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粪便是中药,满身是病毒的蝙蝠,其粪便为何会安全?
在夏天的晚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蝙蝠的身影,它不飞的时候和老鼠特别的相似,很多人都比较的讨厌他,但其实蝙蝠是翼手目动物,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栖息,夜间觅食,而且他们的粪便是有药用价值的,蝙蝠的粪便是一种中药,叫夜明砂,能够治疗眼疾。
虽然粪便是人体或动物消化了食物之后排出体内的残余的东西,但是蝙蝠粪便的功效却是不可否认的。蝙蝠的粪便是长椭圆颗粒形状,表面略粗糙呈棕褐色或灰棕色,破碎者呈小颗粒状或者无味微苦而微辛。夜明砂不仅能治疗眼疾还有消瘀散积的功效。不过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还是不能随便吃的,因为宝宝的身体太过脆弱,怕会适得其反。其实,蝙蝠很可能因为飞行而不易受感染。一般而言,哺乳动物无法在不损害DNA的副产物的情况下产生可以提供飞行的大量能量。当蝙蝠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它们会增强飞行时的DNA修复能力及其他防护措施,包括产生可抑制入侵者的特殊细胞,这样,蝙蝠可以百毒不侵。不过,对人类更重要的是病毒如何在蝙蝠体内生存,尽管病毒臭名远扬,但他们对于大多数生存环境非常挑剔,为了生存,他们需要在陆生哺乳动物体内,这样可以准确控制温度,但是当蝙蝠飞行时,其体内温度要上升到40℃左右,一般病毒难以承受如此频繁的“桑拿浴”,但少数变异后的病毒可以承受住这种热度。
所以蝙蝠的粪便还是极为安全的,可作为药材供人类使用。
蝙蝠身上有病毒,那夜明砂里有病毒吗?
蝙蝠是一种会飞的哺乳动物,身上可能存在大量病毒。蝙蝠可谓是天然的病毒库,在各种蝙蝠身上已经发现了数千种病毒。有些病毒能够对人类产生致命的危害,像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病毒的自然宿主就是蝙蝠。能够引起狂犬病的狂犬病毒,也能在蝙蝠身上广泛存在。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很可能就是蝙蝠。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不再敢吃蝙蝠,可是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人。蝙蝠虽然相貌狰狞丑陋,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蝙蝠还是有好的一面。比如它的粪便被人当成宝,并给起了一个非常清新靓丽的名字叫“夜明砂”。《本草纲目》中记录着夜明砂的药效是这样的:治目盲,障翳,明目,除症。蝙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古人发现蝙蝠能够在夜晚黑暗的环境中捕获到食物,故认为蝙蝠一定有非常好的视力,继而认为吃蝙蝠屎能够明目。直到现在,夜明砂也经常被拿来用药。只是有夜盲症的人直接吃夜明砂见不到什么效果,往往要和鸡肝等动物的肝脏一起吃,吃一段时间后才能对夜盲症有效。
那么夜明砂里到底会不会存在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呢?在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中已多次检测出新冠病毒,在尿液中也有新冠病毒被检测出。这样看的话,蝙蝠体内的一些病毒也有可能存在于其排出的粪便中。不过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部才有活性并复制出新的病毒,并且病毒在粪便中保持活性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从蝙蝠拉出粑粑到夜明砂进入一些人的口中,这段时间一般已足够长,吃夜明砂的人不必太担心夜明砂里还保留着活性的来自蝙蝠身上的病毒。倒是采集夜明砂的人应该比吃夜明砂的人更要注意被病毒感染。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人干嘛要去吃夜明砂?那东西真的有效吗?蝙蝠夜间出来找东西吃,认为吃了蝙蝠的屎就能够明目,这是古人的想当然。蝙蝠晚上能够出来吃东西是因为它们有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嘴和耳朵,依靠超声波对虫子进行定位从而抓住虫子。蝙蝠的视力实际上极差,古人若是知道了蝙蝠的视力极差,恐怕他们就会说吃蝙蝠的屎会使人失明了。
目前仍有人用夜明砂治疗夜盲症,方法是将夜明砂和鸡肝同煮,饮汤食肝,连服1个月。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治疗夜盲症,不过发挥作用的不是夜明砂,而是鸡肝。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动物的肝脏中含量丰富的维生素A,故吃动物的肝脏可以预防和治疗夜盲症。不过动物的肝脏毕竟不是健康的食品,治疗夜盲症并不推荐连吃一个月的动物肝脏。
既然吃夜明砂不能使人明目,还搭理那粑粑干什么呢?
请问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动物的粪便吗?
是的。蝙蝠,又称为檐白糊。经常出没于夜间,居住在墙壁上。在农村的房屋里经常出现。他的粪便是黑色,被称为夜明砂,是一味中药。