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壳有什么药用
又名蝉蜕。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扩展资料:
蝉蜕,中药名。其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100px,宽约50px。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颈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片,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有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功能: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
相关配伍
1、与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可用于风热火毒上攻之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等症。
2、与荆芥、防风、苦参等同用,可用于风湿浸淫肌肤血脉,皮肤瘙痒等症。
3、与菊花、白蒺藜、决明子、车前子等同用,可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症。
4、与天麻、僵蚕、全蝎、天南星等同用,可用于破伤风证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等症。
参考资料:
蝉蜕_百度百科
蝉蜕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蝉衣、蝉壳、蝉退壳、知了皮。
【形态特征】雌雄虫同形,体黑色,有光泽;雄虫体较长,长4.四~4.8cm,雌虫体稍短;头部宽;复眼2个,淡黄褐色,单眼3个,位于复眼中央,排列呈三角形;触角1对,短小;翅2对,膜质透明,翅脉明显,前翅大,后翅小,翅基部黑褐色;雄虫有鸣器,雌虫则无;足3对,腿节上的条纹、胫节基部及端部均黑色;腹部各节黑色。羽化时脱落的皮壳(蝉蜕)外形似蝉而中空,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cm,宽约2cm,表面棕黄色,半透明;腹部有足3对,有黄棕色细毛。此物的成虫多栖息在平原或山区的阔叶树上,盛夏时雄蝉长鸣不休,交尾后即死去,雌蝉在树皮下产卵。蝉羽化时爬至树干上,蜕壳留在树枝上。皮壳于夏、秋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我国大部分省区有产,以山东、河北产量较大。多生活在夏季炎热环境中。
【性味功效】味甘、性寒。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
【验方精选】第一方:蝉蜕适量。
用法:炒焦研末,过筛,加炼蜜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2~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下。
主治:慢性荨麻疹。第二方:活蝉6只。
用法:夏、秋之间,捕捉能叫唤的蝉6只,用线绑住,置太阳光下晒死、晒干,然后放瓦上焙成黄色,研成细末,取其一半黄酒送服。服药后即睡,盖被取汗,汗出则效;若不出汗,须如上法再服另一半药末。
主治:面瘫(口眼喁斜)。第三方:蝉蜕50~100克。
用法:烘干,研成极细粉。先用1%的白矾水将脱肛部分洗净,涂以香油,再涂本品。然后缓缓地将脱肛还纳。每日1次,直至痊愈。
主治:小儿脱肛。第四方:蝉蜕25克,浮萍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益母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急性。肾炎。第五方:蝉蜕适量。
用法:去头足,每次用9克加水500~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去渣加适量红糖。1次服完,若五~六小时不能解小便,可重复再服1次。
主治:产后尿潴留。第六方:蝉蜕15克。
用法:煎水洗。
主治:小儿阴部肿痛或阴茎肿大。第七方:蝉蜕适量。
用法:去头足,焙干后研成细末。成人每日2次,每次4五~六0克,用黄酒90~120毫升调成稀糊状,口服或经胃管注入。新生儿用五~六克,黄酒10~15毫升,入稀粥内调成稀糊状,做1次或数次喂之。儿童用量按年龄增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蝉蜕末用量随痉挛症状缓解而递减。
主治:破伤风。第八方:蝉蜕300克,蜂蜜350克。
用法:将蝉蜕洗净,晒干,炒焦,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服。
主治:慢性荨麻疹。
蝉蜕的作用?
蝉蜕的功效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利咽开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麻疹透发不畅
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