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磨汤,五磨汤和六磨汤的鉴别
四磨-人参、槟榔、乌药、沉香,破气、扶正
五磨=四磨-人参+木香、枳实,解郁、降气
六磨=五磨+大黄,理气、通便
四磨汤,五磨汤和六磨汤的鉴别?
四磨汤,五磨汤和六磨汤的鉴别 四磨汤是木香、枳壳、乌药、沉香,五磨汤是四磨汤的成分加上槟榔,六磨汤是五磨汤加大黄
.都可以治疗便秘,六磨汤最强效,作用最迅速
六磨汤怎么煮
六磨汤方剂名,常规药方:乌药10克,木香10克,沉香1克,枳实10克,槟榔10克,大黄10克。
煮法:将乌药、木香、枳实、槟榔加水煎煮20分钟,再加入大黄,稍加煎煮后取汁,将沉香放入煎汁中即可。
六磨汤功能主治,气滞腹急,大便秘涩而有热者。
六磨汤出《世医得效方》,是元代医学家危亦林”依按古方,参以家传“,汇集家传五世储积的古方、效验秘方和祖辈以来师授名医得来的诸方,并将平时用验而无失者, 仿前代《圣济总录》十三科编次体例, 按元代所定医学十三科目分门别类, 整理编纂的一部方书。
扩展资料
危亦林简介
危亦林 (1277—1347) 元代著名医学家, 字达斋,江西抚州南丰人,累世业医。高祖危云山随董奉二十五世孙董京习大方脉 (内科), 尔后医道五世不衰。亦林20岁开始业医,”家学渊源,勤奋好学“,综先辈之长, 精研内、外、妇、儿、骨伤、眼目等科, 是一位学识渊博、技术全面的医学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医得效方
百度百科-危亦林
六磨汤 指什么?
1简介
来源
《世医得效方》卷六。
组成
大槟榔 沉香 木香 乌药 大黄 枳壳各等分
2六磨饮子
方剂名。出《世医得效方》。又名六磨汤。由槟榔、沉香、木香、乌药、大黄、枳壳组成。破气宽中通便。治气滞腹痛,大便秘结而有热者。
3来源
《重订通俗伤寒论》。
4组成
上沉香3克 尖槟榔3克 小枳实3克 广木香3克 台乌药3克 生锦纹3克(各用原支)
5用法
用开水各磨汁2匙。仍和开水1汤碗服。
6功用
下气通便。
7主治
郁火伤中,痞满便秘。
气泄腹急,大便秘涩。
8名家点评
《素问兰灵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便秘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司的主要表现之一,其生理功能与脏腑关系非常密切,肺、肝、脾、肾等脏腑关系非常密切。大肠的运动功能依赖气的推动,如肺气的宣发肃降,脾气的升发,胃气的下降,肝的疏泄等各种气机的运动形式来协同大肠的传输功能。各种原因如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致脏腑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司、糟粕内停。《金匮翼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笔者选用六磨汤治疗该病出方于《和剂局方》,由木香、枳壳、乌药、沉香、槟榔、大黄组成,具有行气导滞、消肿止痛、通腑导下的功效。方中大黄具有兴奋和抑制胃肠的双重作用,其兴奋作用的一个途径是其成分番泻苷,由小肠吸收经肝脏转化为苷元,再刺激胃壁神经丛而引起大肠蠕动,一部分以原形转运到大肠刺激粘膜下神经丛;枳壳具有较强的促进胃肠蠕动作用,使动物胃肠消化周期复全肌电图期缩短,增强胃肠平滑肌张力和运动功能,使蠕动加强而有节律促进排便;槟榔具有拟胆碱作用,增加肠蠕动;乌药使兔离体小肠紧张性降低,由拮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从而帮助排气、排便;木香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木香乃复气之药,能升降诸气。”木香碱对肠道有兴奋或抑制的双重作用。大黄、枳壳、槟榔三药合用以攻积导滞、通腑泻泄;木香、沉香、乌药疏肝行气、理气导滞。两组药物合用加强行气通便的功效。气秘 此种便秘的患者多伴有嗳气频作、腹胀腹痛等症状。在治疗上应以顺气导滞为主。可选用六磨汤治疗。常规方药为:乌药10克,木香10克,沉香1克,枳实10克,槟榔10克,大黄10克。用法:将乌药、木香、枳实、槟榔加水煎煮20分钟,再加入大黄,稍加煎煮后取汁,将沉香放入煎汁中即可,每日分二次服下。
热秘此种便秘的患者常常伴小便短赤、面红心烦、口干口臭、腹部胀痛等症状。在治疗上应以清热润肠为主,可选用麻子仁丸治疗。常用方药为:麻子仁500克、芍药250克、枳实250克、大黄500克、厚朴250克、杏仁250克。用法:将上药一起研成细末,用适量炼制过的蜂蜜和成9克大小的蜜丸,一次服1丸,每日服两次。
四磨汤的来源
严氏
四磨汤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卷二。
【组成】人参 槟榔 沉香天台乌药
【用法】上四味,各浓磨水,取300毫升,煎三五沸,放温服,或下养正丹尤佳。
【功用】破滞降逆,补气扶正。
【主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胸膈满闷,不思饮食。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药也,气上宜降之,故用槟榔、沉香,槟榔性如针石,沉香入水独沉,故皆能下气;气逆宜顺之,故用乌药;加人参者,降中有升,泻中带补,恐伤其气也。
2.《金鉴》:七情随所感皆能为病,然壮者气行而愈,弱者气著为病。愚者不察,一遇上气喘息,满闷不食,谓是实者宜泻,辄投破耗等药,得药非不暂快,初投之而应,投之久而不应矣。若正气既衰,即欲消坚破滞,则邪气难伏,法当用人参先补正气,沉香纳之于肾,而后以槟榔、乌药从而导之,所谓实必顾虚,泻必先补也。四品气味俱厚,磨则取其气味俱足,煎则取其气味纯和,气味齐到,效如桴鼓也。
3.《成方便读》:以槟榔、沉香之破气快膈峻利之品,可升可降者,以之为君;而以乌药之宣行十二经气分者助之;其所以致气之逆者,虚也。若元气充足,经脉流行,何有前证?故以人参辅其不逮,否则气暂降而郁暂开,不久又闭矣,是以古人每相需而行也。若纯实无虚者;即可去参加枳壳。
4.《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此方乃醒气、散气、降气、纳气,而又维护正气之方也。气喘分两大纲,一在上为实,乃肺气不通调;一在下为虚,乃肾气不归根。本方证治,兼而有之,盖七情感伤,郁滞菀结,气喘而急,上而不下,留滞膈间空膜之地,形成气膈。方制槟榔以开之,乌药以异之,沉香以降之纳之。又用人参之大有力者,主持其间,俾气有统摄,不致散漫耗蚀,上下循环,营周不休,以归复于生理正常。尤妙在四药皆磨,既取其气味之全,又取其缓缓斡旋,不过攻过补,致令转变气损气滞反应之嫌。一本磨上三药,倍人参煎汤,入盐调下,对于虚甚不能运药,义求人参补力之早达,未为不可。然煎则补住气痰,恐诸气药反难以奏功。观喻嘉言《寓意草》,治痰喘夹虚,用人参切则效,人参用煎则不效,其意殊耐深思。要之须恰符病窍病机,斯可耳。
四磨汤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组成】人参 槟榔 沉香乌药
【用法】用水磨取浓汁,煎服。
【功用】理气降逆。
【主治】伤损喘逆,张口抬肩,呼吸气急,不能接续,或胸胁作痛。
「四磨」,指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的方法。由于方中诸药均较坚实、非久煎不能出其性,但煎煮过久又恐芳香气味散逸,而影响治疗效果,故用此法,取其「磨则味全」之意,故称「四磨汤」。本方用于治疗因七情失调所致气逆不降之证,服之行气导滞、止痛降逆,又因方中用人参一味,可防三药之副作用,俾行气而不伤气,破滞而不伤正,扶正袪邪而获效。
《证治准绳》六磨汤,为本方加木香、枳壳,主治气滞腹急便秘。《医方集解》五磨饮子,为本方去人参,加木香、枳实,主治气厥或气郁之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