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有什么功效?
五谷杂粮的好处:
1、五谷杂粮中的维生素B1可预防脚气病;
2、维生素B2可改善视力、预防口角炎;
3、维生素C能缓解疲劳症状、下肢酸痛,预防感冒;
4、钙可防止骨质疏松;
5、钾可稳定血压,改善情绪,避免肌肉麻痹、郁闷不安与全身无力;
6、铁能预防缺铁性贫血、胃溃疡与食欲不振;
/iknow-pic.cdn.bcebos.com/d52a2834349b033bb4c690bf18ce36d3d539bd0d"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52a2834349b033bb4c690bf18ce36d3d539bd0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的膳食指南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将五谷杂粮视为饮食的基础,健康的基石。
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现代通常所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因而五谷杂粮就泛指粮食作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荐,每人每天需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谷类、米和面食占了食物比例的50%~60%。
五谷杂粮中的营养素非常丰富,其中的纤维素和矿物质是普通白米的数倍,所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和钙、钾、铁、锌等微量元素,更为丰富。五谷杂粮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且大都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提供人体必需的大多数营养素。因而,可以说五谷杂粮是最具营养价值的食物群,是饮食中的基石,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参考资料:/health.people.com.cn/n1/2017/0203/c404200-29056658.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吃五谷杂粮的好处"人民网-吃五谷杂粮的好处
哪种食物最养胃?
米。
小麦性平,味甘,易消化,可多吃。面食确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对脾胃虚弱者有保健作用。面食因为易消化,吃的时候胃酸就分泌得少,胃不至于疲劳。
中医认为,粳米味甘性平,能补脾养胃,强壮滋养。糯米有暖脾胃、补中益气的功能,可配合治疗胃寒弱、消渴、尿频等。谷芽有健脾消食的功效,有助于治疗食物停滞、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等。
米糠能健脾胃、消肿利尿,有助于治疗脚气病、水肿、泄泻及维生素B1缺乏症。由此可见,米同样是补脾养胃的佳品,而选用面食抑或米饭,仅与地域及饮食习惯有关系。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大米相比,小麦略显湿滞,所以一般都要碾粉做成面制品或干燥成麦片食用。小麦养胃生津之力稍差,但益气充形效果却有胜之。
另外,面如果经过发酵,其滞气之性就会大为减轻,更助于人体消化。面条虽然没有经过发酵,但由于被细切水煮,不但不会滞肠胃,还有养胃气的功能。面条里有碱,其面汤也是很有营养的。烤过的面食也养胃,适合有胃病的人食用,如干馒头片、干面包片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养胃,吃面还是吃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研究发现吃大米的人比吃面食的人更苗条
谷芽麦芽水功效
谷芽麦芽水也是一种中草药,它的药用价值比较的高,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它的功能也比较的多,对人的'身体发展有好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谷芽麦芽水的功效吧!
谷芽麦芽水功效
谷芽麦芽是一种不错的消化选择,它对治疗食积不消、脱腹胀满病症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因此有很多人都喜爱选择它吗,尤其是对中老年人,对它在购买上,也都是比较多。
麦芽,味甘平,归睥,胃,肝经。
其功效能消食和胃,退乳。
麦芽能理脾和胃,助消化,适应于一切食积之症。
常配山楂,神曲,治食积不化,腹胀腹痛,嗳腐吞酸等症。
前人谓麦芽能补脾胃之虚,宽肠胃,但麦芽补益之力甚微。
若在补脾药中少加麦芽以理胃醒脾,则确有补而无滞,消而无伤之妙。
其次麦芽有回乳之功,可用生麦芽100克煎服,治产后乳汁溢出不止,欲断不能。
但传统认为麦芽少用则通乳,多用则退乳。
退乳宜生用,健胃宜炒用。
然麦芽不耐高温,过炒则破坏淀粉酶的活力,降低其原有功效。
麦芽有疏肝的作用,可以用于肝胃气滞,木土失调的症状,所以《本草求源》谓:“凡麦谷之发芽,皆得升生之气,达肝木以制脾土,故能消导。”
谷芽,味甘平,归脾胃经,其功效能消食和中,醒脾开胃。
谷芽麦芽水的作用与麦芽比较相似,但但是量比较的弱。谷芽能和中,益养胃气,消食而无伤中之弊,配合党参,白术等,治脾虚食少,纳谷不香,气短乏力之证,如《澹潦方》之谷神丸。
配山楂,扁豆,芡实等,治脾虚气弱,食谷不化之泄泻,如《麻疹集成》之健脾止泻汤。
麦芽,谷芽都有消食健胃之功。
但是麦芽偏向于消食疏肝,而谷芽长于醒脾养胃。
故《本经逢源》谓:“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克制也”。
麦芽谷芽水的功效
麦芽谷芽水有什么作用呢?主要的功效是怎样的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麦芽谷芽水的功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麦芽谷芽水
谷芽麦芽是一种不错的消化选择,它对治疗食积不消、脱腹胀满病症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因此有很多人都喜爱选择它吗,尤其是对中老年人,对它在购买上,也都是比较多。
麦芽,味甘平,归睥,胃,肝经。
其功效能消食和胃,退乳。
麦芽能理脾和胃,助消化,适应于一切食积之症。
常配山楂,神曲,治食积不化,腹胀腹痛,嗳腐吞酸等症。
前人谓麦芽能补脾胃之虚,宽肠胃,但麦芽补益之力甚微。
若在补脾药中少加麦芽以理胃醒脾,则确有补而无滞,消而无伤之妙。
其次麦芽有回乳之功,可用生麦芽100克煎服,治产后乳汁溢出不止,欲断不能。
但传统认为麦芽少用则通乳,多用则退乳。
退乳宜生用,健胃宜炒用。
然麦芽不耐高温,过炒则破坏淀粉酶的活力,降低其原有功效。
麦芽有疏肝的作用,可以用于肝胃气滞,木土失调的症状,所以《本草求源》谓:“凡麦谷之发芽,皆得升生之气,达肝木以制脾土,故能消导。
谷芽,味甘平,归脾胃经,其功效能消食和中,醒脾开胃。
谷芽麦芽水的作用与麦芽比较相似,但但是量比较的弱。谷芽能和中,益养胃气,消食而无伤中之弊,配合党参,白术等,治脾虚食少,纳谷不香,气短乏力之证,如《澹潦方》之谷神丸。
配山楂,扁豆,芡实等,治脾虚气弱,食谷不化之泄泻,如《麻疹集成》之健脾止泻汤。
麦芽,谷芽都有消食健胃之功。
但是麦芽偏向于消食疏肝,而谷芽长于醒脾养胃。
故《本经逢源》谓:“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克制也。
谷芽的功效与作用
1、和中消食
谷芽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具宽=消谷之功,故可用于食积不化等证。《本草纲目》:“快童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2、健脾开胃
谷芽味甘性温,能温煦脾阳,调理中气。故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各种病证。《本草经疏》:“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
3、热毒下痢
是指腹痛,里急后重,便下粘液夹杂赤白脓血为特征。《病因脉治·痢疾论》:“痢疾之症,便下脓血,或赤或白或黄,或三色杂下,里急后重,欲便不得便,既便又复登而厕,逼迫恼人。”多发于夏秋季,暑热熏蒸,感受时气疫毒,入胃肠与血气相搏,则化为脓血而下痢。谷芽为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并具下气宽中之功,用后脾强气下,邪热自除。《本草经疏》:“脾胃和,中自温,气自下,热自除也。”《中草药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
4、津伤烦渴
因大病、久病之后,或阴虚火旺,虚火煎灼,或脾虚不能转输津液,均致津少而口渴。症见日中干燥,喜饮水浆,饮不止渴等。谷芽味甘,可生津除烦,健脾调中,行气而除热。《中草药手册》:“治烦渴,消瘦。”
谷芽的药用价值
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主食品店积停滞;胀满泄泻;脾虚少食;脚气浮肿。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1、启脾进食:谷蘖四两,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澹寮方》谷神丸)
2、脾胃虚弱泄泻:茯苓、芡实、建曲、查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麻疹集成》健脾止泻汤)
3、消食,健脾,开胃,和中,生津液,益元气。治病后脾土不健者:谷芽蒸露,用以代茶。(《中国医学大辞典》谷芽露)
4、启脾进食:谷芽120g,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烘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30g。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方中谷芽消食健脾,为君药。谷神丸(《金匮要略》)
5、治小儿外感风滞,有呕吐,发热者:谷芽15g,藿香6g,蝉蜕、防风各4.5g,云苓9g,苏梗15g,薄荷(后下)3g,川连2.1g。水煎服。方中谷芽消食健脾,为君药。(《中药临床应用》)
麦芽和谷芽有什么区别
一、材料不同
1、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2、谷芽:为禾本科植物粟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二、外形特征
1、麦芽: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和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5mm。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2、谷芽:呈类圆球形,直径约2mm,顶端钝圆,基部略尖。外壳为革质的稃片,淡黄色,具点状皱纹,下端有初生的细须根,长约3~6mm,剥去稃片,内含淡黄色或黄白色颖果(小米)l粒。
三、性味功效
1、麦芽:性甘味平。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2、谷芽:性甘味温。消食和中,健脾开胃,腹胀口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麦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