。
11.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 痈 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 痈 吐脓,肺热咳嗽。本品以清肺热见长,又具消 痈 排脓之功,故为治疗肺 痈 之要药。还可用治肺热咳嗽。
(2)热毒疮 痈 。常与蒲公英、金银花同用。
(3)湿热淋证。可与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同用。
12.射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本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可与黄芩、马勃等配伍应用。
(2)痰盛咳喘。常与桑白皮、桔梗配伍应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13.山豆根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14.马勃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15.白头翁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
【应用】
(1)热毒血 痢 。本品为治热毒血 痢 良药,如白头翁汤。
(2)疮 痈 肿毒。
16.马齿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 痢 。
17.鸦胆子
【功效】清热解毒,止 痢 ,截疟,腐蚀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O.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人煎剂。治疟疾,每次lO~15粒;治 痢 ,每次10~30粒。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保护好周围的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
18.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病证】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
19.熊胆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弓l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五、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热人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为清热、凉血、止血要药。常用治温病热入营血证,如清营汤;也可用治血热出血证。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 溏 者不宜使用。
2.玄参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治温病热入营分,如清营汤;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 谵 语,如清宫汤。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治津伤便秘,常配生地黄、麦冬,如增液汤。
(3)目赤咽痛, 瘰 疬 ,白喉,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 溏 者不宜服用。反 藜 芦。
【比较】生地与玄参二药,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但玄参泻火解毒力强,可用于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证;生地清热凉血作用较强,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3.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治血热出血,可与生地黄、赤芍等配伍。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青蒿等药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4)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使用。
4.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凉血、止血、散瘀消斑。善清肝火
(2)目赤肿痛, 痈 肿疮毒。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瘢 瘕 腹痛,跌打损伤。多配入复方使用。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使用。反 藜 芦。
【比较】牡丹皮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具有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的特点,血热、血瘀所致的病证常相须为用。同可用于治疗热人营血,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 癜 瘕 ,跌打瘀肿, 痈 肿疮毒等证。不同的是,牡丹皮兼辛味,清热凉血并能清透阴分伏热,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及肠 痈 腹痛等证。而赤芍苦泄,散瘀止痛力强,血滞诸证尤为多用,并能泻肝火,用于肝热目赤肿痛。
5.紫草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病证】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煎服。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 溏 者忌服。
6.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病证】温病高热,神昏 谵 语,惊风,癫狂;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痈 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六、清虚热药
1.青蒿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本品长于清透阴分伏热,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或热病后低热不退之证,常与鳖甲、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本品退虚热,除骨蒸,常配秦 艽 、鳖甲、知母等。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本品有截疟与解除疟疾寒热之功,可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2.白薇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本品善清虚热,除有汗之骨蒸。
(2)肺热咳嗽。本品清泄肺热,常与桑白皮、甘草同用,如泻白散。
(3)血热出血证。本品清血热而止血,常与白茅根、侧柏叶等同用。
(4)内热消渴。本品泻热而止烦渴,须与生地、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
【比较】丹皮与地骨皮二药,均能清热凉血,退虚热,均可治血热吐衄、阴虚发热证。前人虽有“丹皮治无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说,但对阴虚发热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常相须为用。丹皮长于清热凉血,常用治热人营血证,又能活血化瘀,用:于:多种瘀血证以及肠 痈 、 痈 疡肿毒等证;地骨皮则长于清退虚热,多用于虚热证,并能清泻肺热,可用于肺热咳嗽,以及内热消渴证。
4.银柴胡
【功效】退虚热,清 疳 热。
5.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 疳 热,清湿热。
【比较】黄连与胡黄连二药,均能清湿热,善除胃肠湿热,可用于湿热泻 痢 。但黄连为毛 茛 科植物的根茎,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强,并长于清心、胃之火,常用于多种热毒病症,以及心、胃火热证等;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长于退虚热,除 疳 热,可用于阴虚发热与小儿 疳 积证等。
;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你好,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等功效,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祝你健康!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哪些人适宜食用黄芩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1.清热燥湿,也就是说清除湿热之邪。用于治疗湿温,暑温,腹胀,腹满,恶心呕吐,腹泻,黄疸。2.泻火解毒,也就是说祛除火毒之邪。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烦渴,少阳热结,疔疮肿毒。3.止血作用。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导致的咳血,呕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4.安胎作用。用于治疗湿热之邪导致的胎动不安。黄芩的禁忌是不可以单独用于寒邪和燥邪导致的疾病。
黄芩,苦、寒,入肺、胆、大肠经,具体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功效,有如下用途:1、湿热导致的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常与滑石、白蔻仁、通草等同用,如黄芩滑石汤。2、肠胃湿热,泻痢腹痛,可与芍药配伍,如黄芩汤。3、湿热黄疸多作为辅助药,常与茵陈、栀子等同用。4、膀胱湿热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常与生地、木通同用,如火府丹。5、急性热病之壮热烦躁,苔黄脉数:可以与黄连、栀子等配伍,如黄连解毒汤。6、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与桑白皮、知母、黄芩的同用,如清肺汤。7、热盛火赤,迫血妄行的出血证,可以单用黄芩炭煎服,或者与生地、白茅根等同用。8、热毒疮疡,可与黄连、金银花、连翘、大黄等同用,内服外用均可。9、胎热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同用,如当归散。禁忌:黄芩为苦寒之品,能伤脾胃,若非实热之证,不宜应用。
1、空腹人群
如果在空腹的情况下喝黄岑水会出现茶醉现象,因为水分会冲淡胃酸伤害消化,而黄岑直接作用在胃粘膜上也会伤害胃部。
2、胃溃疡患者
黄岑茶其实是一种胃酸分泌刺激剂,因此在喝过之后会导致大量胃酸出现,对于胃溃疡患者而言,本身情况比较严重将会加重病情。
3、脾胃虚寒者慎用
黄岑的清热功效是非常显著的,而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而言反而不适合,尤其是还存在食少便溏的人一定要禁用。
“草”字头下面一个“今”什么字?
“草”字头下面一个“今”是“芩”,念作【qín】。
芩【 qín 】
(1) 黄芩
芩,芩草也。——《说文》
食野之芩。——《诗·小雅·鹿鸣》
(2) 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披针形,开淡紫色花。根黄色,中医入药,有清热祛湿等作用。
黄芩主要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