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芦有什么作用?
漏芦(学名:Stemmacanthauniflora (L. ) Dittrich),别名:野兰、鬼油麻,狼头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厚。根直伸茎直立,不分枝,灰白色,被棉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形椭圆形,长叶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花序梗粗壮,裸露或有少数钻形小叶。总苞半球形,全部苞片顶端有膜质附属物,浅褐色。全部小花两性,管状,花冠紫红色,长3.1厘米,瘦果3-4棱,楔状,长4毫米,宽2.5毫米。冠毛褐色,毛刚毛糙毛状。花果期4-9月。
广泛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华中等地区。生于山坡丘陵地、松林下或桦木林下、海拔390-2700米。根及根状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和通乳的功效。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临床用名漏芦。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代之。亦取其寒能胜热,盖不知其入阳明故也。
《本草经疏》:漏芦得地味之苦咸,禀天气之大寒,故无毒。苦能下泄,咸能软坚,寒能除热。入足阳明、少阳、太阳,手太阴、阳明。寒而通利之药也。故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别录》又主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简误:妊娠禁用。疮疡阴证,平塌不起发者,真气虚也,法当内塞。漏芦苦寒,非所宜设。
《本草蒙筌》:味苦、咸,气寒。无毒。连翘为使,行足阳明。治身体风热恶疮,去皮肤瘙痒瘾疹。主乳痈发背,理痔瘘肠风。补血排脓,生肌长肉。引经脉,下乳汁,续筋骨,疗折伤。止遗溺泄精,除风眼湿痹。匪专煎饮,亦作浴汤。
《景岳全书》:味微咸,性寒,有小毒。主热毒恶疮瘰疬乳痈痔漏,排脓长肉,止金疮血出;亦下乳汁,通经脉,消赤眼,利小便,止尿血肠风,淋沥遗尿,及小儿壮热;疗跌扑损伤,可续筋骨。
《本草备要》:泻热解毒。
咸软坚,苦下泄,寒胜热。入胃、大肠,通肺、小肠。散热解毒,通经下乳,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治遗精尿血,痈疽发背,古方以漏卢汤为称首。及预解时行痘疹毒。取其寒胜热,又能入阳明故也。连翘为使。
《本经逢原》:漏芦苦寒解毒,乃足阳明经药。
《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昔人治婴儿疮毒,令母服此,使药性从乳中过之,每致乳子利下白沫,大损元气。故气虚及疮疡不起发者,咸非所宜,而妊妇尤为切禁。
《本草分经》:入胃、大肠,通肺、小肠,泻热解毒,通经下乳,杀虫疗疮。
《本草思辨录》:漏芦亦蒿类,而青蒿治疥疮痂痒,热在骨节间;此治湿痹之恶疮,热在肌肤。
青蒿芳香苦寒,合湿热而并除之,故宜于由湿转燥之疮。漏芦色黑咸寒,热散于肌表而湿使下渗,故宜于湿壅热炽之疮。
古方治发背以漏芦汤为称首者,背为少阳寒水部分,漏芦咸寒而有白茸,正与相合。且热退即住服,明乎越境之不过问也。
漏芦下乳汁,是下热结而不下之乳汁,能消乳内胀痛,非下乳汁之通剂也。
【现代药理研究】
1. 漏芦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蓝刺头碱的作用与士的宁相似,小剂量对动物表现为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引起痉挛,以后出现全身抑制;对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有苏醒作用,并能兴奋神经肌肉装置,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过程。
2. 漏芦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蓝刺头碱对麻醉猫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缩力增强,对离体蛙心可使心收缩张力上升,收缩幅度减弱,高浓度可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对离体兔耳作用表现为血管扩张。
3. 漏芦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以祁州漏芦水煎剂给予高脂饲料造成的家兔、鹌鹑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抑制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发生率降低。而且,祁州漏芦水煎剂还可以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提高前列环素/血栓素比值,减少白细胞在动脉壁上的浸润,并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
4. 漏芦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5. 漏芦有抗脂质过氧化、延缓衰老及预防老年病的作用。
6. 漏芦有抗缺氧、改善记忆功能作用。
7. 漏芦对肠平滑肌有影响,蓝刺头碱可使离体猫肠管张力增加,使离体兔肠管抑制。
8. 漏芦有抑菌作用。其水浸剂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紧密着色牙生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千金漏芦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千金漏芦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漏芦(去芦)、麻黄(去根.节)升麻、赤芍药(生)、黄芩(去皮)、甘草(生)、白敛(净洗)、白芨(去须)、枳壳(米泔浸一宿.去白),各四两;生大黄一十三两。
【炮制】上和咀。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丹毒恶肿,时行热毒,发作赤色,瘰行初发,头目赤痛,暴生障翳,吹奶肿痛。一切无名恶疮,虽觉所苦细微,不可轻慢,急服此药,并皆内消,更不成脓。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二盏,煎至一盏,纱帛滤去渣,空心,食前热服,以快利为度。病人更自量,增损服之,立效。若发背、痈疽已成脓者,当排脓,服之,直至脓尽。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禹州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5 凉血止血
禹州漏芦苦能下泄,寒能清热凉血,故可用于治尿血、衄血、痔疮出血等症。
中草药:沙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沙漏芦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异名】砂蓝刺头(《内蒙古中草药》),刺甲盖、恶背火草、刺头、火绒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菊科植物沙蓝刺头的根。
【植物形态】沙蓝刺头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30~60厘米。分枝少。叶互生,无柄,披针形,长5~6厘米,宽1~1.5厘米,锐尖,基部抱茎,边缘有白色的针刺状牙齿,针刺长达5毫米,两面谈绿色。复头状花序圆球形,生茎顶,径约1~2.5厘米,白绿色或淡蓝色;小头状花外总苞为白色冠毛状刚毛,完全分离。花期6~9月。
生于路边、沙丘地带。分布辽宁、吉林、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采集】春、秋采集,去泥土,切碎。
【性味】咸苦,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排脓,通乳。治疮痈肿痛,乳腺炎,乳汁不通,淋巴结结核,痔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选方】①治痈疖初起,红肿热痛:砂蓝刺头、连翘各三钱,大黄、生甘草各二钱。水煎服。
②治乳汁不下, *** 胀痛:砂蓝刺头、瓜蒌、蒲公英、土贝母各三钱。水煎服。
③治闪腰岔气,跌打损伤:砂蓝刺头三钱。水煎加红糖,早、晚分服。(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提醒您:沙漏芦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漏芦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漏芦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性味归经 10 漏芦的功效与主治 11 漏芦的用法用量 12 使用禁忌 13 漏芦的化学成分 14 漏芦的药理作用 15 漏芦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15.2 来源 15.3 性状 15.4 鉴别 15.5 检查
15.5.1 水分 15.5.2 酸不溶性灰分
15.6 浸出物 15.7 含量测定
1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5.7.4 测定法
15.8 漏芦饮片
15.8.1 炮制 15.8.2 检查 15.8.3 浸出物 15.8.4 鉴别 15.8.5 检查 15.8.6 含量测定 15.8.7 性味与归经 15.8.8 功能与主治 15.8.9 用法与用量 15.8.10 注意 15.8.11 贮藏
15.9 出处
1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漏芦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漏芦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漏芦
1 拼音
lòu lú
2 英文参考
rhapontici,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lobethist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uniflower swisscentaury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Rhapontic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uniflower swisscentaury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漏芦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sum unflorum (L.) DC. 的干燥根[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adix Rhapontic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uniflower swisscentaury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漏芦的别名
野兰、鬼油麻、榔头花[2]。
7 来源
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sum unflorum (L.) DC. 的干燥根[1]。
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或禹州漏芦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的根[2]。
8 产地
漏芦主产河北、辽宁、山西[2]。
9 性味归经
漏芦味苦、咸,性寒;入胃、大肠经[2]。
10 漏芦的功效与主治
漏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的功效[2]:
漏芦治乳痈,乳汁不通,流行性腮腺炎,疖肿,淋巴结结核[2]。
漏芦治风湿性关节炎,热毒血痢,尿血,血痔[2]。
11 漏芦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2]。
外用捣敷[2]。
12 使用禁忌
孕妇慎用漏芦[2]。
13 漏芦的化学成分
祁州漏芦根含挥发油,蜕皮激素类物质[2]。
禹州漏芦根含蓝刺头堿(Echinopsine)[2]。
14 漏芦的药理作用
漏芦煎剂和蜕皮激素可降低实验动物血清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
漏芦可抗氧化,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功能,并有保肝作用[2]。
蓝刺头堿有士的宁样中枢兴奋作用[2]。
15 漏芦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漏芦
Loulu
RHAPONTICI RADIX
15.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inticum uniflorum(L.)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15.3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多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层易剥落,根头部膨大,有残茎及鳞片状叶基,顶端有灰白色绒毛。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黄色,有裂隙,中心有的呈星状裂隙,灰黑色或棕黑色。气特异,味微苦。
15.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常已脱落,后生皮层为数层至20余层棕色细胞,壁稍厚,木化及木栓化。韧皮部较宽广,射线宽。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较多,大型导管群常与小型导管群相间排列;木射线常有径向裂隙,中央有时呈星状裂隙,其周围的细胞壁木栓化。薄壁组织中有分泌管分布,内含红棕色分泌物。
粉末棕色。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33μm。分泌管长条状,直径24~68μm,内含红棕色分泌物。根头部非腺毛细胞甚长,木化,长0.5~4mm,直径20~30μm。后生皮层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壁稍厚,红棕色,木化及木栓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漏芦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丁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15.5 检查 15.5.1 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IX H第一法)。
15.5.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5.0% (附录IX K)。
15.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15.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IX D)测定。
1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31:69)为流动相;待β蜕皮甾酮色谱峰出峰后,用甲醉洗脱6分钟;检测波长为247nm。理论板数按β蜕皮甾酮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1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β蜕皮甾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1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30%甲醇2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5.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β蜕皮甾酮(C27H44O7)不得少于0.040%
15.8 漏芦饮片 15.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暗棕色至黑褐色,粗糙,有网状裂纹。切面黄白色至灰黄色,有放射状裂隙。气特异,味微苦。
15.8.2 检查
酸不溶性灰分 同药材,不得过4.0% 。
15.8.3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6.0%。
15.8.4 鉴别
(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15.8.5 检查
(水分) 同药材。
15.8.6 含量测定
同药材。
15.8.7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胃经。
15.8.8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15.8.9 用法与用量
5~9g。
15.8.10 注意
孕妇慎用。
15.8.11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5.9 出处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生肌,下乳。
主治:痈疽发背,疔疮肿毒,瘰疠,乳疮,乳汁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