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薯莨的功能,主治什么病?
薯莨
别名:山羊头、金花果、血娃(云南),朱砂莲(贵州),红孩儿、孩儿血(江西),朱砂莲、红药子、血三七(湖南)。
[性味及功效]
味微苦、涩,微寒。有止血、活血、养血功能。用于吐血、咯血、崩漏、产后出血、尿血、外伤出血、贫血。用量9~15g。外用适量。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止血作用:家兔灌服薯莨煎剂1.5g/kg,其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均显著缩短。在试管内测定除去血小板的草酸血浆重新加钙凝固时间表明,薯莨提取液似有类似血小板的促凝作用。
2.对子宫的作用:薯莨酊剂或煎剂对离体小鼠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张力、振幅及频率均有增强。
3.抗菌作用:酊剂或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中等度抑制作用,对甲型副伤寒杆菌与宋内氏痢疾杆菌有较弱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可能与其所含鞣质有关。
4.毒性:小鼠皮下注射煎剂,半数致死量为68.8±9.1g/kg。醇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
5.临床报导:本品对妇科出血(主要是产后恶露不净,月经过多)、上消化道出血、咯血等均有一定疗效。用法:用块根每日9~15克,水煎分二次服。另用本品以水或丙酮提取制成片剂,日服三次,每次4粒(相当于生药12g),治疗妇科出血213例,有较好的疗效。服药后间有轻微反应,如胃部不适、腹部腹胀满、头昏胀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此外,本品对母乳缺乏者可增加奶量。
中药中白米著莨是什么?
你写的中药名字也许有误!
白米著莨,应为“白米薯莨”
【来 源】:为薯蓣科植物白米薯莨的块茎。
【功 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 治】:治痈疽肿毒,梅毒,下疳,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寒。”②《本草求原》:“苦,寒。”③ 《陆川本草》:“辛苦,寒,有毒。”入肺,肝二经。
【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或煎水洗、熬膏贴。
【用药忌宜】:忌内服。
【别 名】:白米茹粮(《陆川本草》),山仆薯、山薯、板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冬季叶落时挖取较好。
【考 证】: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白米薯莨,薯块和枝有毒。含薯蓣皂甙等。中毒症状:误吃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严重的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脏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考虑洗胃,导泻;内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如出现昏迷,可注射强心兴奋剂,给氧;腹部剧痛可用复方樟脑酊止痛。民间疗法:据广州草药医师介绍:一.生姜一两榨汁,和米醋二两,甘草三钱,用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先含漱,后内服;二.岗梅半斤,用清水五碗煎至二碗,饮服。”
【中药化学成分】:含生物碱薯蓣碱
今天去山里采了个黑黑的果实,是一种藤类植物的根。请在这方面有点水平的植物专家来回答下。谢谢
看看是不是薯莨,详细介绍可以参考百度百科。
[shǔ liáng]
薯莨
薯莨(拉丁学名:Dioscorea cirrhosa Lour.)别名赭魁、薯良、鸡血莲、血母、朱砂七、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孩儿血、牛血莲、染布薯。多年生宿根性缠绕藤本植物,全株光滑无毛,茎杆圆柱形,其质甚坚韧,基部长有坚硬的棘刺,常攀附在乔木或灌木丛中。叶互生或对生,革质,长椭圆形至长披针形,基部新形或钝形,全绿,正面绿色,背面粉绿,皆光滑,花单性,数多形小,雄花序圆锥状,雌花序穗状,腋生,蒴果三翅状,种子扁平而藏在翅内。春夏开花,夏秋结果。
多年生块茎基部长裸出地面,量多者可挖出二、三十斤以上,为优良的红褐色染料。薯莨内含大量韖质成分,不堪食用,多作为制革、染鱼网、绳索、布料的染料用。
薯莨炖猪肉可以吃吗?
可以! 薯茛猪肉汤
原料:薯莨(鲜品)30克,五月艾(鲜品)15克,鹿角霜20克,猪瘦肉150克,黑枣8枚。
薯茛猪肉汤的做法
1.薯莨去砂、杂质,洗净,切片。
2.猪肉洗净,斩块。
3.五月艾去杂质,洗净。
4.全部用料(五月艾除外)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5~3小时,放入五月艾,再煮10~15分钟,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温经止血。
薯莨有什么作用?
【性味】味苦;性凉;小毒。
【主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薯莨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
薯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磨汁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