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和熟地黄的区别是什么?
一、形状颜色不同:
1、生地黄:颜色为棕灰色或棕黑色,比较坚硬,不易折断,生地肉为棕黑或乌黑色,味微甘;形状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
2、熟地黄: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颜色为乌黑色,有光泽,质柔软而带韧性;形状多呈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
二、功效不同:
1、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常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2、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以及肾阴不足之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证。
三、应用不同:
1、生地黄味甘、寒;归心、肝、肾经。
2、熟地黄经加工蒸制后其性质起了变化,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
扩展资料
生地黄清热生津,用其煎水,调入蜂蜜饮用,可润肠通便。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其寒性被去除,就成了温补精血的熟地黄。
上好的熟地黄黑如漆、光如油、软糯香甜,性温味甘,入肝、肾、心经,大补精血。《本草纲目》认为它能够“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地黄浑身宝,清热护卵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地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熟地黄
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区别有哪些
生地黄和熟地黄主要从功效、外形、适用人群、制作方法4方面来区分。
1、从功效来区分
生地黄:性寒,具有凉血解毒、生津止渴、滋阴补肾等功效,大家所熟知的六味地黄丸就是由生地黄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熟地黄:性温,具有补血补气、滋阴补肾等功效。一般熟生地是配合当归、川芎、白芍等一起。
2、从外形不同区分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3、从适用人群区分
生地黄:养心补肾,适用于血热阴虚人群。
熟地黄:养血滋阴,适用于精亏血虚人群。
4、从制作方法不同区分
生地黄:取新鲜的地黄根部,晒干后切片而成。
熟地黄:取地黄加入酒、陈皮、砂仁等反复晒,直到外表变黑。
扩展资料:
地黄食用的注意事项:
将地黄作为食品,在民间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群众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人们仍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宜忌人群
宜食: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肾阴不足、虚火上火之咽喉干痛、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不适宜食用。同时,地黄不宜与薤白、韭白、萝卜、葱白一起食用,以及在煎服时不宜用铜铁器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地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熟地黄
家里有袋地黄如何区分生熟?
生地黄色褐色,没有粘性,发干,熟地黄色深褐近于黑色,有粘性,有韧性,闻之有熟的伴有酒味,
生地黄和熟地黄有区别吗?
在外形上生地黄和熟地黄是不一样的,一般生地黄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的团块,或者是长圆形,中间部分直径比较大,但是两末端直径是比较细的,长度大约是十厘米,直径大约是四厘米。但是也有比较细长的生地黄,呈现出来的是长条状,形状比较扁,还有点弯曲,表面的颜色一般是棕灰色或者是棕黑色,极皱缩,表面遍布着不规则的横曲纹,质地比较软,但是柔韧度比较好,不容易被折断,但是横截面呈现出来的颜色是乌黑色或者是棕黑色,有光泽,具有一定的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