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中成药
当前位置: 中药大全> 中成药>

中药天竺黄的图片,天竺黄中药图片哪一种质量优良

时间:2023-02-14 17:26:40 编辑:admin  手机版
分享至:

惊风的治疗药方由哪些药材组成?

惊风又称“惊厥”,俗名“抽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证,可由多种原因及多种疾病引起,临床上出现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或意识不清症状者,均归属于惊风的范畴。一般以1~5岁婴幼儿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七岁以上则逐渐减少。发病时往往症情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常能威胁到小儿生命。

【方一】定风丹

【出处】《中国医学杂志》

【组成】生乳香10克,生没药10克,朱砂2克,全蜈蚣1条,全蝎3克,双钩藤10克。

【功用】定惊安神,熄风止痉。

【主治】小儿急惊风。

【方解】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朱砂安神定惊;全蝎、蜈蚣熄风止痉;钩藤镇肝熄风止痉。

【药理】乳香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促进伤口愈合、祛痰的作用;没药有抑菌、降脂作用;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全蝎、蜈蚣有明显抗癫痫、抗惊厥作用;钩藤有降压、镇静、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共研为细末,每次冲服0.3克。亦可置其口中,乳汁送下。

【方二】定风散

【出处】《河南中医》

【组成】生石膏24克,天竺黄18克,胆南星12克,朱砂9克,蜈蚣20条。

【功用】清热泻火,豁痰开窍,定惊熄风。

【主治】小儿急惊风。

【方解】石膏清热泻火;天竺黄、胆南星化痰开窍,清热定惊;朱砂安神定惊;蜈蚣熄风止痉。

【药理】天竺黄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提高痛阈强度优于消炎痛;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全蝎、蜈蚣有明显抗癫痫、抗惊厥作用;胆南星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

【用法】研为细末,根据年龄酌量服用。定风散内朱砂,因含汞不宜煎煮,长期服用时,剂量宜小,以免蓄积汞中毒。

【方三】人参汤加味

【出处】《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组成】人参9克,干姜2克,白术6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山药6克,扁豆5克,薏米8克,天麻5克,钩藤6克,地龙5克。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平肝熄风。

【主治】小儿慢惊风。

【方解】用白术培脾土之虚,人参益中宫之气,干姜散胃中之寒,甘草缓三焦之急也。且干姜得白术,能除满而止吐;人参得甘草,能疗痛而止痢。方中炙甘草、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米健脾益气,除湿止泻;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药理】人参汤(《伤寒论》理中丸)能促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促进醋酸型胃溃疡愈合。能降低胃液中游离盐酸浓度,减轻黏膜侵蚀和减少胃蛋白酶激活,对胃溃疡的发生起保护作用。对脾胃阳虚型低血压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血压作用。本方现代主要运用于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胃下垂、慢性结肠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证属中焦虚寒者,为本方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平肝熄风的功能提高了一定的药理依据。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麻翘石膏汤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麻黄6克,生石膏20克,连翘20克,金银花20克,大贝母20克。

【功用】解表清里泄热。

【主治】急惊风证见发热,怕冷,咳嗽,流涕,心痛抽风,白苔或黄苔,纹红紫,脉浮数。

【方解】麻黄解表邪,石膏清里热,大贝母泄降,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蜂蜜、白糖润肠缓下,以泻里热。并能补虚解热、强心等。综合起来,有解表清里,泄热之效。

【药理】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川贝含贝母碱、西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降低血压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用法】一剂药煎两遍。合在一起,加白糖、蜂蜜各30克。一岁内小儿,分六次服;1~8岁,分五次服,3~6岁,分四次服,6~9岁,分三次服,9~12岁,分二次服。

【方五】麻翘石膏汤加服蝎蚕珀牛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蝎蚕珀牛散(蝎牛散):全蝎15克,僵蚕15克,琥珀5克,天麻15克,川贝母18克,牛黄1.2克,麝香0.6克,梅片0.6克,赤金16张。麻翘石膏汤见方四。

【功用】泄热豁痰,清热解毒,镇惊安神,平肝熄风,镇疼解痉,通络开窍。

【主治】急惊风证见后脑部剧疼,脊背和四肢酸痛。

【方解】方中以全蝎、僵蚕、天麻镇静解痉;以琥珀,赤金养心安神,平肝镇惊;以梅片、麝香、川贝母、牛黄泄热豁痰,通络开窍。

【药理】僵蚕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琥珀酸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天麻能使小鼠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可抑制或缩短实验性癫痫的发作时间;牛黄有解热、镇静、抗惊厥、降压、抗炎、止血、降脂作用;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

【用法】恶心呕吐,抽搐不安时,可刺少商,曲池,合谷。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0.3克;1~3岁;每服0.15~0.5克;3~6岁,每服0.3~0.6克;6~9岁,每服0.5~1克;9~12岁,每服0.6~1.2克。1日3次,开水送下。

【方六】麻翘石膏汤加服青蝉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青蝉散:大青叶30克,蝉蜕30克。麻翘石膏汤见方四。

【功用】清热化痰,定惊熄风。

【主治】小儿惊风抽搐,高热昏迷,头疼发冷等证。

【方解】青蝉散用大青叶,清热解毒;用蝉蜕,熄风镇惊,平肝解痉。

【药理】蝉蜕有抗惊厥、解热的作用。大青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以及流感病毒亚甲型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

【用法】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3~0.6克;1~3岁,每服0.5~1克;3~6岁,每服0.6~1.2克;6~9岁,每服1~2克;9~13岁,每服1.5~3克。一日三次,开水送下。

【方七】银葛桂枝汤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大青叶20克,葛根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生甘草3克,生姜10克。

【功用】清热解毒,熄风解痉,镇惊安神,解表散邪。

【主治】小儿急惊风证见昏迷不醒,头向后背,口张不开,脖项强直、硬,高热谵语,烦躁不安,发惊抽搐。

【方解】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葛根、桂枝发表解肌,祛风解痉;僵蚕、蝉蜕熄风解热;生姜解表和胃;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生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蝉蜕、葛根有明显解热、解痉作用。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大青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以及流感病毒亚甲型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僵蚕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

【用法】配合刺十宣,大椎。一剂药煎两遍,合在一起。1岁小儿,分6次服;1~3岁,分5次服;3~6岁,分4次服;6~9岁;分三次服,9~12岁,分2次服。

【方八】蚕蜈雄星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僵蚕6克,全蝎6克,蜈蚣6克,雄黄6克,胆南星6克,蝉蜕6克,天竺黄6克,麝香0.6克。

【功用】泄热豁痰,平肝镇痉,安神定惊。

【主治】急惊风证见一直高热不减,或是一阵一阵发高热,纳呆。

【方解】本方用僵蚕、全蝎、蜈蚣镇痉解毒;用雄黄、蝉蜕平肝安神;用南星、麝香、天竺黄泄热豁痰,开窍通络。

【药理】僵蚕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全蝎、蜈蚣有明显抗癫痫、抗惊厥作用;雄黄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00%的杀灭作用,也可杀灭大肠杆菌;天竺黄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提高痛阈强度优于消炎痛;胆南星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蝉蜕有明显解痉作用。

【用法】可刺少商,大椎,十宣。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5~0.3克;1~3岁,每服0.3~0.5克;3~6岁,每服0.5~1克;6~9岁,每服0.6~1.2克;9~12岁,每服0.7~1.5克。每4小时服1次,开水送下。

【方九】参麝樟脑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红丽参8克,樟脑3克,麝香0.9克。

【功用】益气固脱。

【主治】急惊风证见脉快无力,并且乱,大囟门膨胀,眼斜视,眼皮下垂,瞳孔散大,或左右瞳孔大小不等,口眼歪斜,腹泻等时。

【方解】红丽参、樟脑强壮健脑;麝香气味香窜可以芳香开窍。

【药理】三药可以强心兴奋,亢进脑中枢之机能,消除脑中枢之抑制状态。

【用法】可剌人中、印堂、合谷、隐白。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5~0.3克;1~3岁,每服0.3~0.6克;3~6岁,每服0.4~0.9克;6~9岁,每服0.5~1克;9~12岁,每服1~2克。1日3次,开水冲服。

【方十】朱冰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朱砂0.5克,冰片0.9克,薄荷冰0.6克,生甘草3克。

【功用】醒脑通窍,安神镇静。

【主治】急惊风证见脉快无力,并且乱,大囟门膨胀,眼斜视,眼皮下垂,瞳孔散大,或左右瞳孔大小不等,口眼歪斜,腹泻等时(同方九)。

【方解】方中冰片,芳香去秽,通窍启闭;薄荷冰、朱砂镇心安神;生甘草补虚清火。

【药理】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冰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有耐缺氧作用;薄荷含有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镇痛止痒之功;甘草其所含甘草次酸、甘草锌能治疗急慢性炎症。

【用法】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5~0.3克;1~3岁,每服0.3~0.6克;3~6岁,每服0.4~0.9克;6~9岁,每服0.5~1克;9~12岁,每服1~2克。1日3次,开水冲服。

【方十一】附星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白附子6克,天麻6克,天南星6克,防风6克,白芷6克。

【功用】通阳散寒,祛风辟秽,开窍涤痰,熄风导滞。

【主治】急惊风证见小儿昏迷,不省人事,口眼歪斜,手足抽动。

【方解】白附子辛温散寒,温发阳气;天麻,南星涤痰启闭,熄风除湿;防风,除风解热;用白芷辟秽开窍。

【药理】白附子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及镇痛作用;防风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天麻能使小鼠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可抑制或缩短实验性癫痫的发作时间;天南星具有祛痰、抗惊厥、镇静及镇痛作用;白芷有抗菌、抗真菌、解热、抗炎、镇痛、解痉、抗癌、降血压的作用。

【用法】可刺人中,印堂。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5~0.3克;1~3岁,每服0.3~0.6克;3~6岁,每服0.4~0.9克;6~9岁,每服0.5~1克;9~12岁,每服1~2克。一日三次,开水冲服。

【方十二】抱龙丸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抱龙丸(片玉心书方):胆南星15克,天竺黄3克,雄黄1.5克,辰砂3克,老琥珀0.9克,牛黄0.3克,麝香0.15克。

【功用】化痰开窍,清热醒神。

【主治】急惊风证见昏睡喘促,痰声漉漉,抽搐。

【方解】牛黄清热开窍;麝香开窍醒神,通经活络;朱砂清心镇静,安神解毒;琥珀镇惊安神;胆南星、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雄黄祛痰。

【药理】牛黄有解热、镇静、抗惊厥、降压、抗炎、止血、降脂作用;琥珀酸具有中枢抑制作用;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天竺黄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提高痛阈强度优于消炎痛;胆南星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雄黄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00%的杀灭作用,也可杀灭大肠杆菌;辰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用法】共为细粉,将生甘草用雪水熬膏,投入药粉为丸,如皂角子大,黄腊色。1~3岁,每服三分之一丸至二分之一丸;3~6岁,每服二分之一丸至一丸。一日服二次,开水送下。在潮时用灯心,竹叶汤或薄荷汤送下。

怎样正确的熬中药

怎样正确的熬中药

如何熬中药?不少人在熬制中药的时候常常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中药煎得越久越好。其实,有些中药是不适合长时间煎煮的,长时间的煎煮反而会破坏药效,那么如何熬制中药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正确熬中药的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1、熬前中药泡不泡?

要泡!!!只要是需要煎煮的中药,医生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泡10-20分钟!

这样不仅可以清洗去除中药中的不洁杂质,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直接入沸水中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降低药效。

2、熬中药该用啥水?

基本上大家熬中药都是从水龙头接的自来水!但是在医生看来这可不是最佳选择。熬中药的水最好是用纯净水!!来看看为啥要讲究:

因为自来水中氯、钙、镁离子较多,这些容易和中药材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有可能会影响药效。而相比之下纯净水中这些物质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存在,才能保证熬制后药物的效果。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尽量使用纯净水,一般500m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条件也可将自来水放置数小时,使溶于水中的氯挥发一些再用来熬中药!

3、熬中药要熬好久?

滋补类中药适合微火久煎,一般用时30-40分钟左右;

外感伤风及泻下用药则宜用猛火短时煎煮,一般用时10分钟左右;

其他的.中药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文火20分钟煎煮就可。

4、 熬的时候要不要盖盖子?

好多人在熬中药的时候,为了防止水开的时候溢出,都不盖药罐的盖子,但是这是不对的!

医生建议熬中药的时候要盖盖子,因为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的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

而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盖上盖子煎煮可以有效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丢失。

盖上盖子熬药怎样解决溢水的问题呢?

熬药器皿均有壶嘴或透气孔,另加入水不要太多一般500m左右,应不存在溢水问题;实在不行就搭双筷子了……

另外现在几乎都是这种药罐熬中药,如果屋头还有没得盖子的药罐罐,可以淘汰了!

5、 熬中药时需不需要搅拌?

的确需要经常去搅一下!!!

特别是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熬的时候需经常搅拌,一般间隔10分钟翻动1次,搅拌最好顺着一个方向,这样使药材均匀受热,使有效成分更易完全溶解析出。

6、熬中药取汁多少?

熬药的水多了不行,少了也不得行!

如果药汁多了,药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药汁少了,药渣会把药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费了。

一般建议一副中药熬两次,第一次差不多取药汁150-200m,第二次取药汁200m,两次混合后用药就可以了。

7、中药到底饭后吃还是饭前吃

这是医生遇到最多的问题之一,但是因为中药不像西药有明确地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所以用药时间上要多与医生沟通!是饭前、饭后或者是频繁服用与医生的经验有关,专家这样建议:假如你觉得喉咙老是卡起卡起的,咳之不出又咽之不下,建议一般频繁少量饮用;

感冒发汗的药物尽量在饭前服用,饮后再服用小量稀粥以助发汗;

补益或调理脾胃用药建议饭后60-90分钟服用,或两餐之间饭后2小时服用,因为食物在胃内消化大约60-90分钟后在胃保持空畅时进药更利于药物吸收。

8、中药里能不能放糖?

这种做法要不得!中药里面尽量不要放糖,特别是慢性胃病如上腹部易饱胀的患者更放不得糖,这样容易造成胸闷腹胀!

熬的药里不放糖,那吃药后赶紧丢颗糖在嘴巴头含化,去去苦味可以不?

中医认为,甘(甜)易致腹胀不适感,如果食用中药后觉口苦不适,可用清水漱口即可。

还有一些关于中药熬制和服用的专业临床术语,可能好多人都不大搞得懂,看到处方上的字,就是不晓得该咋办,我们也来逐一和大家解析一下:

先煎:

有些中药需要长时间煎煮以获得有效成分并降低药物毒性。

先煎药物多是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如牡蛎、蛤壳、石膏、代赭石、龙骨、石决明、磁石、鳖甲、龟板、麻黄等,此类药应先熬10-15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

另外一些药物久熬可以去除药物毒性,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如附子、乌头、马钱子等,往往先煎60分钟甚至更久。

后下:

有些药物受热不稳定,长时间煎煮有效成分不易析出,因此需推后时间再放下去熬。

后下药物多是含挥发油类的芳香辛散类中药,如藿香、佩兰、紫苏、砂仁、肉桂、天竺黄、连翘、金银花、薄荷等;以煎煮2-5分钟为宜,而薄荷、青蒿等2分钟左右就好,砂仁、肉桂在5分钟时最佳。

包煎:

有些中药原材料所带的毛容易引起药液浑浊或造成服用时刺激咽喉副作用,需要用纱布包起来熬。

如滑石、旋复花、枇杷叶、密蒙花、蒲黄、车前子、五灵脂等。

另煎:

贵重药材需单独熬以免跟其他药一起熬造成浪费如人参、西洋参、藏红花、蛤蟆油等(虽然不可以一起熬但另煎药液跟群药煎出的药液可以混合服用)

冲服:

有些药物需打粉冲服,不能丢到药罐里头熬如三七、川贝、珍珠、苏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牛黄等。

烊化:

烊化即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溶化,再倒入已煎好的药液中和匀内服。

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饴糖等一类。一般采取隔水蒸烊化后再兑入药液一同服用。

泡服:

部分药物仅需要热水泡服就行。

如番泻叶在80度水中浸泡1小时饮用就好;一些花类药物如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等热水浸泡5分钟后取汁服用即可。

PS:具体每个人的处方不同、病情不同,怎么服用,如何熬制一定要与主管医生多沟通,不清楚的问清楚。

;

中药12味是哪12味

1 中药材生产技术概况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一些重要中药材的生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就药植所而言,从六十年代开始,科研人员深入到全国各地开展中药材引种栽培研究,帮助当地发展中药材生产并建立中药材的研究机构,解决了诸多中药材生产中的问题,先后开展了黄连、当归、贝母、天麻、金银花、丹参、元胡、番红花、人参、西洋参、黄芩、甘草、北沙参、枸杞、桔梗、红花、芍药、牡丹、山茱萸、地黄、金莲花、杜仲、薏苡、山药、银杏、五倍子、猪苓、黄芪、金荞麦、肉苁蓉等中药材的栽培技术研究,并取得成果。其中天麻、黄连、西洋参、金银花、猪苓等品种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脱贫途径。从八十年代开始,我所致力于中药材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绿色中药材栽培技术的研究,对中药材的病虫害采取生物防治措施,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人参、西洋参、山楂、金银花、枸杞等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等。

目前,全国中药材家种品种达300多种,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年产量5亿多公斤,全国已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 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药材生产科技水平较为落后,种植方法较为原始,缺乏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是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2.1 种子种苗的提纯复壮和优良种品选育工作滞后,造成中药材的质量不稳定

由于大多数药用植物引种栽培历史较短,因此保留着许多野生性状,目前栽培的中药材种质混杂,表现为种内变异的多样性。种子种苗的提纯复壮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不及时,是造成中药材质量极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2.2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

在栽培过程,中药材往往遭受到多种病虫病的危害,直接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997年国家中医药局组织有关单位对中药材植保问题开展调研,调研结果认为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中药材生产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损失大,由于药农对农药缺乏有关常识,滥用、误用农药问题突出。中药材中的农药残留问题,直接影响人体健康,阻碍中药走向国际市场。

环境污染,某些中药材生长地区受到工业废液、废气等严重污染;某些地区土壤含有砷、铅等有害元素,有些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富集这些有害元素。这两个主要原因导致重金属含量超标。

2.3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消耗速度过快

当前对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措施不力,受价格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常遭掠夺性开发,导致毁灭性破坏,如肉苁蓉、川贝母、石斛、穿龙薯蓣,冬虫夏草等,由于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有些药用植物分布区域缩小,甚至减少到物种灭绝的边缘。

2.4 中药材栽培、加工技术不规范

对道地药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大宗药材的种植缺乏严格的规程,生产管理粗放产量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

3 制订实施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

中药现代化是以中药材栽培研究的现代化为基础。作为中药的源头部分的中药资源,特别是中药材生产,必须首先实现现代化,才能保证中药现代化的实现。要把高质量绿色中药材的生产研究作为中医药发展与加速中药走向世界的首要工作,没有现代化的中药材栽培研究作支撑,就难以生产质量优良的中药材,安全有效、质量稳定、服用方便的现代中药生产就无从谈起,中药现代化就成为无水之源。

鉴于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的重要性,选择若干个中药材品种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示范,同时研究建立符合GAP的中药材种植规范作为中药现代化项目的内容之一。我国有关单位正在组织专家起草我国的GAP标准。

国内虽有一些中药材的生产管理规定,但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和可操作性。适合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GAP的制订实施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国家制订了GAP实施条例。我们可以借鉴法国的《药用和芳香植物生产管理规范(GAP)实施条例(草案)》中从种子和繁殖材料、栽培、灌溉、收获、初级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设备、人员和设施、书面记录、教育以及质量保证11个方面作为全面具体的规定。如:种子的繁殖材料中规定“播种材料性能必须通过植物学鉴定,说明其植物变种、栽培品种、化学型及来源。无性繁殖的原材料也应如此;原材料包括种子的无性繁殖材料,应该符合有关纯度和发芽率的要求或标准;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栽培、收获、干燥及包装等过程中都应该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变种的混入,对于混杂者应及时去除”。栽培规范中规定:“依据栽培类型,如传统方法或有机产品,种植者必须遵循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栽培,通常应注意避免环境干扰;药用和芳香植物不能在被沉积淤泥污染的土壤中生长。此外土壤还不能被重金属、农药和其它工业化学产品等的残留所污染。……”以确保符合生产管理规范,确保药用植物生产质量。 常见中药材

人参 人发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干漆 广白 广角 广丹

大黄 大戟 大枣 大蒜 大蓟 小蓟 小麦 小蘖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枣 山栀

山姜 山药 山楂 川羌 川军 川连 川朴 川乌 川柏 川谷 川断 川椒 川贝 川芎

马兰 马辛 马菜 马莲 马宝 马勃 马蔺 卫茅 子苓 天冬 天虫 天龙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参 木瓜 木耳 木莲 木香 木通 木贼 木豆 木笔 木蓝 牙皂 瓦松 瓦韦

贝子 贝母 贝齿 牛至 牛黄 牛膝 牛蒡 见愁 手参 毛鸡 毛茛 毛姜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参 乌茜 乌韭 乌药 乌头 乌桕 乌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双花 双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叶 艾片 艾蒿 石韦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龙胆 龙齿

龙骨 龙葵 龙脑 龙眼 归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姜 生军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术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矾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参 白苏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蔹 白微 玄参 半夏 地龙 地黄 地椒 地榆 地笋 地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当 百合 百部 当归 当药 中草 曲莲 肉桂 肉果 朱砂 向前

竹叶 竹苓 竹沥 竹菇 竹黄 血余 血蝎 全蝎 全参 全草 合欢 合萌 守宫 冰片

决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灯草 防己 防风 红花 红根 红粉 红参 红糖 红藤

红升 豆豉 麦冬 麦芽 赤芍 赤药 赤箭 芫花 芫荽 苁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苍术

芜荑 芹菜 芡实 芦荟 芦根 芦丁 苏子 苏木 苏叶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园参 旱芹 旱莲 岗松 岗梅 牡蛎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条苓 龟甲 龟板

忘忧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远志 连翘 沙参 沙棘 沉香 没药 诃子 没石 陆英

灵芝 鸡头 阿胶 阿魏 陈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参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节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郁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导 昆布 岩陀 知母 侧柏 乳香 灸草 佩兰 狗宝 狗脊 迭达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葱 法夏 泽兰 泽泻 泡参 降香 饴糖 细辛 玳瑁 珍珠 荆芥

茜草 荜拔 草乌 草果 茶油 茵陈 茯苓 茯神 荠菜 荠草 莎草 莽草 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矾 枯草 枯苓 柳叶 柳芽 柳枝 枳壳 枳实 桅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轻粉 虻虫 胎盘 将军 钩藤 钩吻 香附

香橼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楼 胆木 胆矾 胆星 脉通 独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针 食盐 炮姜 姜黄 姜汁 姜皮 前胡 首乌 洪连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贯众 贯仲 秦艽 秦皮 莲子 莲肉 莲房 莲芯 莲须 莪术 荷叶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荠 莎草 恶实 桔梗 桃仁 桃汁 盐蛇 柴胡 崖香 党参 蚌花 铁屑 铝丹

蚕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参 益智 海马 海龙 海芋 海藻 海蛰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叶 桑枝 桑皮 桑椹 黄芩 黄芪 黄连 黄栌 黄柏 黄精 黄藤 黄丹 黄独

黄杞 黄宣 黄蜡 黄蘖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营实 萝卜 菘蓝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胆 常山 野姜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蜕 蛇莓 蚯蚓 银杏 银耳 银花 银翘

猪苓 兜铃 麻油 麻黄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陆 商枝 续断 绥草 缘豆 琥珀 斑蛰

斑蟊 葫芦 葱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壳 硫磺 雄黄 喜树 椒目 棕板 掌参

紫苏 紫萍 紫芝 紫草 紫苑 紫株 紫绀 紫葳 蛤壳 蛤蚧 黑丑 黑锡 黑钻 黑菜

锁阳 象贝 奥尕 猴头 滑石 寒水 童便 犀角 蒺藜 蒲黄 蒲芹 椿皮 槐米 槐实

槐花 槐角 硼砂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蜡 蜂蜜 腰黄 锦纹 腹皮 榧子 槟榔

酸浆 酸模 碱花 磁石 豆姜 蝉衣 熊胆 蝉蜕 辣蓼 赭石 蕤仁 蕲蛇 樟脑 稻芽

僵蚕 蝼蛄 鲤鱼 熟地 漏芦 鹤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白 橘皮 橘红 橘核 燕窝

靛蓝 糙苏 鲮鲤 壁虎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节 礞石 瞿麦 藿香 蘑菇 鳖甲 蟾酥

麝香

三字:

一见喜 一见消 一点红 一枝香 一叶萩 一条鞭 二叶律 丁子香 丁公藤 七星草

七叶莲 人中白 八月札 八角枫 八角莲 八厘麻 九里明 九里香 九龙根 九节茶

九香虫 了哥王 刀伤木 三七草 三叉苦 三分三 三白草 三枝枪 三角草 三颗针

干石斛 土木香 土贝母 土三七 土当归 土荆皮 土茯苓 土党参 土大黄 土牛膝

土人参 土木鳖 土槿皮 土鳖虫 大头陈 大血藤 大红袍 大青叶 大青盐 大力参

大力子 大风子 大贝母 大飞扬 大马勃 大黄炭 大洞果 大茶药 大茴香 大豆卷

大麻仁 大蓟炭 大腹皮 大紫草 山栀皮 山栀茶 山茱萸 山羊角 山豆根 山梗菜

山龙眼 山芝麻 山萸肉 山沉香 山崩子 山指甲 山慈姑 山道年 山鸡椒 山苍子

山海螺 千日红 千斤拨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里明 千金正 千屈荣 千里及 千张纸

千层塔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贝母 川白芷 川牛膝 川桐皮 川栋子 川山甲 川槿皮

川郁金 广郁金 广地龙 广木香 广地丁 广防己 广藿香 女贞子 女儿香 飞刀剑

飞扬草 飞滑石 小飞扬 小蓟炭 小百科 小石韦 小红莲 小红参 小胡麻 小兰花

小驳骨 小叶朴 小青皮 小茴香 小通草 小黄药 万年青 马蹄金 马齿苋 马前子

马尾莲 马利筋 马兰头 马兰草 马牙硝 马尿泡 马兜铃 马缨花 马槟榔 马鞭草

也白头 天冬草 天花粉 天竹子 天竺黄 天竹根 天南星 天门冬 天南星 天浆壳

天葵子 元明粉 元宝草 开金锁 云母石 云木香 云实皮 木棉花 木腰子 木槿花

木蝴蝶 木芙蓉 木藤蓼 木鳖子 木防己 木笔花 木贼花 木菠萝 木灵芝 木姜子

木患子 太子参 太阳花 五加皮 五灵脂 五味子 五指柑 五倍子 五眼果 五敛子

扎蓬果 支柱蓼 无漏子 无名子 无名异 无患子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楞子 瓦垄子

瓦挖草 贝母花 丹皮炭 丹皮酚 公丁香 牛大力 牛西西 牛蒡子 书带草 毛冬青

毛诃子 月季花 月月花 风茄花 风化硝 风仙花 凤凰衣 凤尾草 乌头碱 乌贼骨

乌梢蛇 乌蔹莓 六和曲 六月雪 文旦皮 文冠木 火炭母 火麻仁 双蝴蝶 水安息

水花生 水车前 水龙骨 水牛角 水半夏 水扬梅 水蜈蚣 水蔓菁 巴豆霜 巴戟天

玉米须 功劳木 甘草节 甘草稍 甘露子 甘松香 古山龙 石灰华 石见穿 石吊兰

石决明 石龙芮 石钻子 石菖蒲 石椒草 石楠叶 石榴子 石榴皮 石硫磺 石钟乳

石荷叶 石莲子 石胡莩 石花菜 布渣叶 龙胆草 龙眼肉 龙利叶 龙牙草 龙脑香

平贝母 平地木 北豆根 北玄参 北沙参 北柴胡 北野菊 叶上珠 叶底珠 四方藤

四叶参 四季青 四方草 田三七 田基黄 田字草 甲鱼骨 生姜皮 生晒参 生石膏

生地黄 生卷柏 生谷芽 代代花 代赭石 仙人掌 仙灵脾 仙遗粮 仙半夏 仙桃草

仙鹤草 过路黄 白头须 白头翁 白芥子 白附子 白兔根 白茅根 白屈菜 白茯苓

白药子 白首乌 白扁豆 白鲜皮 白蔻仁 白贝齿 白背叶 白花蛇 白茅花 白胶木

白胶香 白商陆 白菊花 白石英 白雷丸 白河车 白马骨 白平子 白胡椒 白茄根

白木耳 白豆蔻 白蒺藜 白鲜皮 白僵蚕 鸟不宿 瓜萎仁 瓜萎子 瓜萎根 瓜子金

瓜菜仁 瓜姜皮 冬葵子 冬虫草 冬瓜皮 冬瓜仁 冬凌草 冬葵果 玄明粉 玄胡索

半夏曲 半枝莲 半边旗 半枫荷 半边莲 半天雷 汉肌松 汉宫秋 汉桃叶 对座草

母丁香 台乌药 丝瓜络 丝瓜藤 老少年 老勿大 老鹳草 老鹳嘴 老鸦瓣 吉祥草

亚麻子 亚乎奴 亚吉玛 地锦草 地肤子 地骨皮 地鳖虫 地耳草 地龙炭 地枫皮

地胆草 地栗粉 扦扦活 托盘根 西瓜皮 西洋参 西河柳 百两金 百里霜 百芯草

百药煎 百草霜 光慈姑 当门子 当归尾 当归身 虫百腊 吕宋果 回回来 肉豆末

旱莲草 肉豆蔻 肉苁蓉 丢了棒 自然铜 血余炭 合欢皮 决明子 灯芯草 安息香

农吉利 阳起石 延胡索 麦门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英菜 花蕊石 苍耳子

苏合香 两面针 吴茱萸 牡丹皮 何首乌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龟板胶 辛夷花

连钱草 沙苑子 补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鸡内金 鸡血藤 鸡冠花 鸡骨草 青箱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叶 板栗壳 板兰根 松节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罗汉果 败酱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钱草 金银花 金樱子 长春花 鱼腥草 狗肝菜 闹羊花

炉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灵仙 牵牛子 鸦胆子 骨碎补 钟乳石

复盆子 禹余粮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莲 穿破石 孩儿参 络石藤 素馨花 莱菔子

莲子心 核桃仁 夏天无 夏枯草 鸭跖草 倒扣草 徐长卿 凌霄花 宽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风藤 海金沙 海螵蛸 菟丝子 羚羊角 救必应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胆汁 猫爪草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衔草 旋复花 淮山药 淫羊藿 淡豆豉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芦茶 葶苈子 紫河车 番泻叶 寒水石 腊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曲草 蔓荆子 酸枣仁 罂粟壳 薏苡仁 薄荷油 颠茄草 蟛蜞菊 糯稻根 鹰不泊

四字及以上:

十大功劳 王不留行 冬虫夏草 五指毛桃 罗布麻叶 臭梧桐叶 紫花杜鹃 紫背天葵

鹅不食草 打破碗花花 雪上一枝蒿. 目前我国药材的鉴定标准分为三级,即一级国家药典标准;二级部颁标准;三级地方标准。

一、国家药典 药典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们国家控制药品质量的标准,收载使用较广、疗效较好的药品。 中国药典自1953年版起至2000年版止,共出版7次。2000年版药典一部每种药材项下内容为: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等。

二、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对药典未收载的常用而有一定疗效的药品,由药典委员会编写,卫生部批准执行,作为药典的补充。值的提出的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机构的成立,省、市相应机构也将会在归属方面有所变动。有关部颁标准、地方标准制定、发布、修改也将会有新的条文出台。

三、地方标准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审批的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此标准系收载中国药典及部颁标准中未收载的药品,或虽有收载但规格有所不同的本省、市、自治区生产的药品,它具有本地区性的约束力。

上述三个标准,以药典为准,部颂标准为补充。凡是在全国经销的药材或生产中成药所用的药材,必须符合药典和部颁标准。凡不符合以上两个标准或使用其它地方标准的药材可鉴定为伪品。地方标准只能在本地区使用。市场上经销的药材必须经各省、市、县药检所鉴定方有效。

中国中药材分布

北京 黄芩、知母、苍术、酸枣、益母草、玉竹、瞿麦、柴胡、远志等。

天津 酸枣、菘蓝、茵陈、牛膝、北沙参等。

上海 番红花、延胡索、栝楼、菘蓝、丹参等。

重庆 黄连、杜仲、厚朴、半夏、天冬、金荞麦、仙茅等。

河北 知母、黄芩、防风、菘蓝、柴胡、远志、薏苡、菊、北苍术、白芷、桔梗、藁本、紫菀、金莲花、肉苁蓉、酸枣等。

山西 黄芪、党参、远志、杏、小茴香、连翘、麻黄、秦艽、防风、猪苓、知母、苍术、甘遂等。

辽宁 人参、细辛、五味子、藁本、黄檗、党参、升麻、柴胡、苍术、薏苡、远志、酸枣等。

吉林 人参、五味子、桔梗、党参、黄芩、地榆、紫花地丁、知母、黄精、玉竹、白薇、穿山龙等。

江苏 桔梗、薄荷、菊、太子参、芦苇、荆芥、紫苏、栝楼、百合、菘蓝、芡实、半夏、丹参、夏枯草 牛蒡 等。

浙江 浙贝母、延胡索、芍药、白术、玄参、麦冬、菊、白芷、厚朴、百合、山茱萸、夏枯草、乌药、益母草等。

安徽 芍药、牡丹、菊、菘蓝、太子参、女贞、白前、独活、侧柏、木瓜、前胡、茯苓、苍术、半夏等。

福建 穿心莲、泽泻、乌梅、太子参、酸橙、龙眼、栝楼、金毛狗脊、虎杖、贯众、金樱子、厚朴、巴戟天等。

江西 酸橙、栀子、荆芥、香薷、薄荷、钩藤、防己、蔓荆子、青葙、车前、泽泻、夏天无、蓬蘽等。

山东 忍冬、北沙参、栝楼、酸枣、远志、黄芩、山楂、茵陈、香附、牡丹、徐长卿、灵芝、天南星。

河南 地黄、牛膝、菊、薯蓣、山茱萸、辛夷、忍冬、望春花、柴胡、白芷、桔梗、款冬花、连翘、半夏、猪苓、独角莲、栝楼、天南星、酸枣等。

湖北 茯苓、黄连、独活、厚朴、续断、射干、杜仲、白术、苍术、半夏、湖北贝母等。

湖南 厚朴、木瓜、黄精、玉竹、牡丹、乌药、前胡、芍药、望春花、白及(白芨)、吴茱萸、莲、夏枯草、百合等。

广东 阳春砂、益智、巴戟天、草豆蔻、肉桂、诃子、化州柚、仙茅、何首乌、佛手、橘、乌药、广防己、红豆蔻、广藿香、穿心莲等。

广西 罗汉果、广金钱草、鸡骨草、石斛、吴茱萸、大戟、肉桂、千年健、莪术、天冬、郁金、土茯苓、何首乌、八角茴香、栝楼、茯苓、葛等。

海南 槟榔、阳春砂、益智、肉豆蔻、丁香、巴戟天、广藿香、芦荟、高良姜、胡椒、金线莲等。

四川 川芎、乌头、川贝母、川木香、麦冬、白芷、川牛膝、泽泻、半夏、鱼腥草、川木通、芍药、红花、大黄、使君子、川楝、黄皮树、羌活、黄连、天麻、杜仲、桔梗、花椒、佛手、枇杷叶、金钱草、党参、龙胆、辛夷、乌梅、银耳、川明参、柴胡、川续断、冬虫夏草、干姜、金银花、丹参、补骨脂、郁金、姜黄、莪术、天门冬、白芍、川黄柏、厚朴 等。

贵州 天麻、杜仲、天冬、黄精、茯苓、半夏、吴茱萸、川牛膝、何首乌、白及、淫羊藿、黄檗、厚朴、白术、麦冬、百合、钩藤、续断、菊花、山药、瓜蒌、黄柏、桔梗、龙胆、前胡、通草、射干、乌梅、木瓜、三七、石斛、姜黄、桃仁、百部、仙茅、黄芩、草乌、玉竹、赤芍、秦艽、防风、泽泻、独活、茯苓、白芍、白芷、黄连、玄参、大黄、栀子、葛根、雷丸、天花粉、夏枯草、西洋参、鱼腥草、石菖蒲、苍耳子、金银花、南沙参、木蝴蝶、天南星、云木香、薏苡、火麻仁、黔党参、五倍子

等。

云南 三七、云木香、黄连、天麻、当归、贝母、千年健、猪苓、儿茶、草果、石斛、诃子、肉桂、防风、苏木、龙胆、木蝴蝶、阳春砂、半夏等。

西藏 羌活、胡黄连、大黄、莨菪、川木香、贝母、秦艽、麻黄等。

陕西 天麻、杜仲、山茱萸、乌头、丹参、地黄、黄芩、麻黄、柴胡、防已、连翘、远志、绞股蓝、薯蓣、秦艽等。

甘肃 当归、大黄、甘草、羌活、秦艽、党参、黄芪、锁阳、麻黄、远志、猪苓、知母、九节菖蒲、枸杞、黄芩等。

青海 大黄、贝母、甘草、羌活、猪苓、锁阳、秦艽、肉苁蓉等。

宁夏 宁夏枸杞、甘草、麻黄、银柴胡、锁阳、秦艽、党参、柴胡、白鲜、大黄、升麻、远志等。

新疆 甘草、伊贝母、红花、肉苁蓉、牛蒡、紫草、款冬花、枸杞、秦艽、麻黄、赤芍、阿魏、锁阳、雪莲等。

黑龙江 人参、龙胆、防风、苍术、赤芍、黄檗、牛蒡、刺五加、槲寄生、黄芪、知母、五味子等。

内蒙古 甘草、麻黄、赤芍、黄芩、银柴胡、防风、锁阳、苦参、肉苁蓉、地榆、升麻、木贼、郁李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求药店里药柜上贴的各种中药的名称

药枓里放什么药,外面就贴什么药名。一个药店至少要几百种中药,不好一一列出。你可以根据药店里所用中药排列适合的枓谱。

竹黄泡酒喝的功效

竹黄泡酒喝的功效

竹黄比较多生长在将衰败或者是已经衰败的竹林中,早期是白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则会慢慢的变成粉红色。一开始表面是平滑的,随后慢慢的出现龟裂,肉质也慢慢的变成了木栓质。

中医上认为这种中药材性凉,服用后具有凉心定惊以及清热豁痰、清热解毒等作用,适合中风癫痫、热病神昏以及小儿惊风等患者服用。这种药材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使用历史,其中《蜀本草》、《玉楸药解》、《本草衍义》、《日华子本草》、《开宝本草》等都对这种药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专家告诉我们竹黄若是能够科学的服用那么对我们身体所产生的好处有很多,不仅可以安神定惊,同时还能够对心血管系统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具体的竹黄泡酒喝的功效如下:

第一:清热豁痰的功效

竹黄服用后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若是想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这种药材的药性,那么也可以将竹黄和贝母、桑白皮以及瓜蒌等中药材搭配使用。

第二:治疗小儿惊风、热病神昏以及中风癫痫

竹黄具有清化热痰以及清心定惊的作用,这种药材的药性和竹沥是比较相似的,但是并没有竹沥寒滑的弊端。生活中若是孩子出现了痰热惊风的毛病,那么可以将竹黄和辰砂、麝香以及胆南星制作成抱龙丸来服用;若是身体已经患有了中风痰壅以及痰热癫痫等疾病,那么需要将竹黄和菖蒲、黄连以及郁金一起搭配制作成药方服用;若是患有了热病神昏这种毛病,想要发挥出最大药性则需要将竹黄和连翘、竹叶卷心以及牛黄一起搭配。

第三:安神定惊

若是孩子患了全身抽搐、喉咙中有痰鸣以及生热昏睡等症状,那就说明患有了小儿惊风,这个时候建议将竹黄和朱砂、黄连、麝香、僵蚕以及青黛一起研磨成粉末温水冲服,若是痰盛问题严重,也可以在上述药方中加入适量的胆星一起服用。

若是孩子患有了惊风夜啼,那么需要将竹黄和甘草、僵蚕、郁金以及蝉蜕等药材研磨成粉末冲服,孩子的身体也可以快速的恢复健康。

第四:清热豁痰

若是身体出现了这种不舒服的毛病,需要将竹黄和牛黄、羚羊角以及犀角一起研磨成粉末冲服,坚持一段时间身体自然就恢复健康了。

第五:促进心血管系统健康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竹黄的水煎提取物能够减弱心脏收缩力,并且令心率变慢,这和浓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另外,竹黄还可以扩张血管,主要表现为血液流量增加,并且毛细血管的透通性也有非常明显的增加,对血压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六:镇痛抗炎

将竹黄注射进体内,发现可以发挥出的作用和消炎用、杜冷丁是比较相似的,能够有效的降低醋酸对身体产生反应的粗疏,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蛋清所导致的足跖肿程度。

竹黄药方推荐

生活中我们除了需要弄清楚竹黄泡酒喝的功效相关知识之外,还应该了解这种药材的具体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治疗疾病并且令身体远离危害。

第一:治疗小儿百日咳

取出6克到9克的竹黄,洗干净后和清水一起煎煮,最后让孩子服用药液,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很好的治疗百日咳了。

第二:治疗鼻衄不止

将天竺黄、防己准备适量,捣烂后制作成药散,患病不舒服的时候取出药散用新汲水送服。若是身体出现了肺损吐血的情况,可以服用这种药方,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生面一起服用。

第三:治疗小儿急惊风

准备适量的竹黄、牵牛、青黛、轻粉,然后一起研磨成粉末加上白面制作成药丸,患病的时候取出适量用薄荷汤送服,这种方子也记载在《小儿药证直诀》中称之为利惊丸。

第四:治疗风湿痹痛以及四肢麻木

将竹黄竹黄和白酒按照一定的比例浸泡一整天的时间,然后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服用,也可以取出药酒涂抹在风湿痹痛的部位按摩,效果都非常的不错。

第五:治疗胃气痛

将一两的竹黄和一斤的烧酒一起浸泡五天的时候,然后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

竹黄的功效: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

竹黄的作用:用于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竹黄的药材性状:子座瘤状,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长1-4cm,直径1-2cm。背部隆起,有不规则的横沟,基部凹陷,常有竹的残留枝竿。表面粉红色,有细密纹理及针尖大小的灰色斑点。质疏松,易折断。横断面略呈扇形,外层粉红色,内层及基部色浅,可见竹的枝竿断面。气特异,味淡。

竹黄的饮片性状:为不规则多角形的块状或片状物,表面乳白色、灰白色或蓝色相杂。质轻,松脆,易破碎。断面光亮,稍显粉性,触之有滑感,味甘而凉,舔之粘舌。

有谁知道中药中“四水风”的药学名叫什么?

干石斛 土木香 土贝母 土三七 土当归 土荆皮 土茯苓 土党参 土大黄 土牛膝 土人参 土木鳖 土槿皮 土鳖虫 大头陈 大血藤 大红袍 大青叶 大青盐 大力参 大力子 大风子 大贝母 大飞扬 大马勃 大黄炭 大洞果 大茶药 大茴香 大豆卷 大麻仁 大蓟炭 大腹皮 大紫草 山栀皮 山栀茶 山茱萸 山羊角 山豆根 山梗菜 山龙眼 山芝麻 山萸肉 山沉香 山崩子 山指甲 山慈姑 山道年 山鸡椒 山苍子 山海螺 千日红 千斤拨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里明 千金正 千屈荣 千里及 千张纸 千层塔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贝母 川白芷 川牛膝 川桐皮 川栋子 川山甲 川槿皮 川郁金 广郁金 广地龙 广木香 广地丁 广防己 广藿香 女贞子 女儿香 飞刀剑 飞扬草 飞滑石 小飞扬 小蓟炭 小百科 小石韦 小红莲 小红参 小胡麻 小兰花 小驳骨 小叶朴 小青皮 小茴香 小通草 小黄药 万年青 马蹄金 马齿苋 马前子 马尾莲 马利筋 马兰头 马兰草 马牙硝 马尿泡 马兜铃 马缨花 马槟榔 马鞭草 也白头 天冬草 天花粉 天竹子 天竺黄 天竹根 天南星 天门冬 天南星 天浆壳 天葵子 元明粉 元宝草 开金锁 云母石 云木香 云实皮 木棉花 木腰子 木槿花 木蝴蝶 木芙蓉 木藤蓼 木鳖子 木防己 木笔花 木贼花 木菠萝 木灵芝 木姜子 木患子 太子参 太阳花 五加皮 五灵脂 五味子 五指柑 五倍子 五眼果 五敛子 扎蓬果 支柱蓼 无漏子 无名子 无名异 无患子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楞子 瓦垄子 瓦挖草 贝母花 丹皮炭 丹皮酚 公丁香 牛大力 牛西西 牛蒡子 书带草 毛冬青 毛诃子 月季花 月月花 风茄花 风化硝 风仙花 凤凰衣 凤尾草 乌头碱 乌贼骨 乌梢蛇 乌蔹莓 六和曲 六月雪 文旦皮 文冠木 火炭母 火麻仁 双蝴蝶 水安息 水花生 水车前 水龙骨 水牛角 水半夏 水扬梅 水蜈蚣 水蔓菁 巴豆霜 巴戟天 玉米须 功劳木 甘草节 甘草稍 甘露子 甘松香 古山龙 石灰华 石见穿 石吊兰 石决明 石龙芮 石钻子 石菖蒲 石椒草 石楠叶 石榴子 石榴皮 石硫磺 石钟乳 石荷叶 石莲子 石胡莩 石花菜 布渣叶 龙胆草 龙眼肉 龙利叶 龙牙草 龙脑香 平贝母 平地木 北豆根 北玄参 北沙参 北柴胡 北野菊 叶上珠 叶底珠 四方藤 四叶参 四季青 四方草 田三七 田基黄 田字草 甲鱼骨 生姜皮 生晒参 生石膏 生地黄 生卷柏 生谷芽 代代花 代赭石 仙人掌 仙灵脾 仙遗粮 仙半夏 仙桃草 仙鹤草 过路黄 白头须 白头翁 白芥子 白附子 白兔根 白茅根 白屈菜 白茯苓 白药子 白首乌 白扁豆 白鲜皮 白蔻仁 白贝齿 白背叶 白花蛇 白茅花 白胶木 白胶香 白商陆 白菊花 白石英 白雷丸 白河车 白马骨 白平子 白胡椒 白茄根 白木耳 白豆蔻 白蒺藜 白鲜皮 白僵蚕 鸟不宿 瓜萎仁 瓜萎子 瓜萎根 瓜子金 瓜菜仁 瓜姜皮 冬葵子 冬虫草 冬瓜皮 冬瓜仁 冬凌草 冬葵果 玄明粉 玄胡索 半夏曲 半枝莲 半边旗 半枫荷 半边莲 半天雷 汉肌松 汉宫秋 汉桃叶 对座草 母丁香 台乌药 丝瓜络 丝瓜藤 老少年 老勿大 老鹳草 老鹳嘴 老鸦瓣 吉祥草 亚麻子 亚乎奴 亚吉玛 地锦草 地肤子 地骨皮 地鳖虫 地耳草 地龙炭 地枫皮 地胆草 地栗粉 扦扦活 托盘根 西瓜皮 西洋参 西河柳 百两金 百里霜 百芯草 百药煎 百草霜 光慈姑 当门子 当归尾 当归身 虫百腊 吕宋果 回回来 肉豆末 旱莲草 肉豆蔻 肉苁蓉 丢了棒 自然铜 血余炭 合欢皮 决明子 灯芯草 安息香 农吉利 阳起石 延胡索 麦门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英菜 花蕊石 苍耳子 苏合香 两面针 吴茱萸 牡丹皮 何首乌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龟板胶 辛夷花 连钱草 沙苑子 补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鸡内金 鸡血藤 鸡冠花 鸡骨草 青箱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叶 板栗壳 板兰根 松节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罗汉果 败酱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钱草 金银花 金樱子 长春花 鱼腥草 狗肝菜 闹羊花 炉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灵仙 牵牛子 鸦胆子 骨碎补 钟乳石 复盆子 禹余粮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莲 穿破石 孩儿参 络石藤 素馨花 莱菔子 莲子心 核桃仁 夏天无 夏枯草 鸭跖草 倒扣草 徐长卿 凌霄花 宽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风藤 海金沙 海螵蛸 菟丝子 羚羊角 救必应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胆汁 猫爪草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衔草 旋复花 淮山药 淫羊藿 淡豆豉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芦茶 葶苈子 紫河车 番泻叶 寒水石 腊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曲草 蔓荆子 酸枣仁 罂粟壳 薏苡仁 薄荷油 颠茄草 蟛蜞菊 糯稻根 鹰不泊

相关文章
  • 野艾蒿,野艾蒿图片

    野艾蒿,野艾蒿图片

    这是野艾,别名:野艾蒿、荫地蒿、小叶艾、狭叶艾、艾叶、苦艾、陈艾,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有斜升的花序枝,被密短毛。下部叶有长柄,头状花序,椭圆形或长圆形,花序凸起;花冠狭管状,紫红色,花柱线形,两性花,花药线形,花果期8-10月。多生于低或中海拔地区的路旁、林缘、山坡、草地、山谷、灌丛及河湖滨草地等。野艾蒿具有理气行血,逐寒调经,安胎,祛风除湿,消肿止血等功能。能治感冒,头痛,疟疾,皮肤瘙痒,痈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症。因此,在盛夏季节,不妨家养一盆野艾,每当被蚊虫叮咬

    2023-01-25 阅读全文
  • 远志的神奇功效与作用,远志作用和功效与作用

    远志的神奇功效与作用,远志作用和功效与作用

    「养心安神药」远志的功效与作用 远志,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苦、辛。归心、肾、肝经。 功效 镇静,催眠,抗惊厥,安神益智,祛痰开窍,解毒消肿,利尿,降压。 主治

    2023-01-13 阅读全文
  • 柏树叶洗头能治白发吗(柏树叶洗头治脱发吗)

    柏树叶洗头能治白发吗(柏树叶洗头治脱发吗)

    血热生风导致的白发早生或斑秃脱发,坚持常年用侧柏叶洗头泡头的方法可以缓解和预防此类脱发白发,使得头发乌亮黑泽。小小的侧柏叶真有如此功效吗?那么,如何用侧柏叶洗头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侧柏叶的奥妙吧! 如何用侧柏叶洗头 侧柏叶可以治疗脱发和白发,那么如何使用侧柏叶来洗头呢? 1、首先要确定你使用的是否是真正的侧柏叶,如果可能最好使用野生的,公园那种人工培育的药效很小。 2、用此办法最好留短发。

    2023-01-04 阅读全文
  • 除寒湿气最好的中成药,6种治疗寒湿最好的中成

    除寒湿气最好的中成药,6种治疗寒湿最好的中成

    体内湿寒虚根据有症状选择治疗寒湿的中成药,对于脾胃虚寒的寒湿证湿毒清胶囊、木香顺气丸、参苓白术散、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都是不错的选择

    2020-08-04 阅读全文
  • 参苏理肺丸

    参苏理肺丸

    组成来源:《和剂局方》。组成:紫苏叶、葛根前胡、枳壳、桔梗、木香、陈皮、茯苓、法半夏、党参、甘草、生姜(用生姜煎取汤液泛为小丸)。剂型:水小丸,每袋重18克。服法服量:每服

    2013-12-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