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遗症去哪治疗比较好?
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用力时突然发病造成的脑实质出血,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临床并不常见,往往慢性起病,轻型患者早期发现并通过及时治疗往往预后尚可,重型患者治疗难度大,严重时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可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其他治疗的方式综合进行。
治疗
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要视疾病的发展阶段而定,往往需要进行3~4周持续治疗,可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其他治疗的方式综合进行。药物方面可选择硝苯地平片、二甲双胍片、甲钴胺、奥氮平。
治疗周期
脑出血后遗症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硝苯地平片
控制血压,在参考高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受性的情况下,降压目标一般应该≤140/90mmHg,理想应≤130/80mmHg。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可能会出现皮疹、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片
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7mmol/L(126mg/dl),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lc6.5%,必要时可通过控制饮食,或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
奥氮平
采用适当量的镇静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由于脑出血引发的神经精神症状,有利于后续的治疗。
甲钴胺
一般采用营养神经(B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
本病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包括康复医院的专业训练和家庭康复指导,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其他治疗
还可采用理疗、按摩、针灸、高压氧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的功能恢复;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可以调动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战胜疾病、乐观生活的信心。
三七有这么多功效,您真的用对了吗?
对于三七的临证应用,要认真研读《本草求真》的以下论述: “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痛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对于三七的功能,特别要注意其 “化瘀” 之功,可以发挥三七除止血之外的一些作用,当然这些作用也是与止血作用有密切关系的。例如:
① 临证用三七活血散瘀止痛作用,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 ,在其缓解期也可起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另外,三七尤其对心脏病有器质性改变时,可以发挥有效作用,有时还可使心电图恢复正常;
② 三七化瘀消肿、止血止痛,治疗以咯血为主的 肺结核 ,特别是肺结核已钙化的病人,在身体虚弱时,钙化处突然破溃,细菌大量浸润肺组织,导致肺组织破溃而咯血。三七除化瘀消肿、止血止痛作用外,还有补虚强壮作用,也有抗炎抑菌作用;
③ 三七活血止血,散瘀定痛,推陈致新,又能抗菌消炎,故可治疗以下痢赤白、里急后重为主的 痢疾 。
在临证应用三七时主抓“瘀”证。
也即临证有瘀,主用三七;临证无瘀,则不用三七,或不主用三七。为了确定有无瘀证,在临证用三七前要特别注重舌诊。即若有舌背脉络瘀阻青紫,或舌紫色,或舌有瘀点,或舌质青紫,均可以主用三七。反之,则不用三七或不主用三七。血瘀是经脉内血液运行受阻,瘀积于经脉或器官内,以及离开经脉的血液不能及时排出所导致的证候。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其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一些疑难杂病。三七功能活血化瘀止血,故常以三七为主治疗心律失常、脑卒中、肝癌、肺癌、胃癌、肝硬化、老年性痴呆、雷诺现象等。这样,三七的临证应用,既有一个标准(即有“瘀”),又扩大了治疗的范围(即治疗以“瘀”为主的疑难杂病)。
当然,治疗出血是三七的主要功能。
如治疗兼有瘀滞的各种出血证,上消化道出血、咯血、鼻衄、吐血等。对于没有瘀滞的各种出血证,一般可以不用三七。若确实要用,可与他药配伍,如三七配白及,治疗胃出血;三七配血余炭,治疗吐血、衄血;三七配白及、阿胶珠,治疗肺结核咯血等。
01、治疗脑卒中
脑卒中常以突然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起始,然后一侧肢体活动受限,意识蒙眬,渐至昏迷。并有颈部僵硬,口舌㖞斜,呼吸深重,舌有瘀点,舌下青筋怒张,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此时可予: 参三七6g(冲服),生大黄10g,黄芩10g,玄明粉10g,全瓜蒌10g,石决明15g,赤芍10g,钩藤10g,炙甘草6g。若昏迷者可予三七粉3g鼻饲,每日3次。
关于脑卒中用三七治疗的注意事项中,有“血瘀”才用三七是个比较重要的原则。 脑卒中病人有无血瘀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衡量。
①舌质: 舌背脉络青紫或舌有瘀斑;
②头痛: 头痛位置固定不移或头痛如针刺;
③肢体: 肢痛位置固定和(或)爪甲青紫;
④面色: 睑下青紫,和(或)口唇紫暗;
⑤脉象: 脉涩或沉弦。
以上①项加②③④⑤中任一项,即可考虑此脑卒中病人有血瘀现象,可以三七为主药治之。
用三七治疗脑卒中脑出血是“以行为止”的方法。 因为当脑卒中有脑出血时,若不止血,则不可能复苏。不能复苏,则病人的病死率升高。即使以后复苏,也很可能会造成残疾,血瘀的存在,若单止血会加重瘀的程度,反而使病情加重。所以要用既能活血又能止血的三七治之,使止血不留瘀、活血不会加重出血。《玉楸药解》称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医学衷中参西录》称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治脑卒中脑出血时,用三七止血复苏十分重要,这是关乎病人生死之举。同时三七也有多种服法,如化水冲服,研粉吞服,煎汤鼻饲,既不妨碍辨证论治,又能发挥自身的专长。
02、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中的“血瘀”病证,类似高脂血症。痰浊内生,结合气血凝滞,可以形成痰瘀相阻之病。血行脉中,有赖于气的推动及气血的协调。气虚、气滞、痰浊均可引起血瘀。血瘀的表现之一即血液的高度黏稠,故用活血行血的三七是针对病因病机的。以三七为主治疗的高脂血症,常表现为胸胁胀闷,疼痛走窜,时常烦躁,舌紫,脉涩,以及TC、TG数值较高。
常用处方: 三七粉6g(分两次冲服),桃仁10g,红花10g,生地黄1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6g,桔梗6g,牛膝10g,山楂15g。
由于高脂血症是一种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所以如果症状已经控制,TC、TG值已正常,可考虑将三七研为细粉,装于0.5g胶囊中,每次2丸,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15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1~4个疗程。三七活血降脂的效果较好,特点是起效慢,见效不太明显,但一旦有效就疗效较为巩固,所以非长期坚持治疗,不能见到佳效。
03、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心绞痛主要是“血瘀则疼作”,而“三七气味甘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现代药理研究,在麻醉开胸的犬身上,插导管入冠状窦,静脉注入三七提取液,冠状动脉血流量有明显增加。三七能散瘀消肿止痛,抗动脉粥样硬化,故可以三七为主药治疗本病证。本病证表现为胸部绞痛,部位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口唇暗紫,脉沉弦,可予 三七(粉)6g(分两次冲服),当归10g,川芎10g,桃仁6g,红花6g,赤芍10g,延胡索10g,郁金10g,地黄10g,川牛膝10g,桔梗6g,炙甘草6g。血瘀较重者,可加三七量至9g,另可加蒲黄、五灵脂;气滞重者,可加佛手、香附;胸闷较重者,可加檀香。
在本病证发作不太频繁时 ,可以予三七粉3g,每天2次,冲服。服用2个月,若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改善,则可根据病情改善程度减少三七用量,或停用三七。不过,在本病缓解期,大多表现为气虚,所以也可以用三七配人参,研末吞服。对本病缓解期,气血阴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只是在阴阳严重失衡时才会出现心绞痛。所以无论单用三七或三七配人参,都需要服用较长时间,才有可能防止本病证的发作。
04、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归属于中医“血证”,但也与“肌衄”“鼻衄”“齿衄”“舌衄”“崩漏”等病证有关,有些还可与“发斑”有关。本病的病证有外感和内伤两大部分。病机可以为外感邪热、血热妄行,脾气虚弱,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发病。《医学衷中参西录》说:“三七……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三七能促凝止血,故可以用三七为主治疗本病。以三七为主药治疗本病的常见临证表现可以为:起病急骤,皮下出血在皮表可呈紫斑色,伴畏寒、发热、咽痛,舌红,苔黄,脉数。
常用处方:三七粉6g(冲服),水牛角15g,生地黄10g,赤芍10g,牡丹皮10g,板蓝根10g,土大黄10g。鼻衄者,可另加黄芩、牛膝;齿衄者,可加生石膏、黄连;便血者,可加槐角、地榆;尿血者,可加小蓟、藕节。
以三七为主药治疗本病,改善出血症较快,但提升血小板数值较慢。一般需耐心坚持服药,方可见效。 本病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口腔大量血疱,这可能是脑出血的先兆,应立即予三七粉冲服,也可根据临床见症分别加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和云南白药。也可配合应用大剂量丙种蛋白、甲泼尼龙及血浆置换等措施。
05、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与消瘀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三七……善止血妄行”(《医学衷中参西录》),“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本草新编》),都指出三七有止血之功能。三七也有化瘀不伤新血,能去腐生新之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三七有止血作用,也有促进造血功能。以三七为主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证表现为:脘腹胀满,甚则作痛,吐血紫暗,大便色黑,口干口臭,喜冷饮,舌红、苔黄,脉弦滑。
常用处方: 三七粉6g(分两次冲服),生大黄6g,黄芩10g,川黄连6g,侧柏炭10g,炒栀子10g,蒲公英15g。有恶心呕吐者,可加旋覆花、赭石;舌干红、口渴喜冷饮者,可加鲜生地黄、石斛;出血量多者,可加茜草、牡丹皮。
据现代药理研究,三七对血管具有收缩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抗力。另外三七也有缩短出凝血时间作用。 因而三七除了针对兼有瘀血阻滞的上消化道出血者外,对于其他证型的上消化道出血,也可以应用,只不过要结合不同的辨证论治。三七可以单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方法是:三七粉,每次3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为增加止血作用,也可予三七配白及,研粉,适量吞服,每日3次。
06、治疗胃癌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是胃癌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气血郁结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气血郁结,毒瘀内阻,渐渐聚而成癌块。三七消瘀止痛、活血消肿,据现代药理研究而知三七能抗肿瘤、抑制癌细胞、提高免疫功能,故可以三七为主药治疗胃癌。主要适用于腹痛剧烈,上腹有肿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舌下脉络发紫,脉弦涩。
主要处方: 三七粉6g(分两次冲服),蜂房10g,土鳖虫6g,五灵脂(包煎)10g,桃仁10g,红花10g,石见穿15g,延胡索15g,生地黄10g。有嗳气呕吐者,可加旋覆花、赭石;疼痛,加佛手、木香;口干,加生地黄、麦冬;腹块较大,加夏枯草、生牡蛎;纳谷不香,加山楂、鸡内金。
三七本身有抗癌作用。另外,三七还有增加免疫功能作用。 对于用化疗治疗胃癌者,可配用三七,以显著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及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三七的应用,能使胃癌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延缓癌肿发展进程。以三七为主治疗胃癌时其抗癌瘤的作用并不太强,所以主要从整体着眼,比如症状的改善,生存质量的提高,病人抵抗力的增强。同时兼顾癌瘤的缩小。用三七为主治疗的胃癌病人,往往是带癌(瘤)生存。
【本文选自 《周超凡临证用药经验集锦》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 周超凡 。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数学书上止血效果好
大蓟、小蓟
大蓟和小蓟,这个都是菊科的两种不同的药物,大蓟它的植株高大一些,叶片尤其是基生的叶也要大(些),有的可能二三十公分长,那叶裂也很深;小蓟植株比较矮小一些,它还不如车前草,比车前草、蒲公英那些还要矮小。它们都是典型的头状花,都是这种偏于紫色的,尤其是在秋天那些山坡上,能够看得见。所以这两个药它们来源是相近的,菊科同属的两种不同植物,只是有大小之分,所以分别叫做大蓟和小蓟。这两个药在功效、性能、主治这些方面也基本上是相同的。
不同的地方,也是细微的区别。第一,两个药都是凉血止血药,都能够凉血止血,都可以广泛的用于多种血热妄行,就是我们前面概述当中所讲到的,也不管是来源于肺的咳血或者鼻血,来源于胃的或者吐血,或者就是比如说膀胱的尿血,或者大肠的便血,或者妇科病当中的崩漏,或者皮下出血等等,这样一些出血证,其实都可以广泛的使用。但是这两味药在凉血止血药当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两个药物虽然是凉血止血药,它略有一点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在古代的本草上,就提到了这两个药的化瘀的作用或者说活血的作用。但是这个活血化瘀对于这两味药来讲,还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功效,为什么呢?它只能是在用它其他用途的时候,它有这方面的倾向性。比如说用于凉血止血,它不容易留瘀,好像是在凉血止血的方当中少量的加了一点活血化瘀的药物,就那么一个意思。它本身单独使用,对于瘀血证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所以它主治当中没有瘀血证,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但是作为一个凉血止血药,它和其他同类药相比,它不容易留瘀血,有活血化瘀的倾向性。所以只能说一个倾向,不是一种独立的功效,所以我们把它作为在凉血止血药这个功效下面的一个个性特征。所以我们书上比如说在大蓟的第一行到第二行应用一,本品甘寒而凉血,略有化瘀之力,止血而不留瘀,就这么一个特征。所以就是对于血热妄行,用得很广泛。如果热象不是很重,微微有一点热,或者热不明显的,也可以炒炭以后使用,那么它就偏于收敛止血了,也可以用于没有血热的这种出血证。这是第一方面的功效。第二方面解毒消痈,用于热毒疮痈,不管内服或者外敷,从古到今都常有使用。配伍前面我们学过的解毒消痈的,比如说金银花、连翘、大黄、黄连等等都可以使用,像蒲公英这一些(药也可以)。在有的中药书上对于第二功效,它就写化瘀消痈或者散瘀消痈,这样两种表述的方法,一个是我们教科书解毒消痈,和另外一种散瘀消痈,因为我刚才讲了,对于大蓟或者小蓟它作为清热解毒药,它可以单独用于热毒病证,所以它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功效,而且还比较重要的功效。但是它(的)活血化瘀不能独立成为一种功效,它不能单独的治疗瘀血证,所以治疗疮痈也是兼有活血化瘀的倾向。因为疮痈肿痛为什么局部要红肿疼痛?根据《内经》的说法,就是热毒瘀滞,因为它不但有热毒的壅盛,往往“逆于肉里,乃生痈脓”,那也就是说局部有一定的瘀血,所以才会红肿疼痛。所以清热解毒消痈的方当中,少量的配伍一点活血化瘀的药,有利于热毒疮痈在初期的消散。比如说我们前面讲这个牡丹皮、赤芍药(时),就是它凉血和活血化瘀综合起来它可以用于疮痈肿痛,但是必须配伍清热解毒的药。化瘀只是在疮痈的早期治疗当中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大、小蓟来说,也是,应该清热解毒是主要的,清热解毒有利于疮痈的消散。活血化瘀,消散瘀滞,仅仅是治疗疮痈很次要的一个方面。所以也有的教科书,解毒散瘀消痈,把它并列出来,就六个字。六个字一组的功效,有的又觉得有一点别扭,所以我们为了保持四个字,还是强调它最主要的,清热解毒是主要的,这个兼有散瘀的倾向是次要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它对于疮痈的应用,在清热解毒的同时,与它的活血化瘀的倾向,也是密切相关。所以大蓟、小蓟基本功效都是这么一种情况。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另外这两个药,都有利尿通淋的作用,都可以用于湿热淋证。另外现代研究,都有微弱的降血压的作用,所以高血压表现为肝热盛的,这两个药物近年来临床医生都在使用。另外都能利胆退黄,本身它有清热作用,又有利尿通淋(作用),所以它也能清利湿热,包括利胆退黄,所以也可以用于湿热黄疸。这个我们不要求,同学们知道这两个药它都能够利尿通淋,所以湿热淋证它可以用。都能够降血压,所以高血压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另外都能够利湿退黄,或者利胆退黄,湿热黄疸这两个药都可以。但是相比较,小蓟的利尿通淋的作用要强一些。所以在古方当中,比如说今后我们方剂学要学的一个小蓟饮子,治疗血淋的,它既凉血止血,又能够利尿通淋,所以相对来说在出血证当中治疗血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现代研究这两个药,都能够收缩子宫,尤其是小蓟,而且小蓟的根更加明显。所以现在对于妇科病的出血,我们前面学的像贯众这一类的药,这种情况它也是可以使用,但这个方面是很细微的区别。兼有的散瘀功效,一般认为大蓟要强于小蓟,小蓟利尿通淋要优于大蓟。所以消散疮痈可能大蓟就效果要好一些,如果湿热淋证尤其是血淋小蓟的效果要好一些。所以这两个药学了以后,它们相同的地方都能凉血止血,而且不容易留瘀,广泛的用于各种血热妄行。第二都能解毒消痈,可以用于热毒疮痈,而且也是兼有散瘀的倾向。不同的(是)大蓟散瘀的作用优于小蓟,小蓟利尿通淋的作用优于大蓟。大概有这么几句话就够了。这是前面的两个药。
地榆
下面第三个药地榆,地榆刚刚在春天它发苗的时候,基生的叶是铺在地面上的,所以在本草学上说它的叶片布地而生,紧贴在地面上。就像我们见到的那些菠菜、小白菜,刚长出来的时候,叶片贴近地面,前人说的布地而生。它这个叶片的形状仿佛有一点像那个大的那种乔木树,榆树,尤其北方华北地区很多,南方也有,所以它的叶片形状像榆树,但是它是一个草本植物,布地而生的,所以把它称为地榆。地榆作为一个凉血止血药,它就是一个苦寒的了。所以它的清降的性质比较强,所以它也可以广泛地用于多种血热妄行的,比如书上的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等血热妄行,但这个药由于它这个苦寒清降的,或者说苦寒沉降的性质,在这一类药当中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它主要就用于下焦的血热妄行。下焦的血热妄行,比如说便血、痔疮出血、血痢或者崩漏这样子一些偏下的。治疗出血证前人的经验呢,像这一类的它用清降的药物,这个热邪比较盛的,地榆就有这方面的特征。所以我们书上在第二行应用一,突出这个特点,尤其适合下焦的。所以在一些治疗血痢或者便血、痔疮肿痛的出血的方当中,地榆比大蓟、小蓟用得多。
古方治疗血热妄行的崩漏有一个地榆苦酒煎,苦酒就是醋,单纯的地榆一味药,量比较大一点,15到30克,用醋来煎,对于血热妄行的崩漏能够减少出血量,这个也是行之有效的一个经验方。这是这个药的第一个特征,主要是下半部分的,它作用在下焦。第二,这个药炒用了以后,它的收敛性比较强,所以炒用它主要是属于一个收敛止血药。不管有没有热象,不管内服或者外用,对于出血证它都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收敛止血的效果。所以我们书上有的说这个药既是凉血止血药,又是收敛止血药,实际上与炮制有密切的关系。生用的时候,它基本上或者主要的都是凉血止血的,炒炭以后用地榆炭它的清降的性质就不是那么明显,是以收敛止血为主的。所以与炮制密切相关。第二个功效也是清热解毒,能够解毒敛疮。对于地榆来讲它促进疮痈肿痛的消散,不管内服和外用都可以,比如说热毒疮痈,它可以局部外敷,也可以内服,在复方里面煎汤服。但是相对而言,外用的情况多一些,对于热毒疮痈,地榆外用的多于内服的。另外这个敛疮,就是疮痈的后期用地榆来,主要是外用,内服它没有这个敛疮的效果,主要在外用的情况下,才有。这个给药的途径要把它明确。地榆在近年来的临床上,常常用来治疗烧伤、烫伤,实际上是把它的清热解毒和敛疮一个综合的应用。它比如说局部的使用的时候,它对红肿、灼热的疼痛这些能够明显缓解。另外它的收敛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分泌物,它形成一个保护膜,有的时候也不容易感染、化脓,更多的是发挥了它收敛的作用。所以是治疗烧伤、烫伤、湿疹、湿疮都非常常用。但是要注意,就是强调大面积不能大剂量的使用,因为它含的水解型的鞣质很容易通过破损了的皮肤吸收进入体内,最后在肝脏分解的时候,容易形成这个肝脏毒,药物性的肝炎。所以在一些书上,就强调它不能大面积的使用。实际上凡是烧伤、烫伤不仅仅是地榆,什么药都不能够大面积的使用,大面积的使用都不安全。只是说同类药当中,因为它含的是水解型的鞣质,很容易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到达肝脏,所以这样子从这个角度来强调还是必要的,这是关于地榆。
槐花
下面一个药槐花,这个就是中国槐,中国南北都有的一种槐树,用它的花蕾。这个里面两层意思,第一层,现在全国有一种从西方引进的洋槐,也是豆科的,洋槐开的花一般不作槐花使用。是传统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这个中国的槐,都是很高大的乔木,用它的花这个部位作为药用,才是我们这里要学的。第二它采收的时间,在花蕾的时候采收,不能用它开放了的花朵,这个药效就不明显。所以很多医生开处方的时候,强调它是花蕾而不是开放了的花,所以往往把它称为“槐米”。那因为它没有展开的花蕾,就像米粒状那种圆柱体的像米粒那么大小。所以写槐花它也是指的花蕾,写槐米也是指的花蕾,所以这个没有区别。
槐花作为一个凉血止血药,它也是可以广泛的用于各种血热妄行的出血证。这一点它和地榆一样,也是偏于苦寒沉降的,所以它和地榆常常配伍在一起,主要也是治疗下焦的一些血热妄行的,比如治疗痔疮出血或者便血这样的一些出血证。所以这两个药在这方面很相似。另外槐花虽然没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是它也是清热药,它主要在清肝火。槐花的清肝火表现在可以用于多方面的肝热目疾,首先它可以用于目赤肿痛,所以称它为肝热目疾,这个和夏枯草那一类的药没有什么区别,可以同时使用。另外它的清肝火,可以用于肝火上炎的眩晕头痛,这一个功效,现代研究它有一定的降血压的作用,尤其是槐花里面含的芸香苷。芸香苷又叫芦丁,芦根的芦,甲乙丙丁的丁,这是一个译音,在英语的名称里面这种化学成分就叫rutain,芦丁是一个音译。这个化学成分现在西药里面也广泛的研究,认为它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管的脆性,所以对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现在把它用于治疗高血压这一类的患者,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不容易比如说出现脑血管的意外,不容易出现出血。所以后来根据这个芦丁的化学成分,把它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现在西药里面就是有很多芦丁类的药物。比如说曲克芦丁,全世界都使用,把它用于治疗高血压这一类,或者眼底出血这样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西医治一个高血压经常开一个复方芦丁片,其实也就是维生素C和这个芦丁配伍在一起的一个片剂。举这个例子,就是说它的清肝不完全是用于目赤肿痛,就是肝火上炎引起的高血压这一类的病证,眼底的一些疾病它都可以使用。现在有很多人把槐花作为饮料,喝槐花茶主要就是后者,作为一个避免高血压引起脑出血这样的一些后果。现代研究槐花作为止血药,炒了以后或者炒炭以后,它里面的芦丁可以转化为鞣质,可以增加它的止血效果。所以如果要作为止血药用,一般是炒用。它保护血管的脆性,降低它的通透性,一般主要是芸香苷,也就是芦丁,所以一般要生用,要保护它的应有的含量。所以槐花炒用或者生用,那关键就是你用它的哪一个功效。第一功效一般是炒的比较好,用第二功效生的比较好,不是绝对一定要炒用。所以槐花学了以后,就注意和前面这个地榆把它联系起来。
另外槐花后面有一个附药,槐角。我们(把)豆科植物开花结的果实,一般都称为豆荚。比如说黄豆,那黄豆有豆荚,作为蔬菜吃的什么扁豆或者有的地方叫四季豆,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采收的,有的两季称为二季豆,常用的豆荚类的,那都有豆荚,有的就称为豆角。那么槐树开花,它是豆科的,所以结的果实也称为槐角。这个槐角它的作用和槐花基本上是一致,也可以凉血止血和清肝明目。不一样的就是因为槐角它里面有种子,微微有一点润肠的作用。痔疮肿痛,如果保持大便的通畅对于减轻症状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说我们这个痔疮肿痛的患者,如果大便燥结,用力的排便可能就容易加重它的出血。所以这个槐角更多的是用于痔疮肿痛,槐花也能用,但是没有槐角用得那么多。所以今后学方剂里面,治疗痔疮肿痛的是槐角丸,而不是槐花丸。所以这个是关于槐花的简单的情况。
侧柏叶
下面侧柏叶,这个是很常见的一种小乔木或者小灌木,那个柏树,松柏常青,这个常绿植物,一般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我们一般见到的高大的乔木,那种柏树它那个叶片,那个小枝,带叶片的小枝,不规则,很多是那个外形,把它取一枝下来,可能那种圆锥状,它向四方八面的那种分枝,那种就是一般的柏树。有一种柏树它长得不是很高大,如果我们把它的小枝取下来一枝,它整个小的叶片和细小的枝条,基本上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它扁平状的,所以把它称为侧柏,用侧柏的带有小枝的叶片就称为侧柏叶,它是一种特殊的柏类植物。
这个药,它也是一个苦寒的。在生用的时候主要也是凉血止血,可以用于多种血热妄行的出血证,什么都可以用。相对来说,因为它能够祛痰止咳,如果是肺热兼有血热妄行这个咳血、咯血,它当然比较适合,同时又发挥了止咳祛痰的(作用)。另外这个药它对于胃肠作用也是它主要的一个部位,所以对于便血、吐血,也是很常用的。也就是广泛用于多种血热妄行。侧柏叶炒炭了以后,它也是偏于收敛止血,所以对于热象不明显的它也可以使用。所以同样的,侧柏叶和地榆一样,在有的书上说它既是凉血止血药又是收敛止血药。因为这两个药都是炒炭以后,它的收敛性比其他的凉血止血药,那个收敛性更加明显,所以炒炭用的机会也相对的比较多一些。另外这个药作为一个祛痰止咳药,它本身是一个清热药,所以它还表现出一定的清肺热的作用。所以它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历代的本草书里面,没有这个记载。侧柏叶的祛痰止咳都是当代根据民间的一些经验,然后又结合现代的药理学的研究,加上临床应用,所以就是这二三十年以来,才慢慢的概括出来的一个功效。这个功效在古代文献当中基本上是没有反映的。但是概括了以后很多人都喜欢用,因为它的效果,越是当代概括的,可能有的效果就是比较可靠的,这个有它的实践基础。这是关于侧柏叶的情况。
白茅根
下面白茅根,这个在一些沙质地很常见的,叶片就像小麦那一类的,成那种条状的,蒜苗那样的。但是很锋利,像矛一样的,不注意,它叶的两边就把手划一个、割开一个小的口。比较锋利,因为它韧性比较强,这个叶片。它的根是白的,所以一般把这个称为茅草,用它白色的根,这个根有一节一节的,而且有明显的甜味,所以就是一个甘寒的凉血止血药。
这个药的止血作用不很强,清热作用也不是很强的。但是这个药可以清肺热,能够清胃热,类似于我们前面学的芦根,它可以对肺热或者胃热,尤其是胃热的口渴,肺热的咳嗽,这些都可以使用。同时它又能够清热利尿,能够清利湿热,所以兼有肺热咳嗽的出血证,兼有胃热的这种吐血,或者兼有下焦湿热的血淋,它都是两方面的功效把它相加起来使用。所以还是使用得比较普遍,它虽然作用比较缓和,但是它是甘寒的,可以加大剂量,用个30克、50克,并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味道也很好。所以同样在这个出血证当中,是比较常用的一个凉血止血药。但是这个药炒炭以后止血作用会降低,古方也有炒炭的,炒炭以后它肯定还能止血,但是它不是增强。另外我们书上简单说了它的清热利尿,可以用于血淋或者热淋。此外里面谈到了它清胃热,清肺热,这些就是比较次要的。
苎麻根
下面还有一个药,苎麻根,这个作为了解。这个字读[zhu],苎麻根的繁体字,这个苎字,宝盖头下面是个丁,甲乙丙丁的丁,这个也是简化字。我觉得,有千虑一失之嫌的,当然比那个苍术的术,简化要更有道理一些。那我们在汉字当中,有一个薴字,比如说草字头,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心,然后一个器皿的皿,下面一个竖钩,那个字读[ning]。薴现在简化就为苎麻根的繁体字,下面一个丁的那么就是薴字的简化字,它本身又是苎的繁体字。如果在有的语言环境下,我们分不清楚它是繁体字或者简体字的时候,那么它到底该读[ning],或者该读[zhu],它就是身兼二字,既是薴的简化字,又是苎的繁体字。所以我们这里是把苎字简化了以后,出现的这样一个字,苎麻根。这个也是一个经济作物,在很多农家,尤其是南方地区,房前屋后都喜欢栽种。所以很多书上就把这个苎麻又称为园麻,家园的园,就是在家园的前后,就房前屋后都种植。它叶片是卵圆状的,表面是绿的,背后是白的。为什么房前屋后经常种呢?主要把它作为一个比较优质的麻纤维的一种植物来源,过去比如说家里面要用一点什么来栓一些东西,包裹一些东西,缠绕,不像现在有什么塑料薄膜或者这样的一些。主要就要用麻的纤维,另外过去穿的鞋都自己做,这个鞋底也是麻的纤维一针一线扎出来的。最优质的麻,前面我们有火麻,还谈到那个苘麻,谈那个冬葵子的时候,那些都(是)麻纤维的来源。但是那些纤维有时候还不如这个苎麻,所以苎麻是一个很优质,过去可以织布来做衣服的。所以总的原因主要是用它的麻的纤维。把它的根挖来作为药用就是苎麻根,这个是一个甘寒的凉血止血药。
这个药也是可以广泛的用于多种血热妄行的病证,而且有比较好的止血效果。但是传统主要就认为它兼有清热安胎的作用,对胎动不安,胎漏,血热的胎漏,这样子不伤胎,有的能够达到明显的安胎的效果。所以它就是一个治疗血热而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的很重要的一个药物。一般的出现这种症状,可能都会考虑选择这样一个甘寒很安全的药。这个药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在过去饥荒年间,经常把它的根作为一种食品,其实它滋味也比较好,而且也有相当的营养价值,所以还是不可多得的充饥的这种食品的来源吧。现代研究它里面含的咖啡酸,有很好的止血作用,所以一些搞化学药合成的一些研究人员,就根据它所含的咖啡酸的这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就合成了一种咖啡酸二乙氨盐,就是西药商品名又叫宁血酸氨,就是用于出血证的。它是西药的一个化学药,就是根据它里面的咖啡酸这个化学结构,这样子来研究成功,进行化学合成的。我们书上在这个参考资料谈到了这个咖啡酸二乙氨盐,就是宁血酸氨的它的化学名称。所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它止血效果比较好,但是这个药不知什么原因很多地方都不经营,其实它是一个资源很丰富也容易干燥,所以经常有医生开了处方,药房里面说没有,很多药店、药房都没有。所以这个大家如果认得这个药,就可以充分利用它的资源。这个药清热解毒用于疮痈,热毒疮痈,用于热毒疮痈主要是外敷。它外敷的目的主要不在清热解毒,就像前面我们讲白及,它也是含有很多的那种粘液,比较粘稠,和一些解毒消痈的药粉调和在一起,不容易干燥,可以保湿,也是很多个小时它这个都是湿润的,有利于解毒的,让药粉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前面这一些内容就是凉血止血药,其实这些药都比较简单,在凉血止血方面有个性的不多,而且这个有个性的比如说有的兼有化瘀的倾向,或者有的比如说主要作用于下焦,这个就这么少数的几味药,所以很容易把它分辨出来。
前期课程目录: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麻黄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桂枝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紫苏、生姜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防风、羌活、白芷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蝉蜕、蔓荆子、葛根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柴胡、升麻、淡豆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栀子、夏枯草、决明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鱼腥草、蒲公英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紫花地丁、土茯苓、熊胆、野菊花、红藤、败酱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芒硝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大黄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番泻叶、芦荟
张廷模:《中药学》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芫花、牵牛子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商陆、巴豆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乌头、木瓜、乌梢蛇等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络石藤、雷公藤、豨签草、臭梧桐、桑枝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苍术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厚朴、藿香、佩兰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豆蔻、砂仁、草果
张廷模:《中药学》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附子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干姜、肉桂、吴茱萸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等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木香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香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薤白、柿蒂、九香虫等
张廷模:《中药学》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谷芽
张廷模:《中药学》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屎藤
张廷模:《中药学》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鹤草芽、槟榔、雷丸、鹤虱
张廷模:《中药学》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白及、棕榈炭、血余炭
田七由何功效?田七是中药吗?
田七又名「三七」,是活血化瘀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被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
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田七要根据使用目的来决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异。一般说,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确可达到药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调成糊状,敷於疮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肿作用。内服田七要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应服生田七;补血、补身则服熟田七。
熟田七的制法是把生田七切成片,用盐水浸透,晒乾后研成细粉即成。也有将生田七置小碗中,碗内置清水,水量以田七能吸乾为度,再蒸软、切片,用油炸成黄色,酥而不焦,然后研成粉末,便成熟田七。两种方法均可。熟田七有补气、活血、补血、去瘀、生新作用,用熟田七炖鸡,是妇女产后服食的上佳补品。在广西的名菜谱上,这叫「田七炖鸡」。用熟田七配以北芪、党参、杞子、杜仲等药材浸酒,就是「田七大补酒」,早晚适量饮用能补血补气,舒筋活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进健康,是药酒中之上品。近年,用田七配制成的「田七牙膏」对防治牙疾有良好作用。
田七的去瘀作用是非常强的,传说有一屠工杀猪得一大盆猪血,因手被割伤,急取田七粉敷伤口,匆忙中把一些田七粉撒落於正在凝结的猪血里。不久,猪血尽化为血水。因此,届间鉴别田七真伪的方法,常用凝血块用试验,能化为血水的是真田七,否则是假田七。
购买田七,以颗大、坚实、滑身、无枝爪者为优。田七是多年生植物,要种三年以上才能收。种植年代越长,个头越大,质量越好。因此,田七的大小等级以每市斤有多少头(个)为准。如四十头,指每市斤有三十一至四十个,六十头指每市斤有四十一至六十个,百二头指每市斤有八十一至一百二十个;民间分级则没有这麼严,百二头,一般指每市斤不超过一百三十个,八十头指每市斤不超过八十五个。总之,头数越多,表明田七越小,头数越少,则田七越大。二十头、四十头的田七一般要种七年以上,那是田七中的佼佼者了。
田七的加工也要得法,挖取回来后,洗净剪下须根(须根晒乾也可入药),置阳光下曝晒,边晒边搓,直至根块全部乾透,用牙咬也不留痕迹为止。如加工到最后阶段,换用小木板揉搓,它的表面就更加光滑圆整。如遇阴雨天气,则用炭火烤乾,火力以摄氏三十至三十五度为宜,也要经常翻动,边烤边搓,中间不能停火,以免温度降低,出现「回汗」现象。大量的田七贮存要放置乾燥、通风处,防止受潮、霉变或虫蛀;少量的放密封瓶中即可长期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